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14-08-15 00:51杜红云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33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课程体系

◆杜红云

(山东协和学院)

一、背景

教育部在“全面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中明确指出了衔接的思路为,“以课程衔接为重点,统筹设计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但由于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中高职在课程体系衔接方面还不是很协调,目前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更多的是体现在学制和形式上的衔接,还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课程衔接。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办学效益的下降,从而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笔者通过对济南市部分中高职院校进行调研,不难看出,济南市中高职衔接特别是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整个工作还处于摸索的初级阶段。

二、必要性和意义

1.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大趋势的需要,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职业教育则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想提高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中高职衔接包括培养目标衔接、管理体制衔接、课程及教学内容衔接等是否顺畅成为重要环节,社会经济发展是中高职衔接的根本动力,而维护社会稳定是中高职衔接的现实要求。

2.教育体系完善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职业教育部分着重强调,到2020 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要求,”不难看出,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推动中等和稿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拉动中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现状

1.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笔者对济南市10 所中高职院校进行了调查研究,包括5 所国办院校和5 所民办高职院校。在调查的5 所国办院校中,课程标准采取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标准的2 所,中职与高职统一制定课程标准的1 所,中职与高职各自实施不同课程标准的有2 所,教学目标的制定采取政府相关规定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的4 所,沿用其他院校历史做法的1 所;在调查的5 所民办中高职院校中,课程标准的制定采取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标准的2 所,中职与高职统一制定课程标准的0 所,中职与高职各自实施不同课程标准的有3 所,教学目标的制定采取政府相关规定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的有3 所,沿用其他院校历史做法的2 所。

2.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内容符合专业定位,按层次和梯度甄选教学内容,对于重复内容,要求教师对教材具有整合教学目标与计划。笔者通过对济南市10 所中高职院校25 名市场营销专业课教师的走访交谈中,认为目前本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的选取符合衔接标准、体现层次和梯度的的有4 名,认为教学内容没有体现衔接标准、存在教学内容重复、选取不合理的有21 名。整体说来,目前济南市大部分中高职学校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多为分段式,无统一规划,存在教学内容重复、遗漏现象较为严重。

3.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在调研的10 所中高职院校中,教学方法衔接中以普通高职院校一贯做法为止基本不做任何改变的院校有7 所包括3所国办学校和4 所民办学校,注重不同生源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教学方法的有3 所学校包括2 所国办学校和1 所民办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更是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在调查的10 所院校中全部采用分段制定各自执行的方式。

四、原则

1.以培养目标为基础。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载体。在加强课程体系衔接的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为中心进行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的调整,换句话说,培养目标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课程设置中来。

2.结合行业需求和专业特色。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在尊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最主要的就是结合行业需求和专业特色,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更好地展现专业特色,学以致用,使专业特色和行业需求更紧密的结合。

3.效益最大化原则和终身教育。中高职衔接中的“衔接”,本身的意思就是在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课程设置爱和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利用有限的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输出。同时,终身教育理念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对劳动力人才提出的现实而又科学的要求,中高职的衔接也是为了更好地对劳动力人才进行终身教育的途径之一。

五、问题及对策

1.开发系统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设置,统一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重点,由于缺乏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教学目标的制定也没有统一的要求,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在管理体制上还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高职院校在决定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时候不能考虑到中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难免会出现衔接错位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和教学目标时,应该更多的考虑到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与中职学校共同设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机制。

2.分层确定中高职课程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中职毕业生参加每年5 月份的对口招生考试升入高职院校,另一种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由于专业限制及招生数量的原因,大部分高职院校将两种生源的学生混合编班,教学内容的选取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由中职学校升入高职的学生专业技能比较强而文化基础课程相对薄弱,由普通高中升入高职的学生则恰恰相反,为更好地有针对性的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应针对不同生源的学生单独编班,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也要考虑到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需要,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3.加强管理体制衔接,深化课程开发理念。要实现管理体制的有效衔接,必须打破中高职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而是就业为导向的就业准备教育,课程设置理念理应以工作体系为导向而不是偏向学科教育。但是,很多职业教育学校的管理者都是普通学科教育出身甚至是从普通高等教育学校调任。而管理体制也是照搬照抄普通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所以,要想有效地实行中高职课程衔接,就要实现管理体制的有效衔接,而管理体制的有效衔接,必须得从管理理念的改变入手,不断深化课程开发理念,使课程开发和设置,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内涵特点。

[1]周叶林.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衔接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职教通讯,2014,(9).

[2]苏华,魏力.市场营销专业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探讨——基于调研个案的研究[J].教学实践与研究,2013,(17).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课程体系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