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管护探索

2014-08-15 00:44冯文照
山西林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祁县天然林管护

冯文照

(祁县林业局,山西 祁县 030900)

祁县地处黄河流域、汾河水系,其森林质量、数量和生态环境的好坏对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有效改善祁县的生态环境,让有限的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要尽快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

1 项目区概况

1.1 社会经济状况

祁县位于太原盆地南部、汾河中游东岸,辖6镇2乡3个社区、160个行政村。国土总面积854km2。总人口26.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12万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内的汾河和昌源河是黄河的一二级支流。

1.2 森林资源状况

祁县林业用地32 813hm2,其中有林地11 406hm2、灌木林地7 980hm2、疏林地480hm2、未成林造林地5 313hm2、无立木林地 727hm2、宜林荒山 6 907hm2。工程区土壤以褐土、草甸褐土为主,森林资源以人工林为主,天然林面积较少,主要分布树种有:油松、辽东栎、华北落叶松、刺槐、速生杨、国槐、柳等;灌木主要有沙棘、胡枝子、虎榛子、黄刺玫、绣线菊、酸枣等。

2 森林管护实践

2.1 强化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一是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法律法规咨询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自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全县共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活动80余次,印发宣传资料5万余份;二是设立永久性宣传碑(牌)。近年来,全县累计建设天然林保护宣传碑(牌)90余块,管护责任碑50余块,打造了多条宣传走廊;三是深化扩大森林防火宣传。近年来,全县累计刷写防火标语600多条,并在县电视台新闻节目开辟森林防火专栏,适时发布森林防火预警信息。

2.2 强化队伍建设,落实管护责任

祁县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森林管护面积总计20 567hm2,其中国有林管护面积10 227hm2、集体林管护面积10 340hm2。按照人均管护面积国有林不超过668hm2,集体林不超过334hm2控制,将全县国有林划分为5个管护站、16个管护责任区;集体林划分为34个管护责任区。全县落实专职森林管护员50名。由于工程区实施单位与管护人员签订管护责任协议书50份,明确了管护范围、期限、权利和责任、管护费支付、奖惩等内容。管护责任协议书每年签订一次,为森林管护工作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 建立管护制度,规范管护行为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全县主要建立了3个方面的管护制度。一是针对林区牛、羊较多,对新造林地破坏严重的情况,及时出台了《关于在林区实施封山禁牧的规定》,通过认真落实,工程区放牧现象得到初步遏制;二是制定村规民约。工程实施区各村都制定了森林管护村规民约,使林区广大群众逐步形成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习惯,乱砍滥伐、偷砍盗伐和森林火灾等现象逐年减少;三是制定了《祁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项目管理实施细则》,使森林管护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良性发展轨道。

2.4 改善基础设施,确保管护质量

近年来,祁县不断增加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首先,在交通闭塞、人迹罕至的后山区新建、修复林道70余km,为开展巡山护林、林火扑救等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次,全县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管护站5个,安装森林防火远程监控系统2个,在主要沟口、道口修建管护房36个,购置森林消防车13辆,并给管护人员配备了防寒服、对讲机、GPS定位仪等,极大地改善了一线管护人员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管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森林管护面临的问题

3.1 缺乏对管护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

管护人员虽然是按一定的推选程序选用的讲原则、爱林业、身体好、能吃苦的当地农民,但缺乏林地保护、管护巡查、森林防火、病虫害监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低下,只能胜任简单的看护,严重影响管护工作的开展。

3.2 管护人员不能专事管护巡山

护林员每月巡山天数不少于22天,在防火特险期(上年11月-次年6月)管护员要做到每天巡山管护。实际上,管护人员大多为世居、生活在林区的当地农民,边种田边务农,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职管护。

3.3 对管护人员缺乏有效监督管理,管护模式单一

护林区域点多、线长、面广,管护人员经常巡山在外,巡护路线不确定,且处在偏远山区,交通、通讯设施较差,对管护人员监督管理有一定困难。国有林采取建站管护,集体林采取专业队管护,管护模式单一。

4 对搞好森林管护工作的建议

4.1 加强管护人员培训,提高管护水平

各管护站要严格执行每周星期一学习制度,学习内容以林业法律法规、业务知识、下发文件、党报党刊等为主。并经常性组织护林员开展GPS、卫星图片、森林消防工具等业务软件知识和业务工具应用实践学习,通过学习要求每个护林员学会熟练操作GPS和森林消防工具,熟知管护区域的工作要点。通过定期组织管护人员进行森林管护和防火知识培训,统一服装、统一标识、统一考核、统一评比,使管护人员的整体形象和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成为日常的巡护员、防火的应急队。

4.2 提高管护人员待遇,稳定管护队伍

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与一期工程相比,护林员的管护工资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是随着物价上涨、社会平均工资的不断增长,目前仍不能满足专职管护工作的需要。所以在不违反《森林法》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允许在管护范围内进行非林非木的采集、种植、养殖、森林旅游服务等开发利用活动,增加个人收入,对稳定管护队伍、巩固工程区生态建设成果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4.3 加强监督管理,创一流管护队伍

专职管护人员履职情况的考核,采取自查、复查、督查和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使检查督查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自查。由乡(镇)政府组织,在每月25日完成自查。二是评议。每月由乡镇包村干部组织村支记、村党员和村民代表,对专职管护人员工作进行民主评议。三是复查。每季度复查1次,由县林业局分管人员和抽调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专职管护人员2人以上组成,对监管区内在本季度的检查情况进行全面复查。四是督查。由县林业局和政府驻村干部、管护责任区村干部组成督察组,对自查、复查工作进行督查,在半年和年终各组织一次督查。检查结束后,检查单位将各片区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专职管护人员,责令限期整改。

4.4 创新管护模式,确保管护成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户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应因地制宜创建适合本地区的森林管护方式,提高管护成效。一是参与式管护模式。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统一协调下,以村级自治组织或林业合作社为单元,通过林权所有者自主联合,组成互助管护队伍,实行区域联防管护。二是家庭托管模式。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管护,森林资源所有权和管护经营权分离。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把管护责任委托到户,明确管护对象和奖惩办法。三是承包管护模式。根据分林到户情况,在户均森林资源较大的区域,以户为单位划分管护责任区,签订管护承包协议书,任务到山头,责任到人,责、权、利挂钩,由林农直接进行森林管护。

猜你喜欢
祁县天然林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晋中市祁县:倾力打造中国茶文化旅游第一城
山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建设成效与经验探讨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山西祁县贾令村狐神庙及其舞台题记考述
天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图片新闻
晋中祁县种植黄芪 开辟农民致富新路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天然林保护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