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4-08-15 00:51李景光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33期
关键词:陌生化大学理论

◆李景光

(淮阴工学院)

进入新世纪以来,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正在逐渐地为广大的大学英语教师所接受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其中的关键便是如何在课堂上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持续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为进一步提高其外语水平奠定基础。陌生化理论作为文学创作中有关艺术加工和处理方法的理论,无疑为广大外语教师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可以参考与借鉴的理论依据。本文拟从阐述陌生化理论的具体内容着手,着重分析此理论对于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和意义,在此基础上详细说明陌生化理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广大英语教师从本文中得到启发,能够自觉地将陌生化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并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推动大学英语教学进一步向前发展。

一、陌生化理论的概念及其理论

陌生化又被译作“反常化”“奇异化”“反熟悉化”等,意即使人感到惊奇、新颖和陌生。文学的陌生化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把文化和思想中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与陌生化相对应的是自动化、机械化。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动作或言谈,一旦成为习惯就会带有机械性、自动化了。因为根据人们的认知规律,当事物经过我们无数次重复和感受以后,就会越过对事物的感受而直接进入认知,我们也就习惯于用认知来接受它。这样一来,当事物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就会对它视而不见、熟视无睹,我们也不再对面前的事物有什么感觉,更不会产生审美体验。

陌生化理论是二十世纪初由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他在《作为技巧的艺术》(Art as Technique)一文中指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让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什克洛夫斯基认为陌生化是进行艺术加工和艺术处理的一个主要的、必不可少的方法。而所谓的陌生化就是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变形从而使原本为大家所熟悉,甚至熟悉得有些不以为然的对象重新变得陌生,达到使读者在欣赏和还原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别致和新颖的效果。总之,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是基于人们形成对事物和世界的审美感受的前提而建立的,目的是要打破自动化的束缚,始终维持审美对象的新奇感。

二、陌生化理论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陌生化理论虽然属于文学创作中关于艺术加工和处理方法的理论,但它通过艺术加工和变形使原本大家熟悉的习以为常的事物和对象重新变得陌生,并且使读者在欣赏和还原的过程中,重新感受到其艺术的别致和新颖效果的做法,完全可以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所参考与借鉴。众所周知,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由于深受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理论的影响,在自己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其教学方式方法已经慢慢形成了一种模式,而且这种模式一旦固定下来就很难改变。而一种教学方式方法刚开始出现的时候,还足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时间长了,学生就会给对其产生审美疲劳,不仅会感到单调乏味,还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而陌生化理论无疑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改进与革新打开了一扇窗户,为其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因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陌生化理论的应用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日益多样化和不断更新

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对于丰富课堂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的普及都极大丰富了外语教学资源。但能够为大学英语课堂所使用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资源并不多,而且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依然没有跳脱背景介绍,语言点讲解,课文分析,答案练习等旧有的模式。陌生化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一步运用,必将促使人们打破旧有的思维习惯,以崭新的思路去搜集,整理出与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相吻合,能够适应当前英语课堂教学改革需要的外语资源,从而推动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2.陌生化理论的应用必将推动人们教育理念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大学英语教学理论

所谓教育理念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一般认识和观念,它是构成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对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具有统领作用,而且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陌生化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必将会对长期以来人们所固有的教育理念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必将会促使广大教师和理论工作者去冲破旧有的思维模式,不断更新教育理论,深入开展大学英语课堂改革,这一切都最终会推动人们教育理念的深刻变化,极大的丰富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促进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事业向前发展。

3.陌生化理论的应用必将进一步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

由于陌生化理论强调通过艺术加工和变形使原本大家熟悉的习以为常的事物和对象重新变得陌生,并且使读者在欣赏和还原的过程中重新感受到其艺术的别致和新颖效果,因此陌生化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必将会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会不断利用新的思维来安排组织教学,不断的在教学中融入新的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持续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及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要不断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要不断地在教学中融入新的内容,就必然会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苦练教学基本功,而这最终会促使教师本人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4.陌生化理论的应用必将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促进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

