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高职学生的文学素养现状的反思与提高对策

2014-08-15 00:51◆郭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文学素养教育

◆郭 怡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素养”一词,顾名思义,最初的定义为基本的修养。《现代汉语词典》对素养的定义为平日的修养,如美术修养、音乐修养等。修养,一方面指理论、知识、艺术等方面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是指个体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辞海》把素养界定为“经常修习的涵养,如艺术素养、文学素养、科学素养”等。《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素养(literacy)也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指学者有学识,有教养;另一方面,指有文化,能够阅读和书写。所以,素养不仅与读写能力有关,而且还与在这个读写能力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学识有关。

对于素养内涵的定义,还有另一种解释,认为素养等同于素质,《现代汉语词典》对于素质的理解是这样的:(1)素质指事物本来的性质;(2)如同素养,比如提高军事素养,就如同提高军事素质一样;(3)是指心理学上人的神经系统和感官器官上的先天特点。《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①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②事物本来的性质。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素质还可以理解为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或者是“能力”“资质”“才干”等。“素质”也可指人的体质、品质和素养。

简而言之地讲,素养即平时所养成的能力、知识、道德、品行、思想观念和方法等。

文学素养,即指一个人在语言文字和书面表达上所体现的个人修养和能力。是一个人情感、综合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文学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价值观,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无疑是帮助学生认识真善美和形成艰苦朴素、诚实守信、爱国守法等高尚品质的一剂良药。

二、高职学生文学素养的现状

高职大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实际的发展来看,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且开设相应的文学欣赏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从现在高校的课程设置来看,人文修养方面的课程开设不足,传统文化的教育也远远不够,文学欣赏和修养课开的很少,而且有些工科学校不但不开设这些课就是连选修课也没有,甚至开设英语课的次数和课时也远远多于大学文学课程的课时,大学生在英语上花费的时间远远多于在大学语文上花费的时间。在有些文学欣赏课上,总会看到一些大学生玩手机、睡觉及赶其他科的作业。大学生的听课效果不佳,听课意识差,课堂吸收率低。

从一方面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语言表达能力下降的表现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下降,书写能力的水平也着实叫人担忧。笔者观察到的一个事实就是在许多学校组织的班会和其他会议上,很多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混乱,思路不清晰,头脑里没有内容。还有很多大学生连一篇像样的应用文都不会写,一篇正式的文章中错字百出,越来越多的同学都不能踏踏实实地读一些书了,遇到该写应用文或者论文交文字作业时,头脑中没有思路,语言表达不清,不会架构,内容空洞,提笔忘字时有发生。写毕业论文时头脑中含糊不清,抄袭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现象真是让人着实担忧。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应有的素养,能写一手好文章不仅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推荐自己,为今后找工作及今后出色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人文修养和文学基础是学好任何科目和专业的基础。无论是学什么专业,大到写论文,小到写简历,在工作中撰写工作报告和计划,都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逻辑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或许是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的原因,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在减少,笔者观察到每天真正去图书馆看书学习的人数比例不大,而上网玩的同学的数量远远多于看课外书的人。

三、对大学生文学素养不高的反思

1.文科无用论,学文学就业难

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随着高校毕业生的不断扩招,去年全国高校的毕业生达到699万(2013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季。今年高校毕业生又迎来了历史上的大突破,据官方报道今年高校毕业生将突破700万,保守估计要达到727万,再创历史新高。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各高校毕业生迷茫,就业人才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也偏向于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对纯文科的岗位则需求量有限或很少。这使得很多学生认为学文科没用,尤其学文学,纯属耽误时间,与其把时间花在那些上面,倒不如把时间多花在专业课上,因此就出现了在大学语文课上睡觉、聊天、上网,看其他书的现象。

2.网络的兴起冲击了传统人的生活方式

21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也是一个信息的时代,网络的兴起给人带来了很多方便,许多以前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都可以借助网络来解决,网络可以娱乐,可以办公,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比如说买东西。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欣赏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查找资料。书中的内容有很多改编成了影视剧,看画面的东西要比枯燥的文字有意思的多。过去需要一个人花费很长时间去书中寻找答案查找资料,现在百度一搜索就解决了很多问题,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再加上现在的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工作时间长,更多的人很少还有选择静下心来读书的想法,去休闲娱乐或者上网比端起书本在眼前更能使人放松身心。

