论语言发展理论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启示

2014-08-07 20:35王学坚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启示

王学坚

摘 要:教育者必须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内在机制,才可能开展成功的教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关于学前儿童语言的发生、发展机制问题,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目前,对此问题主要有三种理论:环境决定论、先天决定论和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三种语言发展理论虽然都有不足之处,但各自从不同角度对学前儿童语言的发生、发展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解释,均有其可取之处。因此,三种语言发展理论对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工作都具有积极的启示。

关键词:语言发展理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6-0113-02

语言对于学前儿童的生活和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那么,学前儿童语言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呢?为了让学前儿童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语言,我们该如何开展语言教育呢?

从以“学”定“教”的角度考虑,教育者想要成功地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就必须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内在机制。学前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是当代心理语言学和发展心理学中最尖锐复杂的基本课题之一[1]166。当前,人们对于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内在机制问题尚无统一的认识。归纳起来,目前学术界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内在机制问题主要有三种理论观点,即环境决定论、先天决定论和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这三种语言发展理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学前儿童语言的发生、发展机制问题,虽然各自有其局限性,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合理之处。我们应当重视这三种语言发展理论的合理之处,探讨它们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启示。

一、语言发展理论中的环境决定论及其启示

(一)环境决定论的基本观点

语言发展理论中,环境决定论(又称后天论)的观点又可分为模仿说和强化说。

1模仿说

模仿说又包括传统模仿说和选择性模仿说:(1)传统模仿说(也称机械模仿说)的代表人物是奥尔波特,其基本观点是:儿童学习语言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儿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完全是被动的、机械的接受者。(2)选择性模仿说的代表人物是怀特·赫斯特,其基本理论观点是: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选择性模仿学习语言的。学前儿童能模仿成人话语的结构,并在新的情境中用以表达新的内容,或组合成新的结构。

2强化说

强化说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其基本观点是:语言的发展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连锁和结合,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

(二)环境决定论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启示

首先,教育者必须为学前儿童提供外部语言环境。“模仿说”和“强化说”告诉我们环境条件在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学前儿童的语言是从环境中习得的。没有外部语言环境,儿童习得语言是不可能的。这一点已被有关狼孩和“人工野孩”的语言发展研究所证明。

其次,教育者必须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不论学前儿童对成人语言的模仿是简单的翻版,还是选择性模仿,都说明成人语言的各种特征(语音、语法,以及语言文明情况)都会影响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而且儿童年龄越小越容易受此影响。例如,东北某些地区常会出现平翘舌不分的情况,易将“请坐”说成“请zhuò”,把“老师”说成“老sī”,生活在其中的学前儿童也容易形成平翘舌不分的特点。又例如,有些地区有状语后置(如“你走先”)或宾语前置(如“饭吃了吗”) 等现象,儿童生活在其中也会受其影响。所以,教育者要注意自己的语言面貌,尽量使用标准普通话,说文明用语和礼貌用语,避免使用发音不标准、语法不规范的语言。

最后,教育者要注意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例如,当学前儿童在咿呀学语阶段自发发出类似或符合正确发音的声音时,成人可以用微笑、点头等方式来强化此行为。又例如,在幼儿园当学前儿童能说出语法正确、结构完整的句子时,教育者应予以表扬和鼓励。

二、语言发展理论中的先天决定论及其启示

(一)先天决定论的基本观点

语言学习观中,先天决定论(又称先天论)又包括先天语言能力说和自然成熟说。

1先天语言能力说

先天语言能力说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他认为[1]167:(1)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2)语法是生成的。婴儿先天具有一种普遍语法,语言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这一转化过程是由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的。(3)每一句子都有其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句子的深层结构(语义)通过转换规则而变为表层结构(语音等),从而被感知和传达。后来,美国“人工野孩”吉尼的个案研究公布后,乔姆斯基对其理论进行补充道:作为语言获得基础的这种先天机制,后天必须及时地暴露于语言的刺激下而被激活,否则就会失败。

2自然成熟说

自然成熟说的代表人物是勒纳伯格,其主要观点是: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语言以大脑的认识功能为基础;语言的获得有个关键期,大约是从2岁左右开始到青春期为止。

(二)先天决定论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启示

首先,教育者要坚信脑发育健全的学前儿童都具有语言发展的潜质。总的来说,学前儿童的语言发生、发展有早有晚,但只要具备健全的头脑和语言器官(包括听觉器官和发音器官),他们都可以发展正常的语言能力。

其次,教育者要尊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更要抓住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虽说每位健全儿童最终都可以发展语言能力,但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是有顺序和年龄特点的,更有发展的关键期。这一点提醒教育者:对待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问题,切不可拔苗助长,也不能错失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机。

三、语言发展理论中的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及其启示(一)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

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相互作用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这两种理论,又被称为语言学习的相互作用理论或交互论,是相对比较全面的一门理论。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的主要观点如下[2]:

1曠前儿童是一个主动建构语言的交流者

在日常生活中,学前儿童经常需要将接收到的信息(如视觉、听觉、动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表达给他人,或者根据他人的意图做出言语反应。这样一来,语言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组织不断发生,语义、句法、语用和主体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和不平衡经常产生,促使学前儿童不断进行尝试和调整。这就是一个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

2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个体语言与社会规范语言辩证统一的过程

人类语言既是个人发明的结果又受社会规范的影响。在学前儿童内部有一种交流的强烈需要,使得语言生长和发展的方向朝向家庭和社会的语言。语言由学前儿童个体产生的,但在与他们的交流中,通过对方的反应情况而发生改变。因此,父母、照看者、兄弟姐妹、同伴等在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是学前儿童重要的交流伙伴、言语反应者和理解者。

3语言学习和通过语言学习有机统一

学前儿童语言的学习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学前儿童在获得母语的同时也学会了用社会所公认的方式表达情感、意念和愿望。哈利迪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当学习者经历了语言的各种功能和形式时,他们也在内化着社会运用语言来表征事物的方式,所以他们用语言来学习的同时也在学习语言。这两种类型的学习同时进行,认为语言形式的学习先于语言运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4曠前儿童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完整的语言

只有在自然交流中学前儿童才能真正理解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等各因素是怎样工作的。家长在教孩子说话时,并没有限定孩子学习语言系统的某一方面,他们总是在有意义的情景中,伴随一定的社会性刺激来呈现完整的语言。

(二)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启示

首先,教育者要尊重学前儿童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让他们成为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研究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等,并以此作为依据来选择教育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教育者要注意将幼儿园的语言领域教育、其他领域教育和日常生活与游戏中自然的语言交流结合起来,为学前儿童创造更多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学习完整的语言。

总而言之,在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当中遗传素质、环境条件和儿童主体活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遗传素质基础,而且受生理成熟过程的影响和制约;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也离不开语言环境和教育,这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必要外部条件;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最终是在儿童的语言运用过程中完成的。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66-167.

[2]刘如平,甄丽娜,等.学前教育心理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131-132. 2014年6月第33卷第6期

endprint

猜你喜欢
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