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的改革与研究

2014-08-15 00:51邹琳玲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33期
关键词:舞蹈设置理论

◆邹琳玲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自2010 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学前教育的发展也让教育部门重视,在高校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专业的舞蹈课程也是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当然,当前的舞蹈课程重视专业技能传授,而忽略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依然存在。如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育观念陈旧,教学管理方式简单,创新实践能力不足,学前教育舞蹈课程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等,均不利于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科学发展,也无法改善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全面需求。本文根据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的有关现实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实践策略和理论发展的思路,目的是为教会学生懂得如何将舞蹈技能运用于幼儿教育工作之中。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重视学生的舞蹈基础训练,运用大量篇幅讲授幼儿舞蹈活动组织的理念、方法,但落脚点是“幼儿教育”。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最终目标是“幼儿教育”

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仅仅是为了设置本类学科而开设,并未从“幼儿教育”的重任出发,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教育人才,将这些人才放到幼儿教育中,有助于国家幼儿教育的发展。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还没有建立以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体系的教育方案,最终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科体系,还停留在舞蹈专业学习的初步阶段,对幼儿教育的衔接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专业舞蹈课程主要任务并非“让学生掌握舞蹈技能运用于幼儿教育”

在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舞蹈教育专业中,过分注重让学生掌握舞蹈的技巧,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和如何有效地将将舞蹈技能运用于幼儿教育工作之中。舞蹈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通过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舞蹈、戏剧、舞蹈的比较,感知和体味各地域的风土人情,探索各种艺术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多元文化的比较中,提高艺术的文化批评能力”这个方面是舞蹈教育所具有的。但是在舞蹈中忽视了舞蹈艺术与文化的关系紧密的特点。许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熟练掌握舞蹈的过程中,过分注重了解身体的方位,舞蹈的基本手位、脚位,把上、把下的基本动作训练,基本舞步,明白舞蹈编排和动作的创造,但无法深入理解舞蹈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课程设置无法将舞蹈艺术与文化教育相互融合。

于此同时,过分强调学生自身舞蹈技巧的提升,而不是通过专业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如何将舞蹈技能运用于幼儿教育工作之中,课程设置的教学任务出现偏差,学生未来参与幼儿教育中,而无法更加有效地通过舞蹈来组织幼儿教育活动。

(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不科学

首先,舞蹈课程设置趋同,缺乏特色。课程设置是通过专业特点的分析,充分发挥专业特点,实现人才的培养。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与专业舞蹈院校在舞蹈课程设置上存在趋同的问题,如舞蹈课程中的知识结构、学时计算、学科分类、课程教育管理内容等,均存在相同的特点,高职院校与专业舞蹈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差异程度很小,课程设置的特点也不大,部分加入少量的辅修或选修课,缺乏高职院校应有的特色。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与专业舞蹈学校在课程门类设置上是基本一致的,高职院校的舞蹈系学生学习内容趋同。

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民间舞蹈的特色丰富多彩,民族的文化差异也通过舞蹈显现出来,如湘西土家族摆手舞、苗族铜鼓舞;南方广东“岭南舞”;福建地区的“梨园戏”,东北地区的秧歌舞等,这些舞蹈的特色明显,具是在旗帜鲜明的舞蹈文化下,彰显出来的。这些舞蹈的特色差异,显示出了舞蹈的魅力所在,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与专业舞蹈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趋同,等于将舞蹈专业的特色给忽视了,没有差异特色的课程设置,也很难激发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专业舞蹈课程实践的真正目的,缺乏培养人才的文化内涵。

其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中,缺乏对学前教育的深入研究,没有将舞蹈课程融入到学前教育之中。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在设置中,没有遵循合理设置的原则,许多院校仅通过选修课和必修课相互结合的方式来将学前教育课程与舞蹈专业课程相互独立地开设课程,而并非相互融合,有效地对接,最终学科设置实现的教育质量并不高。

二、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改革的实践策略

(一)明确舞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首先,是加强课程设置的规范性和专业性,高职院校舞蹈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具备创新和教书育人的能力。高职院校舞蹈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求专业的舞蹈能力,规范的动作要求和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对舞蹈动作、技巧和含义掌握,具备编排动作和创造主体舞蹈的想法和思路,具备一定的鉴别审美能力,对舞蹈的认识较为深刻,发现和分析舞蹈编排的问题等能力。同时,也要求具备高度的认识,即对学前教育中专业舞蹈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够在实践中积极推动舞蹈创新、思考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够很好地将学前教育与艺术启发相互结合,通过分析这种专业特性,来完成学前教育的重大使命。因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专业定位是:综合素质高、专业较强、创新性和实践性高,最重要的是对舞蹈的思考和理解程度深。这样的人才能够把握舞蹈最基本的动作技巧等基础能力,更能够重视学前教育与舞蹈相互结合,让舞蹈贯穿在幼儿教育之中,提高掌握将舞蹈运用于学前教育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是建立“文舞相融”的教育理念,明确“文舞相融”的思想,针对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舞蹈专业培养的目的,合理设置舞蹈专业理论课程。“文舞相融”是指舞蹈专业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建立在专业特色之上,并结合舞动和民族文化来实现融合后的艺术表达。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要将基础的人文知识、专业舞蹈理论和舞蹈基础相互结合,在实践中逐渐融合,体现出了人文知识内容丰富和舞蹈专业技巧精湛的特点。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梳理学前教育中有关文化特点,结合文化内容来开展舞蹈专业课程或者实践体系,这种课程的设置,可以通过必修或选修或文艺比赛等多样化方式来进一步培养,力求使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素质、能力结构要求相匹配。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舞蹈理论建设