3.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波及

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一种教育理念悄然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兴起,这种教育思潮被称为教育经济主义,这种思想是植根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与崛起。

法国19世纪的经济学家乔伊认为教育是一种“积累的资本”。德国经济学家杜能也认为教育是一种投资,受过较高教育的公民,用物质基础武装起来的公民,比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的人要获取更多的价值。教育是时间上的一个投资过程,越高的教育就是要靠消费更多的物质才能获得,同样接受过较高教育的公民也会拥有更多资本,创造更多价值。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全国的改革开放全面实现以后,中国借鉴外国成功的经验,在教育上投入的也多,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通过教育培养人才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全面提高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把自己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惜花巨资从小培养孩子,家长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跨进大学的校门。

这种现象固然是好的,但是中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中国的国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心全意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搞经济建设就意味中国需要各级各类的人才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些方面或某几个领域。近几年高校的盲目扩招和专业院校以及师资配备的不合理,造成有些专业毕业生盲目过剩而有些专业供不应求。有些岗位高学历扎堆,有些高薪技术领域无人问津。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怀疑,投资给孩子终生的财富难道不够用了吗?

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讲,教育经济主义也不全是积极的方面,它也有其自身消极的方面。教育经济主义过分强调教育的经济价值和功能,忽视了教育的内在价值,驾驭的价值是培养人,塑造人,用高尚的情感打动人,培养人的内在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硬生生地把教育的价值和目的扭曲异化。而现在的应试教育就完全忽略了教育的价值,歪曲了教育的功能,把教育单纯看成是一种升学考试,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考完试之后书就成为闲置的废物。使得在求学的过程中对于学习的享受过程赤裸裸地变成了变本加厉提高分数的工具,失去了很多本应享有的乐趣。把学习盲从变成追求升学率和虚荣心的工具,教育的质量下降,教育的价值遭到质疑。地方政府盲目投入,过分强调大学校园的形象工程建设,建设新校区,在“高”“大”“漂亮”上下功夫,使得学校一时资金周转困难,负债累累,高额的贷款使有些学校不堪重负,只能从学生身上找到实惠。高校不顾社会发展需求,过分扩招,专业课程与育人理念与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格格不入,导致高校连年就业困难。高校教育思想和理念出现偏差,教书育人的理念逐渐淡化。在只求多的情况下,忽视对人的内在素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奇怪的现象,比如高学历犯罪,青少年道德素养下降等问题。

清华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家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的精神不能没有其自身存在的人文性,这也是大学存在的基本要义之所在。中国文学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缩影,是勤劳的中国人民的优秀思想的延续与继承。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屈原的楚辞,司马迁的史记、唐宋的诗词,元代的杂剧到明清的小说。这些珍贵的思想凝结古人的智慧,从他们的思想中我们可以体会和领略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养成学生积极豁达、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坚韧不拔、任劳任怨、诚实守信以及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这些品质是一个人在社会环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内容的培养恰恰是大学及我们国家教育所缺少的,在只重视智力教育的同时,这些非智力因素教育先得更加难能可贵,因为一个人的成功,相比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要达到75%。

4.快餐文化代替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不断发展,网络文学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这种势头方兴未艾,给了更多人展现自我和施展才华的机会。网络是一个平台,也是一把双刃剑,有鲜花就有毒草。网络文学的质量也是参差不同,良莠不齐。从现在网络文学的内容来看,玄幻、悬疑、探险、情色、宫斗、穿越、武侠为题材的内容充斥着网络文学的市场。文学是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而这些内容大都荒诞不羁,没有深厚的文学艺术特色,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不能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矛盾及真善美和人情冷暖,几乎没有什么教育意义,不能给年轻的学子积极的正能量和积极的引导,更不能让他们体会到文学艺术所特有的美。但是这种文学内容却最是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沉溺网络世界浮想联翩不能自拔,以期追求在现实中达不到的满足。其中有些内容也是引起青少年犯罪的诱因之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还不成熟,没有步入社会,现实经验不丰富,辨别能力还有待提高,而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是有限的,能不能利用好有限的时光大量阅读有价值的作品(比如说大师写的著作,千古流传下来的文化珍品和经典)就显得难能可贵,这一点上教师有责任做好引导。

