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意识的觉醒

2014-08-07 20:40张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觉醒女性意识白鹿原

张铎

摘 要:《白鹿原》是一部气势磅礴、意义深厚的长篇小说,它成功地通过一个家族史的变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民族文化环境中的人的生活,男性虽然贯穿了整部小说,但是女性作为小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她们的生活境遇、命运在这关中平原礼教吃人的环境中染上了一层悲剧色彩,在小说《白鹿原》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女性意识;白鹿原;觉醒

中图分类号:G2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6-0135-02

在《白鹿原》所描绘的女性世界里,生活是悲惨的,随着朝代的更迭、新思想的冲击,人们的思想意识也随之产生影响,在历史中沉默数千年的女性也慢慢觉醒过来,女性意识也发生了由弱到强的变化。从以仙草为代表的具有残缺的女性意识,到鹿冷氏具有蒙昧的女性意识,到小娥具有朦胧的女性意识,再到白灵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从而勾勒出女性意识由模糊到清晰的线索。本文从《白鹿原》中的几个女性人物形象着手,对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做详细的阐述。

一、仙草——传统道德型的女性形象

在上千年的传统封建理论道德的影响下,白嘉轩的妻子仙草具有勤劳、善良、敦厚的品质。然而在这种古朴的美德掩盖下展现出来的却是精神的麻木。然而在情感世界里她是空虚的,她很难从丈夫那里得到精神的慰藉,所以在她生下白灵后,白嘉轩给她烧了碗开水,她都能感动得流下热泪。因为仙草接二连三地给白家添丁,所以成为白家的大功臣。一直以来她隐藏在白嘉轩的背后,兢兢业业地完成属于自己的使命,努力做到井井有条地处置男权社会规定的一切应该由女人做的家务。她具有坚强的性格,使白嘉轩在不知不觉的欣赏中把她当成灵魂自由栖息的精神家园。在这种特定的男性视野下,遮蔽、压抑了女性生命与男性需求无关甚至不相和谐的某一面,又强调、夸大了女性生命符合男性需求的另一面。在强大的男权制社会里,她心灵被扭曲了,欲望被泯灭了,精神被麻木了,所剩下的只是一具躯体,她只是在生存而不是在生活,更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她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外力的推动下进行的,她只是为男人而存在,为了儿女而存在,为家庭而存在,她为身边的每个人而活,而唯独没有自己的位置[1]。她的生活方式落后,并且被排斥在男性文化的主体之外,这也决定了她守旧的文化心理结构,她所具有的是残缺的女性意识也可以说是不健全的女性意识。可以说她的一生是悲哀的,她的自我意识是残缺不堪的。

二、鹿冷氏——沉睡中觉醒的女性形象

从表面上看,鹿冷氏是典型的传统道德女性,她自觉地遵循媒妁之言与鹿兆鹏结婚,本本分分的做鹿家的儿媳妇,尊重长辈,孝敬公婆,恪守妇道[2]。但实质她又不是一个纯粹的传统女子,在她的身上已经表现出蒙昧的女性意识和自我意识。但是她这些模糊的觉醒并不是受当时新的思想的启蒙,而是出于自我生理的需要和青春期的懵懂。一个对婚姻和爱情没有选择权的可怜女人,她嫁给鹿兆鹏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桩以现实功利为目的的包办婚姻,因而它遭到了接受新式教育的新郎官鹿兆鹏的反对。传统礼教与自我意识的增强不断在鹿冷氏身上起着作用,使她成为生活在传统夹缝中的矛盾综合体。于是她有了生理的欲望,却只能通过性幻想来让自己愉悦和痛苦。

从心理学上看,弗洛伊德认为,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受快乐原则支配的,其行为的主要方向都是为了获得生理需要的满足[3]。一个人的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的,而本我是由人各种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构成。其实,冷大小姐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只想得到正常的性爱的满足。但最终却连最基本的需要都无法得到满足,使她的自我觉醒最终无法和现实的残酷相抗衡。可以说,鹿冷氏的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虽然她的意识的觉醒是蒙昧的,但任何事物都是经过从萌芽,发展到强大这样一个过程的,它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成功。所以妇女意识解放的道路也是这样。就是因为先有了鹿冷氏这些人的觉醒,才有了后辈人的继续奋斗。

