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林业产业发展思考

2014-08-15 00:44史元胜
山西林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干果经济林核桃

史元胜

(长治市林业工作站,山西 长治 046000)

长治市国土总面积1.39万km2,林业用地面积78.25万hm2,有林地面积42.96万hm2。截止2012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92%,林木绿化率39.50%,林木蓄积量1 785万m3。多年来,长治市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先后实施了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干果经济林基地、重要河流两侧水源涵养林、通道林带、矿区生态修复、村庄绿化等重点工程,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还存在着生态强、产业弱的问题。如何做强做大长治林业产业,使林业生态与产业均衡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该市林业稳定、持续、高效发展的主要课题。

1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长治林业产业主要包括以红枣、核桃、花椒为主的干果经济林以及种苗花卉、森林药材、森林食品、林下种植养殖、林下食用菌、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森林旅游、森林产品加工利用、中药材加工等十大板块。近年来,依靠科技进步,优化产业布局,创新工作机制,林业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1 产业基地不断扩大

到2012年底,全市干果经济林总面积达到9.06万hm2,比2010年增长2.0万hm2;形成产量的面积达到4.73万hm2,比2010年增长6 667hm2;低产低效林面积1.13万hm2,比2010年减少3 334hm2。全市育苗总面积达到4 000hm2,新育苗面积达到1 334hm2,其中白皮松、华山松、红豆杉等园林绿化珍贵树种和大规格苗木基地达到1 933hm2。

1.2 特色产业快速兴起

截止2012年底,全市林下种植从无到有达到1 000hm2,林下养禽2.60万只(头);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12家,驯养有野鸡、野猪、狐狸、梅花鹿等动物;森林生态旅游公园达到34处,年均接待游客1 400万人(次);生物质能源业异军突起,年均发展文冠果等生物质能源林1 000hm2。

1.3 林产加工发展迅速

到2012年底,全市干果经济林果品深加工企业发展到8个,年加工能力2 222万kg,总产值14 601万元。其中核桃粉600万kg、核桃油250万kg、核桃露1020万kg、核桃罐头12.50万kg、酸枣汁饮料220万kg、花椒系列产品120万kg。大型干果经济林果品销售企业2个,年销售额2 200万元。连翘等中药材深加工企业1个,年加工能力1 000t。桑葚酒加工企业1个,年生产能力50t。

1.4 产业实力强劲增长

到2012年底,全市干果总产量达到4 420万kg,干果总收入达到3.50亿元;重点加工企业年加工量达到3 200万kg,年产值达到2.60亿元;森林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40亿元。由于森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还带动了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兴起,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1.5 助农增收成效显著

目前,全市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00余个,带动农民近20万户;依托森林旅游发展农家乐、采摘园等9 000余户,解决了近2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全市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306元,较2010年增加了40%,林业产业正成为农村尤其是山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2 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基地经营管理粗放

全市干果经济林基本属于粗放管理,放任生长,很少施肥灌水、整形修剪,树势衰弱,产量变化幅度大,有的结果极少甚至无产量。以核桃为例,全市平均亩产只有36kg,仅为国家核桃丰产林指标的28%~36%。加之优质果品率较低,果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全市核桃优质果品只有300多万kg,仅占到全市核桃总产量的20.60%。

2.2 特色产业规模偏小

森林药材、森林食品、林下种植养殖、林下食用菌、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是该市近年来新发展的特色产业,但是由于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规模化程度低,市场占有份额差,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不高,形不成主导产业和突出产业。如沁县以桑葚为原料的木酒,获得了世界森林食品博览会金奖,产品供不应求,但由于原料和资金等方面的原因,产量一直上不去,形不成大的规模,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3 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长治市现有林业产业方面的技术人才120余名,大部分还是从事种苗和经济林方面的技术人才,由于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力度跟不上发展速度的需要,导致产业发展中出现了许多误区。如在核桃干果经济林发展中,出现了盲目追求新品种,没做到适地适树;片面追求早果,忽视了树形的培养;鉴别能力不强,种植假苗次苗,影响了全市核桃经济林产业良种化进程。