目前多数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课堂上教师教学方法的因循守旧和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这不仅会大大降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长此以往,也必然会影响到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陌生化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必然会引起整个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必然会带动课堂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如果每天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有所变化,每堂课都有学生从未见过的内容,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时时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感;随之也就会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以较高的热情主动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之中,那么他们的英语水平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陌生化理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陌生化

教学内容是整个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基础,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教材则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均是依据教学大纲来编写,一套教材出版之后在若干年的时间里是相对固定的;市面上所流行的各类教参,光盘及网络资源也大都依据教材内容所编写,内容上则大同小异主要包括知识点的讲解,课文文化背景的介绍以及课后练习答案。以上这些无疑为课堂教学内容的陌生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本人认为教学内容的陌生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课文背景知识的选择,不应只限于教学参考书,而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在网上搜集相关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课堂的容量来选取适当的背景材料。其次,是讲解知识点时例句的选择,如何搜寻到既能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又能激发起学生浓厚兴趣的例句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博览群书,广泛熟悉社会生活。再次,又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举出既切合实际又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好句子。另外,课堂教学内容的陌生化还体现每个单元结束后讨论话题的选择上,教师只有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水平,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话题,才能够让学生有话可说,才能够调动起他们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总之,虽然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是相对固定的,但只要教师在背景知识,例句和讨论话题的选择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能保证学生时时接触到耳目一新的教学材料,为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2.教师个人思维的陌生化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都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都学习过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可以这样说在做教师前,他们的头脑中就已经接受了一定的教育理念,而这必然又会对其日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产生深刻的影响。随着这些教师逐步走上工作岗位,其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又会把这种教育理念一点点地固定下来,使得教师无论是在组织教学方面还是在处理师生关系上会逐渐地形成一种思维模式,自己也会日渐适应于这种思维模式;这也正是长期以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一直处于一种模式难以有所突破的主要原因。教师个人思维的陌生化就是需要教师敢于打破旧的思维模式,敢于颠覆自己头脑里所形成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时常从另外一个角度用一种全新的思维去看待自己的教学工作。比如我们过去的教育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中心,主宰者课堂上的一切,学生只能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存在着,这样的结果课堂上肯定是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则成了看客;而教师转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之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随之就会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整个课堂教学则围绕着如何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来进行,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成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则要扮演课堂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另外,就师生关系来说,按照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始终扮演着教育者和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其教育权威者的地位不容挑战,教师与学生等级界限分明不容混淆。一旦这种旧有的教育理念被取代,教师和学生便形成了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的密切配合,教师需要时时地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而这又无不体现出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

3.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陌生化

正像一个人的思维,时间长了就会僵化,就习惯于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思考问题一样,课堂教学方法也是如此。当一名教师从事了十几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一套教材用了几轮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就慢慢地形成会一种模式。教师本人也因逐步适应了这样的模式而心安理得,不思进取不再寻求任何改变;这也正是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教学模式一旦固定下来,就很难有所改变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正是这样一种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才使得外语教学变得单调乏味,毫无兴趣可言;才使得学生慢慢地失去了参与课堂教学的意愿和热情。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陌生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敢于突破已有的教学模式,以一种全新的思路去组织课堂教学;在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要敢于打破原有的顺序以一种新颖独特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其次,在课堂活动组织方面,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使其灵活多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其丰富多彩。再次,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有取有舍,灵活处理,需要补充的就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补充;切忌照本宣科,死抠教材。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每节课都能感受到新的变化,都能接触到新的内容,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四、结束语

陌生化理论作为一种文学理论,已经被应用于文学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多年,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其作为教学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依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陌生化理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与研究还需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和艰辛付出。相信陌生化理论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进一步开展必然会推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并使其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局面,而这一切都必将有利于整个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整个高等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1]高宏伟.陌生化理论与英语教学[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8).

[2]刘霞斐.也谈英语教学中的陌生化[J].考试周刊,2008,(47).

[3]夏玉红.陌生化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杂志,2009,(12).

[4]年晓萍.“陌生化”:构建生态课堂的潜动力[J].2012,(2).

[5]胡玄.陌生化理论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J].科教导刊.2012,(11).

[6]李景光.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陌生化大学理论
“留白”是个大学问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大学求学的遗憾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