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4-08-15 00:51王德波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33期
关键词:校友办学学术

◆王德波

(齐鲁师范学院教务处)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投入的增加,使得社会更加关注教育的质量和公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快速增长,影响了教育结构和布局。这些现实状况迫切需要由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那么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相互促进、互相制约的新型关系,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和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来提高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由来

现代大学制度是伴随现代大学的建立而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大学需要相适应的制度来保障,这样大学才能紧扣时代脉搏,履行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首先提出了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经过现代大学的不断发展,使其承担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职能。

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标志着我国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大学。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并于1903年进行修订了《奏定学堂章程》,从此我国的大学开始走向制度化。建国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的体制下主要是政府主导教育行政管理,从1949年至1978年的30年间,在经历了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和苏联模式的冲击后,形成了一种政治和教育高度融合的大学制度。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重新学习西方国家的大学制度,开启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之路。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广泛使用“现代大学制度”这一概念。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当前大学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必须进行高等教育领域改革。

二、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1.政府管理高校的体制比较落后,导致高校缺乏办学自主权

当前政府依然是采用上令下行、官办不分的管理体制,对高校管的过多过细过于简单,造成高校办学活力不够。政府存在着缺位、越位和错位的现象,挫伤了高校的积极性。目前的体制下还是一味地要求大学去适应社会,社会对大学的要求和制约也呈现出越来越强的趋势。

2.高校对内部管理缺乏现代治理方式

受制于高度集权等因素的影响,高校主要依靠行政权力来治理,往往被行政力量所束缚。内部管理行政色彩浓厚,教学地位被弱化、学术风气浮躁,学术的神圣地位得不到保证,民主管理的方式流于形式,缺乏现代大学治理方式。强大的行政管理队伍和行政权力挤占了学术的主导地位,增加了办学成本,降低了办学效率。大学制度缺位也造成了高校缺乏办学特色和价值追求。

3.高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不够紧密

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受到了严重冲击和影响,导致办学目标日趋功利化倾向,弱化了科学研究的独立性,影响了大学的学术功能的发展。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够紧密,当前高校学生就业出现了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凸显。

三、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路径

1.政府要转变职能,管办评分离,确保大学办学自主权

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投资者,政府转变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和方式。政府进行宏观指导,从而做到真正实现政校分开、管办评分离。在管办评分离的过程中,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真正做到简政放权,把该下放的放掉,把该管的管好,不再出现缺位、越位、错位等现象,激发学校发展动力和社会需求潜力。

2.高校自身要不断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1)大学章程的建设

完善现代大学制度首先要制定大学章程。章程是大学的“宪章”,确保高校真正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真正做到以学术为本,以师生为重,章程承载大学精神、昭示大学使命。高校办学应回归大学本位、守护大学精神。

(2)完善大学内部管理体制

其一,坚持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完善其议事规则,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厘清党委书记和校长各自的职权范围,规范党委会、校长办公会或校务委员会等机构的职能定位与决策程序。其二,要建立以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制度,在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学术评价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依法享受学术自由。其三,要积极探索成立高校理事会、董事会制度等,对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重大事务进行咨询与建议,致力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筹措资金等支持学校事业发展。

(3)正确处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

加强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以及其他学术机构建设,明确划分哪些事务、哪些环节由学术权力来进行决策和管理,哪些事务、哪些环节由行政权力来进行决策和管理,避免出现权力越位、错位或缺位的现象,减少非学术因素对学术的干扰,让大学回归学术本位。

(4)加强民主管理

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等制度,发挥师生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维护教职工、学生通过代表大会参与学校管理进行决策和监督的权利,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讨论和决策。健全师生及其他代表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机制,推进学校的民主管理。

3.构建高校与社会的新型关系

当前情况下,随着高校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高校办学经费出现了十分紧张的局面,制约了高校的发展,拓宽高校办学经费的渠道越来越重要,校友捐资、企业捐赠等是高校吸纳社会资金的重要渠道。校友工作对高校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校友是大学的重要品牌,也是高校联系社会的重要渠道。以前我国高校的校友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工作机制不健全,随着高校事业不断发展,大学越来越重视校友工作,校友以各种形式在智力、资金和政策等方面支持学校的建设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必然要求。所谓的现代大学制度就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依照高等教育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和学术发展规律办学,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和民主管理的新体制,通过制度切实保障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职能。

[1]张俊宗.我国现行大学制度的缺陷及成因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2004,(02).

[2]赵凤娟.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09,(06).

[3]马陆亭,范文曜.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框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5).

[4]崔友平,吴瑾瑾.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刍议[J].中国高等教育,2011,(06).

猜你喜欢
校友办学学术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校友风采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校友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