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效果研究

2014-08-15 00:55曹文美
当代临床医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居家出院依从性

曹文美

(江苏省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心内科 210048)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1]。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现已成为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首要死因。在我国占心脏病死亡人数的10%-20%[2]。目前,我国冠心病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主要与人们摄入过多脂肪及胆固醇、工作紧张、运动量少、吸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3],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尊医行为是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如何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监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巩固和提高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寿命,是护理工作者研究的主要问题。我们对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科的58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居家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科护士长先参加学习班,然后组织护士长和骨干学习,分配任务,我们几个人查阅大量资料,开拓思路。然后制定居家护理进度表。我们自制了居家护理表格,包括冠心病患者居家护理入院评估表、冠心病患者居家护理出院评估表、冠心病患者居家护理出院后第一周评估表、冠心病患者居家护理出院后第四周评估表。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诊断、身高、体重、烟酒史、血压、血糖、既往用药依从性、既往史、家族史、有无便秘、文化、心理情况、自理能力、经济情况、居住情况、用药知晓情况、发作心绞痛时的应对措施等。

1.2 表格制定好了,组织大家学习,教会大家怎样去评估病人。教会大家怎样对病人进行宣教和指导,让病人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1.3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冠心病患者61例,其中2例诊断不是冠心病退出路径,1例死亡退出路径。进入居家护理路径的5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43例,年龄24岁至90岁,平均年龄68岁;女15例,年龄55岁至86岁,平均年龄74岁。其中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9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1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1例,支架植入患者28例。有焦虑患者10例,恐惧患者2例,抑郁患者1例。吸烟患者21例,便秘患者7例,饮食偏咸患者18例,治疗依从性差患者11例,跌倒评分≥1分患者28例,平时不锻炼者22例。初中及以下文化者37例,高中及以上文化者21例。

1.4 纳入标准

1.4.1 均经体检、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冠心病。

1.4.2 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符合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1.4.3 全部患者意识清醒、查体合作、无严重智能障碍、精神症状(障碍)或阳性家族史。

1.4.4 无沟通障碍者。

1.4.5 同意参加研究者。

2 居家护理干预方法

2.1 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由责任护士用冠心病居家护理入院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宣教和指导。

2.2 对所有患者进行入院宣教,热情接待并主动介绍病区环境、主治医生、责任护士、探视时间、规章制度、安全措施、邻床患者,消除其紧张陌生心理,并鼓励家属向患者表达爱意和关怀,有助于减轻或缓解精神压力,增强适应能力,减轻身心症状,提高患者依从性。

2.3 心理护理依据患者的身心状况和认知程度简介疾病及治疗配合过程。指出心理紧张与冠心病的关系,耐心细致的疏导患者,特别是对易激动、性情暴躁、焦虑、恐惧的患者,要指导其注意性格塑造,保持情绪稳定,心境平和,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遇事要沉着冷静。当有较大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如向朋友或家人倾诉、与他人交谈等,以缓解心理压力,消除恐惧心理,保持情绪稳定。

2.4 饮食指导特别是对喜欢吃偏咸食物的患者,指导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内脏,多吃含钾高的食物、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肥胖者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避免过饱、少吃零食等。

2.5 用药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患者遵医嘱坚持按时服药,特别是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反复讲解长期用药的目的,指导正确服药。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对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要随身带上急救盒,以备急用。

2.6 运动指导合理而有规律的运动能有效预防冠心病,运动不仅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同时也能减少心肌梗死的复发次数,降低病死率。掌握适度的运动量是冠心病患者进行运动的关键,一般而言,4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运动疗法时最高心率控制在104-124次/分,运动初期运动强度要小些,冠心病患者还要掌握运动时间和频率,耐力性项目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可从10-15分钟开始,逐渐延长至30分钟左右,散步可延长至45-60分钟,并根据年龄、病情、体力等情况酌定。达到适宜心率的累积时间应在5分钟以上,以太极拳、体操等准备工作开始,最后以放松疗法和呼吸练习结束。