三、田小娥——主动反抗的女性形象

所有的悲剧发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是这个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复壮的过程中的必然。这是一个生活演变的过程,也是历史演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女性意识也随之不断地前进、发展,由仙草、鹿冷氏到田小娥便是一种转变。小娥这个形象说明了妇女初期的反抗是出于一种身体的本能,她完全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去反抗传统的封建礼教[4]。如花似玉的小娥嫁给了一个70岁的举人做妾,而她的存在却不是为了满足丈夫的性欲和传宗接代,而仅仅只是泡枣,以便她的丈夫采阴补阳,返老还童。小娥就是因为有了一个正常女人的渴望,才不甘屈于那种猪狗不如的生活,才想叛逆。非人的遭遇演变成一种抗争的动力,驱使她去勾引黑娃。可以说,这是小娥苦难人生的一种需要,也是一种满足自己欲望的解脱,这种出轨的行为和传统观念完全相悖。这正是小娥真正的突破枷锁,而进行的真正意义上的觉醒。她选择黑娃不计名利、不守礼俗,只要两心相知、两情相悦,一旦爱上就死心塌地,不顾一切。她的情爱观念虽有贪欲的成分,却有力地超越了传统的功利主义婚恋樊篱,是纯洁而美好的。她渴望着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期望着能改变她的社会地位。她做了妇女主任后提倡女人剪头发放大脚,禁烟砸烟枪;刀砍奸淫佃户妻女的三官庙老和尚,砸死在南原一带以糟蹋妇女著称的恶霸庞克恭……这一切虽如昙花一现,但却使小娥完成了自身的超越,暂时改变了她的社会地位。这一切都是妇女解放的前奏,也是小娥反抗这个社会的表现。

四、白灵——自觉抗争的女性形象

白灵是《白鹿原》中最具有独立意志的现代女性,她在对自己命运的把握上是具有自觉的意识,她不满足于低层次的需要,而是希望最大限度实现自己潜能的需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可以说对于尚处于宗法制的白鹿原其他女性来说,白灵是唯一的幸运儿,她的幸运来自她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和个人境遇。白灵是白家唯一的女儿,也是作者塑造的一位旧时期的完美的新女性。在她身上蕴含着白鹿精灵的一切美好品性——美丽、善良、活泼大方,有很强烈的正义感。白灵生在宗法文化之家,但是却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受到严重的影响。她接受了先进思想的熏陶,在缠足被认为是“身份和品德的代名词”的封建礼教下,她毫不妥协,拒不缠足,以死相威胁,最终获得新式学堂的机会,打破了传统的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5]。白灵的爱情婚姻观是建立在心灵层面上的情感默契,而不是世俗的伦理道德、金钱地位可以取代的,这正是一个渐渐觉醒的新时代女性所具备的价值观。

白灵积极参与民族和社会解放运动,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冲出旧营垒的知识女性带有浪漫和传奇色彩的一生。白灵义无返顾地摆脱传统的束缚,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在婚姻上她有自主选择权不屈于封建礼教的压制,与鹿兆海私定终身。她与鹿兆海的爱情纯洁而美好,建立在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彼此拥有独立的人格和人生价值。但不久以后由于两人志不同道不合而又分道扬镳,后来在偶然相遇时却要半天才认出同是一个村子里的乡党。然而他们分别时共同说的告别语是“国民革命成功”更体现着一种时代特色,也体现了白灵在革命的锻炼中茁壮成长,始终坚信着共产主义信念。她积极勇敢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且在革命工作的过程中,寻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爱情,与鹿兆鹏在革命的血雨腥风枪林弹雨中情投意合,白灵大胆追求爱情,使她在思想观念上超越了传统道德的束缚。

这样一个有着聪慧、善良、正直、坚毅、果断、刚烈等优良品质的出色女性,就这样被毁灭了[6]。这也足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反叛女子的命运与强大的封建儒家文化力量相比较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尽管如此,白灵的一生还是非常完美的,这位独立自主的女性最后虽然成为那场斗争的牺牲品,但她悲剧性的结局却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其反叛意识和批判精神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女性,她短暂的一生,是中国妇女摆脱传统封建礼教之束缚,迈向思想现代化历程的标志。

五、结语

从以上四种女性对待人生的不同态度和人生遭遇上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现代女性自我意识不断演变发展的历史。《白鹿原》以女性悲剧的形式揭示了我国近代女性正在走向真正的独立、寻求深层次的解放。虽然她们的命运在整个家族史中只是一个瞬间。但对于女性意识觉醒而言,仙草的顺从与麻木,鹿冷氏的妥协与反抗,小娥的无奈与挣扎以及白灵的批判与觉醒都是这条意识长河中的一朵浪花,象征着流变趋向,诠释着女性的觉醒、人的觉醒以及生命解放的全过程。她们用自己的行为自觉地和封建礼教抗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妇女的解放,如婚姻自由。虽然她们的命运都以悲剧结束,但她们不向命运屈服,敢于向封建黑暗势力抗争的生命活力与闪光的人性精神,是令人赞叹,令人振奋,同时在《白鹿原》中作者也高度颂扬了这些女性不断的自我觉醒和对理想自身追求的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凤秋.女性物化的悲歌——《白鹿原》女性形象悲剧[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

[2]王庆生.中国当代文学(下卷)[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自我与本我[M].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主义(第六卷),2010.

[4]张恒学.《白鹿原》的历史悲剧意识[J].北华大学学报,2001,(2).

[5]陈文联.“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发展的新趋势[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6]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评《白鹿原》评论集[J].小说评论, 2000,(5). 2014年6月第33卷第6期

endprint

猜你喜欢
觉醒女性意识白鹿原
WANG Xiaoping.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he Age of Global Capitalism:Renaissance or Rehabilitation?
《祭语风中》与《白鹿原》之比较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觉醒”背后的美国华人群体
《白鹿原》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电影《白鹿原》得失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