四、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的对策

1.营造书香校园

营造书香校园的最主要任务就是营造优秀的校园文化,把优秀的育人思想和人文精神灌输给学生。这种思想不是一朝一夕凭借口头说说就行,而是要付诸实践的,可以搞一些辅助的文化艺术活动,比如说开展大学生文学社团,借助文学的形式表现艺术,比如可以排练话剧、微电影,有艺术爱好的学生还可以学唱京剧等戏曲等。让学生在艺术中寻找乐趣,寻根究底,回归阅读的本真。还可以举办艺术沙龙(唱歌、器乐演奏、书法、美术、舞蹈等)。

世界上一流的大学都有自己学校培养精英学生的校训宗旨,这些宗旨称为鞭策学生前进和寻找真理的动力,美国的哈佛大学有一条至理名言,本着与白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的宗旨,一代代哈佛人在这里寻求真知,挥洒青春,寻找自己的梦想。梦想和真理从哪里来?梦想从书中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文学精品是最好和最简单的方式,文学作品中的故事简单通俗,道理深刻,内容题材广泛,适合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图书馆中与书为友,既充实又富有人生意义。

2.举办读书活动与读书节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各种增进和激励学生读书的活动,每年广泛开展读书节,把优秀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可以以海报的形式张贴出来。校园有计划地开展征集文学作品活动,发起文学运动,鼓励学生创作与研究,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有文学天分的同学,学校可以重点培养,以自愿报名的形式参加学校各种培训。比方说天津市高校中就搞过古诗词比赛。图书馆还可以开展读书冠军评选工作,以借阅量的多少参加评选。

3.把大学语文列为重要的高校基础课

选编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材,把大学语文是为与高等数学、思想政治和英语同等重要的学科,把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作为高校教学和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数也好,英语也好,固然重要,但是未必能常伴我们每个人终身,而语文不一样,从一个人出生开始到长大成人,语言文字,阅读了解信息就一直常伴我们左右。美国高校历来都把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作为高校教学的基本任务,美国的企业把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作为招聘和考察员工的重要取才标准。看美国的总统竞选,哪个不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讲给自己的人民就不是一个好的领导人。而我们中国高校在这方面重视的程度就相对薄弱了。

就中国高校来讲,应及时把大学的文学素养和欣赏教育加以重视,列为考试科目和必修课程,教师也应该留阅读和写作的作业,布置阅读的书籍,把阅读当成一项任务来做,并把写读后感、随笔和文学小论文作为作业和学生每天必做的功课。文学是基础,是养成我们塌下心来把自己专业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前提,一个人爱上书都难,可想一个人静下心来干什么不难。音乐和美术课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生活,点缀一个人的精神和心灵。把掌握音乐和美术的技能作为一个人终身的修养是需要特殊天赋的,不是适合每个人,具有文学特长也是需要天赋的,但不同于音乐和美术,文学是可以通过循序渐进和长年累月的积累和阅读培养出来的。所以,阅读应从娃娃抓起,作为大学生这样的年轻人就应该在大学生活中养成阅读的习惯,为自己的一生积累起宝贵的精神财富。

[1]康静.论教育经济主义对社会钢琴教育人文性冲击[J].陕西教育(高教),2013,(11).

[2]周露.当代大学生文学艺术修养的培养[J].文学教育(中),2012,(10).

[3]汪行舟,温金英.全面提升大学生文学修养浅谈[J].成功(教育版),2012,(18).

[4]杨立军.从十大名校看美国式精英教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1).

[5]蒋保华.教育诗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57-159.

[6]朱永新.困境与超越——教育问题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92-304.

猜你喜欢
文学素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我们需要文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