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运动监控①

2014-08-15 00:54王剑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5期
关键词:生理心率负荷

王剑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3)

学龄前儿童运动监控①

王剑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3)

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学龄前儿童(幼儿)进行体育运动的监控为实际探索目标,力求找到一个指标监控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发展,避免运动的不合理,力求对幼教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和启示。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提供一个思考的途径,为促进幼儿教学的快速发展,提供抛砖引玉的作用。

幼儿 阳光体育 运动监控

在体育总局、团中央、教育部共同组织和建设“青少年阳光体育节”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的开展,各地幼儿园也顺着这股体育改革的东风,在幼儿园里掀起“阳光热”的高潮。与一线的幼儿教师深入交流中发现,许多幼儿园对幼儿“阳光体育”的关注仍然停留在理论上,缺乏深入的实践。许多的幼儿教师已经意识到阳光体育运动在幼儿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缺乏相应的驾驭能力,而且在教材内容的解读、教学内容安排以及教学的设计、课堂活动的实施上有一定的盲目性。目前幼儿,不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上,比过去有了教大程度上的发展和提高,如果我们仍然用过去的标准、方法来衡量现在的幼儿,就不能体现幼儿的真实发展水平、满足现代幼儿的身心发展。至此,本文以幼儿运动过程为出发点,试图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既成研究结果基础上,以幼儿园“阳光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依托,围绕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幼儿进行运动监控指标体系以及方法的尝试。

1 幼儿身体发展特点

进入幼儿期,儿童生理方面较婴儿有了快速发展,独立性增强,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欲、好奇心快速发展,初步产生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1]。但碍于生理条件发展的限制,尚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要将注意力长期稳定到同一事物上相对困难,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系统、器官、组织有不同的生理解剖特点,造成有时候好动、有时候好静,面对新鲜熟悉的人和事物,能够较为完全的操作,面对不能掌握和未知的事物缺乏恐惧和好奇。

1.1 运动系统特点

人体运动系统由骨关节、结缔组织和肌肉三部分组成[2],在神经调节和体液共同调节与支配下,对幼儿运动、支持、保护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幼儿骨关节特点:较柔软、硬度小、弹性大,容易弯曲变形;骨膜较厚,血管丰富且细小,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繁殖迅速,利于骨的生长和再生;但是骨组织里钙含量少,骨化过程并未完成,骨骼也还未被韧带固着,易发生变形,因此要加强儿童正确的坐姿和站姿,以免在成年时候发现骨变形和异变。

幼儿结缔组织特点:关节窝浅,关节囊、韧带较松弛,肌肉成分少,关节活动幅度可以很大,伸展性也较强,但是牢固性太差,可能在一定强度的外力作用下,关节很容易脱臼,最常见的是桡骨小头的习惯性脱臼,因此在幼儿训练中,不应该大强度和大力量性,以免给幼儿在以后的成长和生长中埋下潜在风险。

幼儿肌肉发展特点:幼儿肌肉仅占体重的20%左右,而且肌肉群发展不平衡,收缩力太差,幼儿肌肉力量弱,不能承受过大的力量训练,或者是搬动远远超过自身能力的重物,因此建议,在儿童负重时,应该适当提醒幼儿,轻拿物品,不要拿过重的物品。

1.2 呼吸系统的特点

幼儿呼吸道比成人短而狭,而且组织柔嫩,呼吸道粘膜容易受损伤,呼吸道壁的血管和淋巴管较多。肺泡数量较少,肺的弹性较差,造成肺的含血量多而含气量相对较少,容易发生感染。胸廓肌肉含量与发育程度与成人比,也较差,每次气体的交换量较小,所以通过呼吸频率增快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在幼儿训练中,一定要保证幼儿在相对干净的空气里玩耍和游戏,切不要到浓烟或者浓雾的地方活动,减少幼儿因为空气的不洁净造成的生病或者是感染。

1.3 心血管系统的特点

幼儿的血液量和体重的比值大于其他人群,但血液成分中水分和浆液过多,缺乏人体凝血的无机盐离子和微量元素,一旦幼儿伤口出血时,出血量较大,血液凝固速度较慢,在活动中应尽可能地避免幼儿避免出现出血现象。此外,在2010年荆州市国民体质监测中测出幼儿心率阈值范围在70~120b/min,比成人心率快,幼儿迷走神经尚未发育完全,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较低,对心脏收缩频率以及强度的抑制作用弱,交感神经占优势,故心率快。

1.4 神经系统的特点

大脑皮质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既可以使反射活动更准、快速,也可使脑细胞受到必要的保护与抑制,幼儿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控制自身行为的生理前提[1]。从3岁以后,随着神经系统结构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神经向内抑制开始快速发展起来,对自身行动的控制和调节作用逐渐增强。幼儿兴奋和抑制机能都在不断增强,相比之下,抑制机能还是较弱。因此在实际中,应该安排一些能够引起幼儿兴趣,但不能要求儿童长时间的操作和实践。

