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人文经济,提升国民幸福指数

2014-08-15 00:51刘金星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33期
关键词:国民人文经济

◆刘金星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一、人文经济和国民幸福指数的基本内涵

法国古典经济学家西斯蒙第早就指出:“经济学的目的应当是人,而不是财富。经济学家的任务是使人人都有可能过上最佳质量的生活。”他强调,经济学是以增进人类幸福为目的的一门科学。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货币积累是一种不自然的活动,它会使从事这种活动的人失去人性。由此可见,经济与人文、发展人文经济与提升国民幸福指数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人文经济也有人称之为人本经济、人道经济,等等。它是指这样一种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以保障人的幸福和尊严为目的,协调物质与精神、效率与公平、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生态之间的和谐发展。人文经济不仅包括经济价值,还应包括社会平等、生态平衡、环境舒适、以及美、尊严、生活情趣,等等。

国民幸福指数,是人们对自身幸福感的一种评价指标,用来衡量自身生存与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它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居民收入及自身素养等紧密相关。

发展人文经济,就是要求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摒弃和纠正过分偏重物质畸形发展的错误理念和做法,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尊重公民权益,倡导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公民的幸福感。

二、发展人文经济必要而又迫切

1.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明显。在我国不少地方仍然延续高投入、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多占地为特征的“四高一多”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此导致的空气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异常等问题愈演愈烈,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有统计表明,我国约有15%的GDP 依赖于环境的破坏。这意味着,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并没有真正重视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传统落后的经济管理,致使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管理者对经济的管理只见“物”不见“人”。即使有的地方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仍然只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消耗的减少、技术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等“物”的因素高度关注,而对人的因素重视不足,如对劳动者工作环境的改善、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劳动者社会保障的增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增长等关注不够。

3.民生问题突出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有研究表明,对于人类感知到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来说,社会关系远比金钱重要。为了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因利益调整而引发的民生问题逐渐增多。比如,收入分配存在不公,“三农”问题难以根除,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事故不断,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看病贵看病难,教育乱收费,官场腐败,等等。由此导致政府公信力受损,社会矛盾频发,国民幸福感下降。

三、发展人文经济的主要途径

1.以“保障人民生活富足”为目的,努力做大经济总量。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通过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扩大对外开放等途径,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做大社会财富“蛋糕”。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2.注重人文关怀,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在经济发展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发挥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主人翁精神和主体地位作用。尤其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改进用工制度和用工方式,提高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让职工真正享受企业发展的成果,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与个人良性互赢。

3.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要切实解决好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重大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普遍享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红利;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新特点,妥善处理好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在利益调整、公民权利保障、政府施政、执法司法等方面采取措施,构建和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群众平等和谐地享受幸福生活。

4.提高国民素质,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国民幸福指数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物质财富的多少和外部环境的优劣,还取决于其内心对幸福的感受和自身的价值观。所以,一定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国民的科学文化、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引导他们做一个人格健全、诚信友善、乐观向上的人,珍惜生活,感恩社会,知足常乐。

四、发展人文经济与提升国民幸福指数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低发展与低幸福。低发展必定导致低幸福。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提升国民幸福指数才有根本的保障。事实证明,如果物质财富匮乏,人们为了维持生存相争逐利,社会就会产生动荡,人民生活就无幸福可言。

2.低发展与高幸福。低发展维持不了高幸福。当经济不发达,物质财富不富足时,过分追求所谓的幸福,只能是“苦行僧”式的“苦中作乐”。单靠精神层面维系的幸福,是不能长久的。

3.高发展与低幸福。高发展谨防产生低幸福。如果国家的经济财富大幅增长,而国民感到不幸福或低幸福,那么,这种不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归根到底是没有意义的发展,最终也会因失去内生动力而停止。

4.高发展与高幸福。高发展持续保障高幸福。必须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大力提高经济发展的福祉转化率,建立经济发展与人民幸福的良性循环互动,保障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繁荣。

总之,作为政府,在致力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加大人文关怀,保障民生利益,维护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提升国民素质,为当代人乃至后代人的幸福生活作出不懈的努力。

[1]程艳.和谐社会重在改善民生.西城论坛,2008,(3).

[2]刘泰来.对构建和谐山西的人文经济学探索.经济师,2007,(5).

[3]刘泽雨.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动.社会科学,2003,(2).

[4]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国民人文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一直难忘
高地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人文绍兴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人文社科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