首先,重视舞蹈理论建设,正确的、科学的舞蹈理论不仅对提高舞蹈工作者自身的文化素质与艺术修养有极大的帮助,更有助于克服舞蹈实践的盲目性,提高舞蹈表演与创作的艺术质量,同时舞蹈理论不断走向成熟也是舞蹈艺术日趋进步、日益完善的重要标志。正确的、科学的舞蹈理论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学习的舞蹈解剖学,对日常的基训课起到了科学的指导作用。如芭蕾舞基训中最简单的“外绷”训练,就十分科学,因为解剖学中提出,脚踩的肌肉分布并不对称,脚踩外侧肌群相对薄弱,“外绷”训练恰恰增强了脚踩外侧肌肉的强度,也就是常说的脚下要“有跟”,只有脚踩力量平衡才能增强舞蹈动作的稳定性。再如,我们所学的《中国舞蹈史》,则为更好地学习舞蹈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舞蹈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绚丽,继承和发扬中国的舞蹈文化有助于深刻地分析和理解舞蹈作品,总结历史上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创作和表演出更好的舞蹈作品。

其次,营造良好的舞蹈理论研究氛围,文艺实践离不开理论、评论的指导,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理论学科,应站在舞蹈整体的高度提供重要的规范和理论框架。舞蹈界应营造理论研究的良好氛围,扫除浮躁、炒作等当前理论研究的障碍,立足舞蹈事业的实践,不断创新。

在我国,是否有必要根据商品与专利关系进行权利用尽规则的区别适用,这需要分析权利用尽制度的合理性之所在,并考察那些被区别适用理论所排除的情形是否可以被这些合理性论证所涵盖。如果是的话,那么区别适用理论就是站不住脚的。

最后,加强舞蹈教师的理论修养,高职院校舞蹈理论教师,更应有着坚实的知识结构和全面的素养。其中应该包括舞蹈教师在舞蹈专业方面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同时应该还应具备较为全面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舞蹈教育在教育和社会中的地位,并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构建科学的学前教育舞蹈课程体系

1.优化舞蹈课程结构

(1)拓宽专业领域,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涉及到的层次较为全面,包括专业课程,学前教育学、美学、文学、哲学、音乐、表演艺术等课程,通过课程的延伸,可以让专业培养的全面性更加完善,专业知识与其他知识的相互结合,有利于舞蹈艺术的横向发展。此外,通过多媒体设备教学引入课堂,让互联网教育和校园多媒体相互结合的方式,丰富舞蹈课程的结构内容。

(2)加强舞蹈理论课程设置安排,重视专业课与理论课的重要性。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课程设施,一是重视专业课程的安排,舞蹈课程基础是舞蹈和专业特点相互结合,因此,专业课的重要性,也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统一认识。但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并非仅靠舞蹈技巧来发展的,二是通过理论发展来实现的。因此,重视理论教学也是为了未来的发展。

(3)扩大舞蹈相关课程比例,当前的专业课程结构基本构成主要是舞蹈相关课程、音乐基础课、教育类课程等,而比例最大的主要是音乐基础,而学前教育舞蹈相关课程比例还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需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分析学前教育的内容,设置学前教育培养幼儿的专业基础理论,结合理论知识,拓展舞蹈相关课程,如包括学前舞蹈基础训练、国外舞蹈精华和中国古典或传统舞蹈等课程。

2.处理好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

(1)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

(2)舞蹈专业课程与跨舞蹈专业课程的关系

一专多能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既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又有广博的舞蹈知识,既有舞蹈课堂教学能力又有组织课外舞蹈活动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艺术修养更加全面,向其它艺术领域横向发展。舞蹈学也有不同的专业,舞蹈课程设置除了以舞蹈学为主,还应跨学科专业多学习,如舞蹈与影视对形体的力与时间节奏的要求;舞蹈的造形对形体与姿态的要求;这些专业与其它艺术学科又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以增设如何组织课外舞蹈活动的内容,形式可以是选修,也可以是讲座,要请有这方面经验的老师传授学生组织舞蹈活动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各种汇报演出,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实践能力,也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可以通过实习的机会参与中小学课外舞蹈活动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

(3)舞蹈技能课程与艺术实践课程的关系

舞蹈基础技能如果不能在实践中很好加运用,掌握得再好,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把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有机相结合,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从中加强锻炼和体验。例如,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演出活动,把课堂上排练的节目搬上舞台让学生面对观众,丰富舞台表现力。再比如,组织学生走近社会、贴近生活、深入群众,多出去采风,多采集原始舞蹈素材,通过整理、加工、编排,创作出崭新的舞蹈节目。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舞蹈竟赛,提供各种专业交流活动,这样既深化了专业基础,又收获了实践成果。不仅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与艺术实践形成良性循环,又能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丰富学生的创作技巧。

[1]谢春.我国高职院校舞蹈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2]王中华.高职院校舞蹈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改革刍议[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8,6(1):99 -102.

[3]王婷.浅谈高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201.

[4]张晓红.舞蹈理论与技能的相辅关系——谈普通高校舞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探索[J].艺术研究,2008,(3):77 -79.

[5]张莉,李晓红.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平原大学学报,2005,22(5):99 -100.

[6]刘同春.舞蹈教育课程的优化设置与互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4):88 -89.

[7]李丽娟.浅析高等学校开设选修课的几个问题[J].现代企业教育,2007,(24):181 -182.

猜你喜欢
舞蹈设置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