2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主要指感知觉、注意、记忆和学习等认知过程的发展[1]。幼儿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敏感期,正常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幼儿期孩子心理发展的呈现以下不同特点:(1)在幼儿的认知目标中,随意性占主导优势,具体事情的控制能力弱;(2)幼儿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往往缺乏认识;(3)幼儿易暴露自己的情感,认识肤浅,还易冲动,经常出现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4)幼儿意志力逐渐明确,但自制力较差,对具体的事情能够理解,但不能控制自身的行为;(5)个性表现逐渐明显,养成独立的人格,个人心理和生理成熟度高。一般情况下,在一定社会和教育背景下,幼儿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顺序性和阶段性,即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等,大都是不稳定的、共同的协同作用[3]。每个幼儿所处的成长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一程度定不同,即社会环境与学前教育加注在幼儿身上的作用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在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个体之间存在绝对的差异性,这就是我们说的具有可变性。幼儿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的存在是相对的,而且在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统一的过程中,达到共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

3 对幼儿运动实施运动监控

对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的深入剖析,为幼儿科学合理安排运动课程,提供了一定的生理性保障,在运动监控手段上,较以往的体育教学和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中,对幼儿实行生理监控,这是首次对指标与内容的探索性研究,本文所指的运动监控是在幼儿进行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老师或者其他指导员采用适合的监测手段和方法来控制幼儿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强度、时间和频率,指导幼儿有目的、有计划、科学的进行合理运动,避免幼儿意外伤害运动事故的发生。

幼儿承担适量的运动负荷,才能健康成长,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大类。运动负荷,在很多资料中又称运动量,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荷量以及消耗的热量,由完成练习的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和运动项目特点等因素来决定运动量的大小。在实际教学中,只有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达到平衡,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常用的监测幼儿的运动负荷方式是由观察、询问和生理测试等结合构成。常用的生理指标是心率,通过安静心率、运动中心率、运动后心率和晨脉共同构成。心率作为在活动中的变化以及活动以后的恢复情况为指标进行负荷和密度的评价,每个活动项目的运动量不同,幼儿所能承受的运动量也不同,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控制全面的运动量,也要注意个体的差异,设计不同幼儿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更应该因人设课。

运动负荷是由强度、难易度、密度、时间四因素协同组合而成,是构成一次课的基本框架,练习密度是运动负荷的基础,练习强度是运动负荷的关键,练习难易度、密度都是调节强度的辅助因素[4]。运动强度大多用心率测量,即以心脏每分钟的跳动次数作为测量练习强度的标准。练习密度是指幼儿参与某次体育活动的总时间。练习密度是指幼儿在运动中实际练习、活动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通常在练习密度不变的情况下,练习强度的大小决定了运动负荷的大小。如果在既定的时间内,安排了确定练习强度后,那么练习密度的大小就成了运动负荷的决定因素,即在幼儿运动中要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需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对幼儿活动进行控制,在运动前进行预控,在运动中进行微调,尽量使幼儿运动后即刻心率在130~160次/min内。过大的运动强度会影响幼儿的心脏系统发展,过小又不利于刺激幼儿的系统增长。

目前,有些幼儿园虽然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但却达不到最佳效果,主要问题就是,幼儿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安排等不合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教学形式死板,学科专业化程度不高,对体育课课程系统结构缺乏了解或认识不够,不能放手让幼儿开展活动,又不敢让幼儿不活动,因此给幼儿在课程中,浪费了幼儿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二是长期以来,大多数老师老师仅使用观察法,只凭借对幼儿的面部表情、汗液分泌情况、运动情绪等方面的直观观察来直接判断运动的开展情况,缺乏对不同幼儿运动水平的客观认识,主观性强,不能因人、因地等重要的环节组织,避免不了以偏概全;三是幼儿园应该要求专业教师的技术水平,或者直接聘用有体育专业背景的学前教育教师;四是受活动的内容、形式、器材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未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常常出现幼儿害怕而在活动中充当“观众”的情况,参与活动的幼儿少,因而也出现了练习密度和运动量不足的情况;五是不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所有的幼儿一刀切的教学,不能给每个幼儿因材施教。

总之,在开展幼儿的教学和实践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要加强认可教师的个人专业背景,更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当时、幼儿身体发展状况等多方面、多环节的考量,心率作为一个实际应用广泛、实操性较强的指标,在幼儿运动和发展中,时刻监控强度和密度,才能更好的评价幼儿的效果,促进幼儿身心快速的发展。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吴环成,王景贵,卢义锦.运动解剖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唐讯.幼儿体育课程设置的探讨[D].成都:四川大学,2004.

[4]张先松.健身健美运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G807.1

A

2095-2813(2014)09(a)-0012-02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幼儿“阳光体育”教育模式设计及应用研究》,编号:2013B078。

王剑(1964—),湖北荆州人,长江大学体育学院,体育理论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文化研究、幼儿体育。

猜你喜欢
生理心率负荷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享用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镇痛成果
心率多少才健康
Opening flexible resources by integrating energy systems: A review of flexibility for the modern power system
离心率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1/8德国人有“生理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