2.7 便秘指导重视病人便秘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对便秘患者指导适当饮水,增加粗纤维食物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卧床患者指导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避免用力屏气排便。

2.8 防跌倒护理对跌倒评分≥1分的患者,告知容易跌倒的危险因素,如头昏、乏力、长时间卧床突然变换体位、服用降压药后、贫血等。告知预防跌倒的措施,头昏乏力时卧床休息,变换体位时动作宜慢,采用循序渐进方法,下床时先做30秒,再两脚落地行走。室内光线充足,没有障碍物。地面潮湿时不要下床行走,穿防滑底鞋。对独居老人,如果出现头晕要立刻扶住就近的物体蹲下防止摔倒。老人尽量不要独居。2.9睡眠指导冠心病患者保持科学的睡眠十分重要,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

2.9.1 注意睡前保健 饮食不宜过饱,多喝汤类,吃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按时就寝,上床前用温水洗脚,并按摩双足足心,促进血液循环,保证睡眠质量。

2.9.2 注意睡眠体位采用头高脚低右侧卧位,此体位使全身肌肉放松,呼吸通畅,减少回心血量,增加头部血液供应,有利于心脏休息和大脑休息。

2.9.3 注意晨醒时刻清晨是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多发时刻,因此,早晨醒来仰卧5-10分钟进行心前区和头部按摩,起床后引一杯白开水以稀释因睡眠失水而变粘稠的血液。

2.9.4 注意午睡教育医学专家通过实验发现,每天午睡30分钟可使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发病率减少30%,但午睡要注意姿势,勿坐着打盹。

2.10 健康指导

加强家属和患者对冠心病的教育,组织专题讲座、宣传栏宣传等方法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冠心病的诱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的长期性等相关知识。

2.10.1 出院时责任护士对所管病人运用冠心病患者居家护理出院评估表再次对患者进行评估,对病人仍存在的不健康行为给予指导。

2.10.2 出院后第一周由专门人(护士长)对病人或家属进行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目前情况,如用药、饮食、大便、睡眠情况、有无心绞痛发作等。特别是对出院时仍存在的健康问题给予指导,评估患者是否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提醒患者门诊复诊。

2.10.3 出院后第四周由责任护士对病人或家属再次进行电话随访,询问目前情况,了解患者不健康行为是否仍存在,了解门诊复诊情况,对不健康行为再次给予指导,了解患者需求。对独居老人鼓励家属探望。

3 结果与讨论

3.1 结果 通过我们对58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居家护理干预,焦虑、恐惧患者情绪稳定,心情放松,病人感觉自己出院后还有医护人员关心,还能得到医护人员指导,病人的遵医行为提高了,复诊率高了,满意度提高了;7例便秘患者通过指导5例大便正常;21例吸烟患者通过指导有15例戒烟,6例吸烟量减少;治疗依从性差的11例患者通过指导有9例依从性提高;饮食偏咸的18例患者通过指导都能吃清淡饮食;28例跌倒评分≥1分的患者通过指导在家没再发生跌倒事件;平时不锻炼的22例患者通过指导有15例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散步、快走、做操等方式运动。

3.2 讨论 通过居家护理干预我们发现,依从性好的患者很少有复发的情况;对于年龄大的,知识缺乏的患者,及时提醒到门诊复诊,开药,减少病人漏服或不服药,特别是对支架植入术的病人,可以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或再堵塞。对于那些出院后不注意生活规律、熬夜、吸烟、饮酒、不按时服药或不服药者复发率高。因此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居家护理干预既能有效遏制冠心病的再发,延缓病情,同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重要意义。我们对58例患者采用的均是电话回访,今后对特殊需要上门服务的患者采取上门家庭随访,笔者认为效果会更好。

[1]冯正仪.内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98.

[2]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80-281.

[3]李霞,罗维.冠心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6):594-595.

猜你喜欢
居家出院依从性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微生高的往事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第五回 痊愈出院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