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2014-08-07 20:45谭潞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偏误分析

谭潞

摘 要: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按照“国别”和“字符串”精细搜索得出的检索结果,以及对法国留学生的实际课题教学中的学生习得偏误的统计为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将法国留学生主要的偏误类型归纳为结构、意义、语法和语用四大类,并具体对统计出的22条偏误进行描写分析,以期有针对性地为对法成语教学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法国留学生;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6-0153-02

1 形式结构搭配

汉语成语的形式结构具有固定性,大部分为四字格。但法国留学生习得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汉语词汇积累,且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很大,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受以前学过的形似或意义相近的词的影响或发音的干扰而忽视成语结构稳定性的偏误很多。

1.1 误加

例1:有人认为,青梅伴竹马是美丽的结交方式,但我并不认为如此。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用于表示儿童在幼年时一起玩耍的亲密无间的情态。留学生在学习时按照并列结构,将“青梅”与“竹马”生硬地理解为两个割裂开的词语,主观地在两个词语之间加了多余的联接词“伴”,造成偏误[1]。

1.2 遗漏

例2:旁人再三劝他们要戒掉抽烟,可是在对牛弹,根本没有影响力了。

这里,留学生把成语“对牛弹琴”中的“琴”这个宾语遗漏了,法语中相似的成语为,parler à un mur.(对墙说话)表示和没有意义或无法理解的人说话。法语中即是把动词parler(说话)和对象mur(墙)表达出来,构成整个成语,“说话”的内容并没有表达。因此,留学生也主观臆断,将汉语成语中的宾语去掉。

1.3 错序

例3:有些人手低眼高,偏偏办事拖拉,不顾社会,不顾人家。

根据句意,此处的成语应该为“眼高手低”。由于成语结构具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改动顺序。

2 意义理解

成语的意义具有双层性的特点,大部分的成语都在字面意义的基础上通过修辞等语用手段而具有更深层的引申义。罗兰·巴尔特(R.Barthes)从符号学的角度认为语言符号有两个层次的含义:明示义和隐含义。前者指的是语言符号最基本、最明显的意义;后者是语言符号在其所依托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所产生的引申意义,是语言符号与语言使用者的感觉及其文化价值观互动的结果。

2.1 明示义的理解偏误

2.1.1 语义表达不明

例4:总之我认为男女的相识,要随波逐流,让他们有空间发展,而生活也不会变得枯燥乏味。

根据句中语境,由于留学生对成语的理性义理解得不够透彻,认为“随波逐流”的意思就是“随着波浪飘走”,顺其自然。且由于法语中Nager entre deux eaux.(在两条水流之间戏水)对应在汉语中可以理解为随波逐流或者随机应变等,造成了法国留学生的明示义理解障碍。

2.1.2 语义搭配不当

例5:在我用普通话跟北京的同事谈话后,忽然我们的隔膜不翼而飞了,这都是因为我们能够用同一个语言沟通呢。

这句中,成语“不翼而飞”的主语通常是某种具体的东西而非抽象的概念。同时,法语中表达东西或者某种情感不见,如“隔膜”,都可以用dispar瓥爀攀 mystérieusement(突然或奇怪地消失不见了),法国留学生将成语针对的使用主体混淆。

2.1.3 语义内涵冲突

例6:带着问题看书,你就能做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这个句子中,成语“事倍功半”的使用与前半句的语义存在矛盾和冲突。同时,也是由于留学生随意改变成语结构的顺序,导致意思相反。

2.2 隐含义的理解偏误

成语的隐含义在明示义的基础上产生,具有文化特异性,其稳定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本文着重探讨隐含义中成语的感情色彩。法语成语中很多成语只是对概念义的陈述,并不存在褒贬判断。

3 语法运用

3.1 词性辨别不明

成语的词性根据其句法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一般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有时做定语。而另一类一般在句中做谓语、状语、补语及定语。张永芳(1999)将第一类叫作体词性成语;而另一类称为谓词性成语。法语成语的语法特点,即大部分法语成语在句中的语法地位,由成语中第一个词的词性决定,没有固定的要求。法国留学生在成语语法的学习上受母语影响更大。

3.2 句法成分冗余

CarlJames将句法结构的混乱或者成分的冗余叫做杂糅,将其列为二语习得偏误的第五种类型。它可分为拼接和叠加两种亚类型。分别见例7和例8。

例7:结婚的两个人都要应该说的说,应该做的做,每个人的看法都要直接开门见山。

这里将成语“开门见山”和词语“直接”拼接在一起,它们的意义和语法都发生了重复。由于法语中表达此意的成语为:Entrer de plain—pied dans le sujet.古法语中plain—pied是指“处在同一平面的房间”[2]。该句,“进入同一层的房间”就是指“直截了当”。句首词语entrer(进入)是动词,整个成语可以作为谓语来使用造成母语负迁移。

例8:这哪能岂有此理的呢?

