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啦啦操运动的能量代谢特征与训练应用原理①

2014-08-15 00:54黎力榕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5期
关键词:乳酸机体强度

黎力榕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7)

刍议啦啦操运动的能量代谢特征与训练应用原理①

黎力榕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7)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啦啦操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能量代谢特征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啦啦操项目在训练方法上应根据该项目自身的供能特点进行训练的观点,旨在进一步提高啦啦操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为比赛创造优异成绩,提供一定的生理、生化理论依据。

啦啦操运动 能量代谢特征 训练应用

在众多的新兴体育运动中,啦啦操运动因其独特的技术风格和热情奔放的表演,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人们的青睐。它由最初的呐喊助威活动演变为广受青少年喜爱的竞赛项目及竞赛场上很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体育赛事是运动项目推动的杠杆。近年来,随着各种比赛活动在全球蔓延,啦啦操竞赛机制的不断完善,无论是身体素质或是运动技术,都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日常的训练中,我们应当找到运动员能量代谢的特征,制定有效的训练方法,才能帮助他们更好更快的增强体能,发展身体素质,提高竞技水平。

1 啦啦操运动能量代谢特征

随着啦啦操技巧的不断增强,托举、舞蹈动作、过渡连接等高难度技巧存在于每个啦啦操团队竞赛项目中,由于啦啦操成为了世界性的竞技项目,有可能还会引入奥运会,因此,啦啦操运动的竞争日益激烈。啦啦操运动不仅在技术上有高标准,而且对于啦啦操运动员的体力也是一大考验。在我国高校的啦啦操运动训练中,教师在注重发展啦啦操技巧外,对啦啦操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培养,也制定了相应的方案,如短跑、举重、跳高跳远等,提高其无氧代谢的能力,这已经成为啦啦操合理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啦啦操运动员的能力代谢特征,分析如何科学规律的应用在日常啦啦操训练方法上,提高训练效果,保证训练质量。

1.1 不同强度运动能量代谢特征

科学研究表明,随着啦啦操运动强度的增加,机体的所需能量也会逐步加大,供能物资参与供能的比例也在发生变化,糖供能进一步增加,脂肪供能则反之逐渐减小。高强度啦啦操运动时主要为糖酵解的无氧功能,低强度时主要是脂肪的有氧代谢为主。比如,啦啦操简单的舞蹈动作和啦啦操男运动员托举技术,运动强度的加大,当然代谢的速度也会逐渐加快。

1.2 变换强度运动能量代谢特征

在啦啦操运动运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恒定强度和变换强度两者运动过程机体能量消耗和代谢特征的不一样。科学表明,啦啦操运动变换强度时,糖的氧化程度是高于恒定强度运动的,无氧呼吸产生的大量乳酸明显高于恒定强度运动。但是两者在耗氧量、总能耗上相差不大。啦啦操恒定强度运动时脂肪代谢量大于变化强度时,糖代谢相反,低于变换强度运动,但是在心血管反应上,是基本相同的。啦啦操的运动强度是在不停变化的,随着动作技巧难度的一步步加大,糖的无氧代谢水平和血乳酸水平在不断增强。

1.3 间歇运动能量代谢特征

啦啦操运动表演时,由于表演动作的需要,一些啦啦操运动员会间歇性的运动。在日常的啦啦操运动训练时,也存在间歇训练,即间隔一段时间再运动,间歇训练机体交感——肾上腺系统反应较大,脂肪供能的比例增加,糖的氧化供能量逐渐减少。

1.4 不同性别运动能量代谢特征

传统的啦啦操只有女生,现代的啦啦操运动打破了传统性别单一的模式,男生加入了啦啦操运动。但是由于男生和女生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啦啦操运动能量消耗和能力代谢特征上也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异。在男生和女生啦啦操训练2h后,明显发现女生脂肪氧化供能高于男生,但是男生的糖氧化供能高于女生,肾上腺素也显著高于女生。大学正是学生身体发育成熟的阶段,科学研究表明,性激素与男女运动时能量代谢的特征也有重要的关系,雌激素和黄酮体能增强皮下脂肪供能能量,这就致使在运动中,女生的脂肪供能比例明显高于男生。

1.5 不同肥胖程度运动能量代谢特征

啦啦操运动员并不全是“清一色”消瘦身材。由于大尺度的训练,基本都非常强壮。在啦啦操运动中,稍微肥胖一点的运动员心率和呼吸指标明显会上升,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偏高。当然,肥胖者的机械效率明显低于常人,工作效率和体力也较差。

1.6 不同技巧运动能量代谢特征

一般来说,啦啦操的动作是在快速音乐节奏下完成的,如翻腾、托举、金字塔组合等,在体育运动中属于难度大、惊险度高的项目。在啦啦操运动过程中,啦啦操运动员为了取得较高的分数,在整个过程中,会不停的变化各种高难度技巧,按照规定要求,啦啦操运动员在10 s必须完成22~26个节拍,这不仅对啦啦操运动员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运动员的体力也是一大考验。在短时间内做大量的技巧动作,需要瞬间力量爆发,无氧耐力必然是制约成功的关键因素。无氧功能来自于ATP-CP系统和糖酵解系统,但是ATP-CP持续时间短,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这个时候糖酵系统启动,给ATP-CP提供能量,保证机体正常运动。

