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的健康、休闲发展方向研究

2014-08-15 00:54易述鲜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5期
关键词:运动体育大学生

易述鲜

(西南交通大学体育部 四川成都 611756)

高校体育教育的健康、休闲发展方向研究

易述鲜

(西南交通大学体育部 四川成都 61175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与质量也在逐渐加快和提高,因此,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理念的改变,休闲运动现已成为人们余暇时间的主要娱乐内容。高校体育作为社会与体育的连接桥梁,通过在课内外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休闲体育兴趣,树立积极与健康的生活态度,另外,对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对运动、健康、休闲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阐述了运动、健康与休闲的教育必要性,提出了高校体育运动、健康、休闲的发展趋向。

高校体育 运动 健康 休闲 发展方向

高校是塑造我国身体健康、心态积极、综合素质优秀人才的基地,是培养学生未来适应社会能力的最后一站教育,是学校与社会的衔接点。高校的最终培养目标是为我国塑造身心健康、适应能力较强等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高校教育要始终结合时代化发展特征,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特征和需求,应当将休闲运动逐步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通过大力开展休闲体育,为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和良好运动习惯奠定基础。

1 运动、健康与休闲教育的必要性

1.1 运动休闲体育是贯彻终身体育意识的必然途径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终身生活中进行体育锻炼和参与体育教育的过程,而学校是开展终身体育的基础,同时学校也为人们的系统体育知识学习、技能掌握和正确的体育认识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为终身体育开展提供基本的硬件与软件保障。大学生在离开高校之后面临着就业等问题,在受到工作环境的限制后很难能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很有可能将体育专业知识体系抛之脑后。但是针对现代快速的生活节奏,需要人们开展一定量的体育活动来平衡工作中的压力和紧张情绪,需要借助体育活动的运动功能来调节自信的工作状态,但又不能开展过于激烈的运动使自身体力透支。而运动休闲项目既可以满足现代人们的健身与娱乐需求,还有利于人们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休闲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鼓励学生自主根据体育运动中的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到休闲体育创造和锻炼中,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阶段仍能保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直到进入老年阶段,也可以凭借自身较强的体育能力,坚持开展各年龄阶段的体育项目,从而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

1.2 运动休闲教育与社会发展潮流相适应

运动休闲的出现与发展正是顺应了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运动休闲的娱乐与缓慢节奏可以平衡工作和生活中的快节奏、高效率、激烈竞争等紧张气氛,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运动休闲来保持健康、愉悦、积极的心态,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运动价值。大学生的高校生活对未来进入社会之后的生活方式影响极大,因此,大学生应该利用大学生活中充裕的余暇时间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同时,学校应积极举办和鼓励学生参加到社会体育活动中,并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时代的发展脚步和特征,大胆预测和引领时代运动潮流,通过对休闲体育的开展路径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休闲手段、利用休闲等能力,为学生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运动休闲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当代大学生生长在我国的经济腾飞阶段,他们逐渐形成了“张扬个性、思想独立、身心早熟”等特点,这些身心特点兼具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大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中大多会形成叛逆心理,多数学生希望具有不被人干预和约束的生活方式,如上网、逛街等。这标志着我国当代大学生在休闲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偏激行为,不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运动休闲运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余暇时间,同时还可以弥补高校中的休闲体育教育,学生通过休闲体育可以增强自身的人际交流、自我调节、团结互助等能力,满足了大学生对新兴事物和多变事物的渴望心理。由此可见,高校运动休闲运动是一项集健身性、教育性、娱乐性、休闲性于一体的教育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很大的提高效果,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相适应,符合新时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1.4 运动体闲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要求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们的综合素质,并使其各项能力都得到协调发展,实现人们本质上的完善。体育教育是构成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部分,而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由于过分注重对学生技术与体能的短期教学效果,忽视了对学生文明素质和体育意识培养的长远教学效应,导致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发展轨道相背离,影响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休闲体育,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休闲体育对现代生活的改善与调节功能,掌握正确运用休闲体育来丰富自己的闲暇时间,使学生通过文明的运动休闲来意识到休闲体育带给人们的健身与娱乐价值。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能够在一定的时间、环境下自主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健康、文明、娱乐的运动方式,为休闲活动的开展和创编奠定基础。休闲运动在不同的课余时间、不同的空间地点、不同的运动形式为素质教育提供保障,为素质教育营造了拓展性的发展环境,对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学校与社会体育的联系紧密性。

1.5 运动体闲教育满足了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

人们工作之余的生活质量直接关系到工作与生命健康的水平,而闲暇时间开展休闲体育,不仅可以强健身体、提高健康水平、调节人们情绪、愉悦身心,还可以通过人际交往,增强人们之间的了解,拉近彼此的关系,这促进了我国和谐、轻松、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养成,对提高整体国民素质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为了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和谐社会,高校体育应顺应其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休闲体育,在提高学生休闲运动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运动休闲理念和训练态度,使学生意识到健康文明的余暇生活对生命质量的重要性。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充裕课余时间的指导与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与运动,来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力量,满足和谐社会构建的需求。

2 运动休闲促进学生良好生活方式的养成

2.1 运动体闲是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最佳选择

大学生在自我约束力等方面的意志品质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周边环境、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因素造成的消极影响,如在余暇时间常有:睡懒觉、上网、游戏等一系列放任自流的不良生活习惯。运动休闲的运动特点对学生的表现欲、浮躁心理等缺点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运动休闲不同于竞技性质较强的项目,也不过分追求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既没有固定的比赛规则和制度,也不含有超负荷的训练,而是注重对身体的放松与舒展,是由非正式、自由组织和创编的体育活动。运动体闲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竞赛制运动,帮助学生克服追求成绩的心理障碍,满足学生的健身与表现心理。运动休闲有利于学生确立自我价值、挖掘潜能、提高身心素质、增强社会群体认同感等,同时在无形中使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终身体育与生活习惯。

2.2 运动休闲为学生提供更多与社会外界的交流机会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范围和圈子逐渐与自然与社会疏远,当大学生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由于工作和生活的不稳定性,没有充足的精力去开展体育运动。在高校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运动休闲观念和训练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意识到休闲生活和体育的重要性,从生命高度上提高生活品质。运动休闲活动可以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充分享受阳光、空气与水,在回归大自然的怀抱中获得身心娱乐和放松。高校运动休闲同时也为学生步入社会后拉近与社会、自然的亲密关系,为其社会适应能力奠定了基础。

2.3 运动休闲利于学生对体育内涵的再审视

资料显示,我国大多数高校体育课程中主要以单向式、重技术提高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学为主,教学方法也较单一、枯燥,缺乏实施情景、兴趣与审美教育,这完全违背了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而运动休闲的主要开展目标是丰富人们的闲暇时间,满足学生的精神生活需求,并逐渐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运动休闲的体育方式使得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体育文化内涵,认识到体育的文化内涵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政治、经济、社会服务质量,更是为了提高全民素质、生活水平、文化精神等,是一项为人民服务的运动形式。

[1]郭荣光,李学德.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关系初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7(3):91-92.

[2]何少钧.促进健康素质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4):110.

[3]郝思哲.针对学校体育设施对促进运动休闲发展的理性思考与研究[J].科教文汇,2006(9):98-99.

G807.4

A

2095-2813(2014)09(a)-0079-02

猜你喜欢
运动体育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不正经运动范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