句中成语“岂有此理”的意思本身就是“哪里有这样的道理”,且分句中已经有疑问代词成分了。例8中,留学生在成语之前又使用了“哪能”表示反问,就发生了语法和意义上的叠加。教师在教学上如选择基于组合关系的语素教学法进行讲解,有助于降低此类成语的习得偏误率。

3.3 语法搭配不当

3.3.1 主语和谓语的搭配问题

例9:这两年来,我走马观花了不少中国的名山大川。

成语“走马观花”是一个不能接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因此例句主谓搭配不当造成偏误。

3.3.2 谓语和宾语的搭配问题

例10:男女的恋爱关系不需要别人说长道短他们。

“说长道短”的后面一般不加宾语,此处把宾语“他们”放在谓语的后面,搭配不当。法语成语Faire des points sur le compte de qn.(发表关于别人的观点)其中faire des points(发表观点)后面加了宾语qn(某人),法国留学生把母语中的语法用法泛化了。

3.3.3 修饰语与中心语的搭配问题

在句中做修饰语的成语,语法上可以是定语、状语、补语等。下面分别以偏误为例:

(1)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11:我以前好几次看过这样岂有此理的人。

成语“岂有此理”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补语或独立成分,很少作定语。且作定语时所修饰的是事物,不能是人。法语中关于不讲道理的成语为:C旡猀琀 injustifiable.(这太没有理性了!)其中C旡猀琀(这是)这个主谓结构通常可以省略,injustifiable(失去理性的)是形容词,通常作定语修辞名词,这是法国留学生的错误原因之一。

(2)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endprint

例12:大家跳下水,随机应变地游泳,十分有趣。

由于法语成语Nager entre deux eaux.(在两条水流之间游泳),表示汉语中随波逐流或随机应变的意义。因此,如学生在语言输入时受到教师翻译或讲解不准的误导,就很容易按照成语的字面明示义错误理解和使用成语。

4 语用范围

4.1 成语感情色彩的误用

例13:我在中国过着灯红酒绿、丰富多彩的充实生活。

法语中表达“灯红酒绿”的成语为:Mener une vie fastueuse et dépravée.(享受美味美酒的舒适生活)并没有褒贬之分。然而在汉语成语里,“灯红酒绿”则是贬义词,因此在形容“充实生活”的语境中使用该成语有误。

4.2 成语使用等级的误用

成语使用等级的误用多数是由于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成语隐含义的讲解不够充分或学生对汉民族的文化了解不够深入,造成的成语习得过程中汉族社会价值观的缺失偏误。

例14:因为时间有限,最好的办法是我们尽量多查字典,多请教老师。不耻下问,以达到能够识字读书的目的。

由于法语中“向某人提问”的表达:s懡搀爀攀猀猀攀爀 à qn.并没有对象的限制。因此法国留学生多认为可以使用含有“提出问题”之意的“不耻下问”。但是很多汉语成语使用时往往存在长幼尊卑的等级之分。

4.3 成语语义轻重的误用

例15:我之所以奋不顾身地报名参加此次老人福利院的活动,其实都是受您二老的影响。

此例句想表达的是毫不犹豫地参加活动,使用“奋不顾身”,是指“不计较自己的利害得失,甚至牺牲生命去作某事”(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用在此处语气过重。

通过以上基于语料库和实际教学用例中的法国留学生成语习得偏误的分析,可以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法国留学生的具体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进一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其偏误成因和具体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为弥补对法教学领域的不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法]巴尔特.符号学原理[M].王东亮,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2]James C.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Exploring Error Analysi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014年6月第33卷第6期

endprint

猜你喜欢
偏误分析
越南留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运用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对于、关于”的偏误分析
英语学习者焦点句式习得的偏误现象及成因研究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的心得
留学生使用成语的偏误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