2 根据啦啦操运动能量代谢特征,实现科学训练

啦啦操运动员在持续运动过程中,会发生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大量堆积会导致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运动员在比赛完或者训练完后,体能都会有所下降,运动强度不能维持在原有的水平。根据啦啦操运动员能量代谢的特征,设计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提高啦啦操运动员的高超技巧和运动能力,有效的锻炼身体。在我国高校中,老师在对学生的培训过程实质上就是应激—适应—再应激—再适应这样反反复复的过程,啦啦操运动员在培训中,能量新陈代谢系统不断锻炼、不断适应,从而提高啦啦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2.1 根据乳酸能特点进行训练

啦啦操运动本身就是一个比较耗能的运动,在训练过程中,随着啦啦操运动强度的增大,在开始阶段,ATP-CP系统供能只能持续7.5s左右,会使CP迅速耗尽,糖酵解系统会马上被激发,释放能量,提供给ATP,继续合成。糖酵解系统供能维持时间比较长,在后期,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并且造成堆积,提高乳酸原系统供能能力,可以增强运动员机体对乳酸的耐受能力。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提高乳酸能系统的供能能力。

2.1.1 提高产生乳酸的能力

通过无氧代谢酶调节乳酸生成,如磷酸化酶等,让机体不断产生乳酸,使无氧代谢供能能力不断提高。啦啦操运动训练一般是以长跑、游泳等为主,不断的强化运动学生的运动量,在引起身体酸血症时,提高无氧代谢酶的活性,使乳酸产生的能力明显增强。老师在指导啦啦操运动员训练时,可以采用1~2min最大强度的间歇性练习,使乳酸浓度达到最高值,提高啦啦操运动员的体力和速度耐力。

2.1.2增强耐受乳酸的能力

大量产生乳酸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是一件好事。糖酵解系统使产生的大量乳酸堆积,有可能会导致酸中毒。在提高机体产生乳酸的前提下,一定要注意提高机体耐受乳酸的能力。在啦啦操运动训练中,长时间的受到乳酸的刺激,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适应这样刺激,才能有效的提高啦啦操运动员耐受乳酸的能力。血乳酸保持在一定程度的高水平上,训练时使运动强度略微小于乳酸的最高水平,第一次练习后,可以停下,拍打腿部或者甩动手部,休息5min左右,确保乳酸有一定程度的消除。采用这种超负荷的训练,久而久之,重复进行,对提高机体耐乳酸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2.1.3 加强消除乳酸能力

在高强度的啦啦操训练中,由于肌肉细胞短时间内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导致有氧呼吸无法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是一旦大量的乳酸堆积,严重时会产生酸中毒,影响运动员的运动情况和身体健康。因此,在剧烈运动后,应该多做深呼吸,尽量少饮水或者是间歇饮水,有效的促进乳酸的氧化分解;也可以采用间歇性的运动,如高抬腿、跳绳等,不断提高有氧代谢的能力。

2.2 根据ATP-CP系统特点进行训练

ATP-CP即磷酸原系统,其供能输出速率大,但是持续时间比较短,一般维持在7.5s左右。虽然时间很短,但其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在啦啦操运动中,经常会有托举、抛接等高难度的技巧动作,这种爆发式的能量,都是需要ATP-CP系统供能的,因此,在啦啦操运动中,对运动员的ATP系统的供能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啦啦操训练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的动用CP供能,避免糖酵解的过早启动,尽量减少乳酸的产生。这就要求在每次训练中,练习之间的间隔不能低于1min,一般是90s或者120s。此时肌肉中的ATP和CP完全恢复,继续为机体供能,加强下一组训练的强度,进一步增强啦啦操训练学生的运动能力。例如,根据啦啦操运动的特点,老师可以组织学生练习10s跳绳,间隔30s,再一次10s跳绳,如此反复,其强度应该接近于或者高于啦啦操比赛时的运动强度,才能保证比赛时,运动员拥有充沛的运动体力,为获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 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在进行啦啦操训练的时候,应该遵循运动中能量代谢的特征,参照以乳酸供能为主,ATP-CP系统为辅的能量代谢,根据运动实际特点,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提高啦啦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增强我国啦啦操运动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

[1]丁飞.黑龙江省啦啦操运动员体能水平与代谢特征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2]康喜来,刘洁.隔网持拍项目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特征与营养补充[J].辽宁体育科技,2013(1):21-23,29.

[3]李茜.技巧啦啦队托举类难度动作训练方法体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4]徐杰.不同年龄女性健身快走运动中能量代谢特征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1.

[5]刘英杰,石建东.从短跑运动的能量代谢特征谈运动员的膳食平衡[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34-36.

[6]王欢.步行能量消耗特征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3.

G831.4

A

2095-2813(2014)09(a)-0018-02

黎力榕(1984—),女,广西桂林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公共课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乳酸机体强度
更 正
乳酸菌发酵生产D-/L-乳酸的研究进展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人在运动后为什么会觉得肌肉酸痛
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
邓俊峰作品选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电场强度叠加问题的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