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2014-08-07 20:36田浩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田浩

摘 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在古代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长久作用,而且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大学生而言,弘扬孝文化,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家庭观念,实现家庭和谐,进而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传统孝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6-0117-02

孝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一些大学生对孝的理解还普遍局限于对父母长辈的孝,只有少数人会将孝的范围扩大。然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备主力军,如果缺乏孝意识,不重视孝文化教育,那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就会出现一系列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应重视传统孝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并且采取合理的、有效的措施来实现其价值。

一、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

传统孝文化的发展历程跌宕起伏,其历史地位和内涵都发生了变化。几千年来,许多思想家及学者都对其内涵给出不同的见解,笔者综合各家之言,概括出以下几点:

(一)爱惜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

《孝经·开宗明义》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失去生命就没有了谈孝的意义。在生活中,子女不要打架斗殴,不要自残自虐,不要触犯法律,否则不仅使父母悲痛,也会给他们带来耻辱。为了更好地尽孝,不但要谨言慎行、遵纪守法,而且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珍爱生命。

(二)尊祖敬宗、承志立身

《论语·为政》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从类似史料中,可以看出追念父母和祖先的主要形式是祭祀,以此来缅怀祖先的生养之恩,同时祈求祖先的灵魂庇佑子孙后代。《伪孔传》讲:“继先祖之志为孝。”即继承先祖的遗志、美德。继承、弘扬父辈祖先们的美德和志向,成就一番事业,光耀门楣,也是重要的孝行。

(三)成家立室,繁衍子嗣

这是一个家庭生命的延续,也是孝子必尽的责任。《孟子·离娄上》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封建社会,“无后”作为一种衡量标准而掌控着女子的命运。孝要求子女依父母之意去娶去嫁,而且必须婚后有子,如婚后无子,就是对祖先最大的不尊,对父母最大的不孝[1]。因为祭祀祖先,养老送终,继志承业,必须后继有人。

(四)养亲孝亲,尊长敬长

养亲敬亲即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物质上,解决父母的吃穿住问题,让其在晚年有基本的生存条件。精神上,用敬重温和的语言和行为对待父母,给予其精神上的慰藉[1]。长辈在生活中倾注了对晚辈的爱,应得到晚辈的孝敬。老师教会学生知识道理和为人处事,也应对其有足够的尊重[2]。

(五)友爱他人,关爱社会,忠爱国家

孟子云:“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子女要孝敬父母,还应把这种关爱、责任与感恩扩大到社会和国家。传统孝文化中“忠”与“孝”是紧密相连的,在封建社会中,事君为忠,事亲为孝,忠孝两全,是古人们一直所追求的,这种忠孝观也成为巩固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3]。然而,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忠孝内涵有所改变,但其培养一个人对社会、民族承担责任的内涵没有变。

二、中国传统孝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来说

1传统孝文化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传统孝文化蕴涵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进而丰富家庭美德教育。孝文化推崇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关爱他人,与社会主义道德有相通之处,它也为社会公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注入新鲜血液。虽然孝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内容都丝丝相关,又渗透其中。但笔者认为单独把孝文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全新的内容,更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2传统孝文化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完善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不能固守于老套的体系,要有自己完善的科学体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体现这门学科的社会价值[4]。“以传统孝文化为切入点。”[3]加强孝文化教育,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所以,充分发掘传统孝文化的教育价值,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完善与发展。

(二)对于大学生来说

1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珍爱生命的意识

近年来,高校发生过多起大学生自残自杀事件。这种漠视自己生命的行为,不仅得不到同情,反而会遭到众人的批判。大学生本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却因一念之差而自残自杀,这不仅是对父母的不孝,更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对人生价值的否定。如果大学生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父母将老无所依,老无所养[5]。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孝文化的内容,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到父母的艰辛而爱惜自己。

2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孝老敬亲观念和家庭观念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逐步实现了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问题却成为新时期中国人口问题的核心[6]。而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体制虽有所改善,但仅靠这些不能解决养老问题,还必须依靠家庭成员的敬老养老行动。大学生树立孝老敬亲观念,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社会风尚。一个健全的、健康向上的家庭有利于青少年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大学生是国家重点培育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做到言行一致。

3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

父母给子女的最大恩情莫过于给予生命,让子女感受人间温情、领悟生命意义。每个人都应懂得感恩父母,更应学会感恩老师、朋友以及对自己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感恩社会和祖国[1]。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国之栋梁,大学生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尽职尽责。

4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并制约着人类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规划的关键期,若不能把握人生价值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悔恨终生。孝文化教育,以孝为基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期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中国传统孝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传统孝文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历史价值,但也掺杂着一些封建、糟粕和愚昧的内容。我们应该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孝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注入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内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孝文化为切入点,营造良好的校园孝文化氛围,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充分运用课堂教学进行孝文化教育

弘扬孝文化,实现其价值,最直接的方式是课堂教学,而学校有关孝文化的内容也只能在伦理学专业、历史专业的一些课程中学到,其他理工科学生却只能在公共政治课的只言片语中听到。因此,首先,有必要增加孝文化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公共政治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重点讲解孝文化。其次,结合孝文化的内涵,还必须把生命安全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三观教育融入到德育教育中。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说理引导法、寓教于乐法、情感陶冶法等来丰富教学素材,增强课堂感染力。

(二)采取各种形式践行孝文化内容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学校还应寻求一些具体方法,把弘扬孝文化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做到知行统一。一是组建大学生社团,带动全校学生参与行孝活动。如举办孝文化知识竞赛、演讲会等;在母亲节、父亲节、清明节、重阳节开展相应的感恩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孝文化遗产;利用宣传栏、海报、校报等宣传孝文化;学校社团还应借鉴“齐鲁卫士十大孝老爱亲模范评选”等活动,开展校园孝子评选活动,发挥榜样的作用。二是构建校园孝文化网站。中国孝文化研究网站如“中国孝子网”、“中华慈孝网”等,在孝文化教育普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作为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是弘扬孝文化,实现其价值的最基础平台。校园孝文化网站能够及时更新孝实践动态,扩大宣传范围和影响力,使大学生自觉践行孝道。学校孝文化教育应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社团活动为辅,并把校园孝文化网站与前两者的实施紧密结合,使孝文化的理论教育和体验式教育相结合,才能正确地实现传统孝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伦理之本。虽然传统孝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内含一些糟粕,但它又具有与时俱进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发挥其优势,抑制其消极影响,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

参考文献:

[1]肖波.中国孝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张彩霞.传统孝文化与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朱国材.以孝文化为切入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N].中国贸易报,2013-10-29(14).

[4]陈成文.思想政治教育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7.

[5]乔德阳,冷士良,阮浩.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利弊思考[J].教育探索,2008,(9):109-110.

[6]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EB/OL].中国新闻网,2011-04-28. 2014年6月第33卷第6期

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