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实验课的几点认识

2014-08-15 00:51程丽君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33期
关键词:磁铁盐水实验课

◆程丽君

(呼伦贝尔市教育研修学院)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在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认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等诸方面的能力。

一、明确实验的基本要素

1.明确实验目的

做实验之前,只有给小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

2.明确实验操作过程

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需要老师的耐心的指导与实验操作。

3.明确实验中的观察任务

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前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和感知。运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去观察和感知实验过程中形态、特征和声、光、色、味、温度等变化情况,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以《观察植物的种子》为例,课前要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4.明确通过实验得出结果

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是一个以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识。在《磁铁》的实验中,当我们看到磁铁能把带铁的东西吸起来,就知道磁铁有吸引铁的性质,所以就把磁铁的这种特性叫做磁性。磁性有强弱,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把磁铁用细线悬挂起来,等到它静止时,磁极分别指向南方和北方,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教师可以提示,指南针就是根据磁铁的这一特性发明的。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增强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二、上好科学实验课能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

1.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潜能

教学中有些内容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就需要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的实验,使学生的受到教育,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探究的潜在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冷与热》中的《温度和温度计》时,我采用演示实验教育学生怎样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读取温度的温度数。在第四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中《蚕的生命周期》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作用,图文并貌、形象直观的演示了蚕宝宝的一生。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发掘了学生的潜能。

2.创造条件开展分组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生课堂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

如五年级下册《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一课中,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比较,如果按照教材的安排,先是测量出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再测出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重量,之后比较轻重,得出谁重谁轻。这样一来,课堂时间会不足,学生要测量出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重量是几克,操作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又认真地研究了本课内容,认为教材只是要求我们比较出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从而使学生明白马铃薯沉浮的秘密。于是,我就改进了实验方法:直截了当地把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选择了家中这个实验场所,在家长的协同下要求学生把家中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分别放在秤上比较,谁重。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又节约了很多时间。

3.利用多种渠道开展实验,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第三单元《种子的一生》一单元时,我让学生在家里自己种一些植物的种子,让他们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由种子到一株幼苗,再到一棵成苗,直到开花结果,并收获种子,每一点的变化都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并作详细地记录。最后,将所有学生的实验成果都拿到课堂上来进行评比。这不仅让学生完成了实验任务,并培养了学生的热爱劳动的习惯,懂得了植物生长的一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仔细观察和认真实验的习惯。

三、实验课要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乐趣

科学实验兴趣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活动;二是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量搜集身边的实验材料。

1.寓欢乐于学习实践中

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在《观察蚯蚓的身体》《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点亮小灯泡》《种子发芽的实验》等这些具有小制作、小实验性质的实验课时,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在无危险时,尽情地实验,痛快地玩耍,学中玩,玩中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科学知识。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师生的合作。只要实验教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实验课教学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

[1]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

[3]沈健.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开展有效性的探究.

猜你喜欢
磁铁盐水实验课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盐水质量有多少
泉水与盐水
当冷盐水遇见温淡水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一次盐水技改总结
玩磁铁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