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体育健身知识,促进农村体育和谐发展①

2014-08-15 00:54齐敦禹魏建国李宁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3期
关键词:指导员普及全民

齐敦禹 魏建国 李宁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辽宁大连 116000)

十八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63.78%,农民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对国民经济和全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1]。农村体育的发展制约着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群众体育的投资,农村体育健身工程逐步得到落实,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普遍提高。然而全民健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在广大农村体育健身指导与科学健身知识的普及相对滞后,科学健身知识的匮乏成为目前农村体育发展的一大障碍。《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加强农村体育健身服务站及健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为农民体育锻炼提供保障,全民健身的规模上来了,质量也要上来,要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引导广大群众科学健身。

1 农村体育活动现状分析

1.1 农民体育健身意识增强,参与体育锻炼热情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党和国家相继出台的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身体健康和精神文化的需求渐渐显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及奥运会、全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人们对体育的热情愈加强烈,对体育的功能逐步了解。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的群众体育蓬勃发展起来,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源于锻炼”正逐步深入人们意识。殷晓辉、任保国对山东省部分农民体育健身意识调查显示,96.16%的农民认为参与体育健身有助于身体健康,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手段[2]。农民体育健身意识的增强为农村体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1.2 农民体育健身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农村体育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连续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农村体育建设。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全国共建设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31306个,正在建设的25567个。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已服务全国农村人口3.3亿,将成为农民体育健身的主要场所[3]。张庆来、宋杰等人在对山东省部分行政村健身路径使用情况调查显示,农村虽然设置了健身路径,但多数处于闲置状态,有的已经废弃或杂草丛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47.3%的人表示不会使用,26.7%的村民表示害怕使用不当造成伤害[4]。由于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健身知识掌握甚少,缺乏科学的健身方法和技术指导,锻炼效果不佳,甚至出现运动损伤,一部分人们对体育运动望而止步。农村体育健身知识匮乏,严重阻碍农村体育的发展。

2 普及体育健身知识的重要性

在发展大众体育和推进全民健身的过程中,体育健身功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人们对体育健身知识的掌握,这是大众体育健身逐步走向科学化的必由之路。普及体育健身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农民体育文化水平、促进科学体育锻炼方法掌握,而且可以进一步深化农民对体育功能的认识,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生命在于运动”更重要的是科学运动,人们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健身知识才能够真正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全民健身才能真正得到落实。如何加强科学健身知识的普及是现阶段农村体育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关乎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3 普及体育健身知识的有效途径

3.1 强化政府职能,健全基层农村体育组织

农村体育基层组织是农村体育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农村体育建设的责任主体,肩负着传播体育科学文化知识和体育文化素养的重任。农村基层体育组织涵盖县、乡镇、村等基层体育组织,各组织应充分认识到加强体育健身知识普及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将体育健身知识的普及纳入工作规划。健全基层农村体育组织,在县、镇专门设立体育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群众体育的组织与指导,负责科学健身知识的普及。在行政村设立健身活动中心,适时培养一些体育锻炼积极性高、文化水平较高的村民或村干部利用闲暇时间指导大众体育锻炼,传播科学健身知识。县级体育行政部门应定期逐级开展体育健身培训工作,要切实研究制定发展政策,逐级落实建设、运行和管理责任,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努力推动体育健身知识普及工作。不仅有利于农民体育健身知识的掌握,还有利于增强人们体育健身意识。

3.2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健全管理机制

社会体育指导员源于基层、服务基层,是全民健身服务的基本骨干,是广大群众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良师益友,是推动体育事业尤其是全民健身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体育人才资源,更是普及体育知识推广科学健身方法的核心力量。截止2011年初全国有10万人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平均2.3万人拥有一个社体指导员[5]。由于社会体育指导员几乎全部是提供志愿服务的,现阶段我国体育部门主要是提供培训和认证服务的,指导员拿到资格证但在一线做辅导的并不多,尤其农村经济基础、环境条件与城市社区相比差距较大,体育指导员严重缺乏。政府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应结合体育院校与高等学校体育院系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加强基层社体指导员的培训,吸收基层常年健身人群成为社体指导员。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评价机制,以促进获得认证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充分发挥作用。

3.3 加大科学健身知识的宣传力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媒介越来越多,电视、广播、报纸、图书等大众传媒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为体育健身知识的传播奠定了物质基础。目前国内各种媒体虽对体育健身知识有所宣传,但大都伴随着体育用品的销售,难以满足农民需求。现阶段农村体育消费水平很低,科学健身知识的宣传应以政府为核心的体育文化事业为主。

加强体育健身知识的宣传,各地政府首先应增强农民经常接触的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体的宣传作用,设置专门的体育健身知识科普栏目,定时播放体育健身知识。伴随着网络在农村的快速发展,体育健身知识的普及应充分发挥网络方便、快捷的特点,加强各地体育部门全民健身网站的建设,做好体育健身知识这一板块的更新。并且积极做好网站宣传工作,使群众能够利用这一渠道获取体育健身知识,指导自己的体育锻炼。

其次,在农民体育健身场所设置体育健身知识宣传栏,由村干部或体育活动爱好者负责定期更新和维护。现阶段乡镇文化部门在进行的“文化下乡”的活动中,应把体育健身知识纳入其内容之中,制作体育健身宣传片,供广大群众观看,促进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

3.4 积极引导、组织具有健身知识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深入农村开展体育健身指导工作

各地政府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农闲时间积极引导、组织城镇社区体育指导员、学校体育教师以及社会具有健身知识的志愿者组成体育健身服务队伍,深入各基层农村指导体育锻炼,教授体育健身知识,不但能够丰富群众体育健身知识,还能增强农民体育健身意识,为全民健身的更快更好发展做出贡献。当然,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对志愿者服务队伍给与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以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服务队伍之中,为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注入活力。

4 结语

农村体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体育要切实做好体育健身知识的普及工作,确保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与农民体育健身知识的普及工作相协调,和谐发展。农民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健身知识,才能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的目的,农村体育才能够得到切实发展。

[1]夏成前.农村体育若干问题解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2):11-15.

[2]殷晓辉,任保国.新型农村社区体育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策[J].山东体育科技,2013,35(4):115-118.

[3]张旭光.五年投入118.3亿,农民健身工程受惠百姓3.3亿人[N].中国体育报,2011-02-28.

[4]张庆来,宋杰.农村体育硬件环境建设与运行状况调研[J].山东体育科技,2013,35(3):110-113.

[5]马永明.我国农村地区践行《全民健身条例》的困境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11,45(1):14.

猜你喜欢
指导员普及全民
全民·爱·阅读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盼头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