2.4 品牌创新意识不强

全市对林业产业化的重要地位和产业化发展引导不够,缺乏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没有形成品牌效应,甚至把已有的品牌优势丧失殆尽。如黎城县的核桃和平顺县的花椒,是该市干果经济林的优势品种,壶关县的紫团党参、沁源县的食用菌等是林下产品的优势品种。这些产品在全国都有影响,但由于不注重品牌宣传打造,产业化程度低,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导致这些产品在全国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3 林业产业发展对策

针对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长治林业产业在今后一段时期,要以加快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以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山区林业产业为重点,以现代林业产业基地为基础,坚持依靠人民群众,依靠科学技术,依靠深化改革,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促进传统数量型林业向现代效益型林业转变,实现森林资源大市向林业经济强市的跨越。

3.1 以基地培育为抓手,夯实现代林业产业基础

突出培育重点,按照良种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要求,积极发展珍贵用材林,加快建设木本油料、特色干果、木本药材等特色经济林基地,力争在10个县建设50个现代林业产业基地示范片。积极培育优质、高档绿化和彩叶苗木,建设木本花卉、盆景、野生花卉培育基地,加强珍稀林木种苗基地建设,苗木花卉基地总规模力争达到6 667hm2。加快低产低效林改造,采取品种更新、抚育、施肥灌溉、整形修枝、病虫综合防治等针对性措施,提高林分质量。研究推广基地复合种植、养殖模式,大力发展立体林业、生态产业。

3.2 以林下经济为突破,提升林业产业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是依托森林资源发展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具有就业容量大、从业门槛低的显著优势。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让农民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一要大力发展林下种养采集业。引导农民积极发展林粮、林菌、林药、林茶等林下种植业,林蜂、林禽、林畜等林下养殖业,以及松脂、林果等采集加工业。二要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乡村森林景点为载体,大力发展以森林、湿地、乡村为主题的森林生态旅游,开展以赏花、采果、生态疗养、观光休闲为主的乡村休闲旅游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3.3 以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创新产业利益联结机制

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的新事物,是林农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可以解决农民单家独户在现代林业发展中办不到的事情,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要把扶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手段,通过落实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产业政策引导和金融、科技、人才扶持等措施,促进林业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重点引导农民发展优势林产业和特色林产品,鼓励农民从林产品生产领域逐步向品牌、流通、加工等领域发展,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承担林业和山区经济发展建设项目。

3.4 以新型加工业为龙头,壮大林业产业发展实力

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的原则,发挥林业产业链条长、环境相容性好的优势,培育壮大一批林业加工龙头企业。建立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的品牌争创体系,鼓励企业争创全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出口免检、国家免检等品牌,加强品牌保护利用。突出区域特色,合理确定品牌创建目标,科学规划,重点扶持,着力培育一批市场影响好、竞争力强、产品知名度高的林产品牌,力争打造出在全省甚至全国叫得响的优势林产品牌。

3.5 以深化改革为契机,增强林业产业发展活力

在整合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水土保持等资金支持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的同时,制定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综合运用补助、担保、以奖代补等措施,支持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技术推广、产品研发、机制创新和品牌培育。市级财政要逐年增加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重点向山区县倾斜,专项用于林农、专业合作组织、林产龙头企业。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及时足额兑现各种补贴和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林业的积极性。

3.6 以科技兴林为支撑,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

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的力度,组织科技人员积极进行林产品深加工系列产品的开发研究,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实现综合开发利用。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引进、创办科技企业,对科技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按照“企业申报、政府立项、银行选择、财政贴息”的办法,形成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开发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高产业效益。

猜你喜欢
干果经济林核桃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三招解救受潮的干果
经济林新资源食品的种类及前景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可赏可食可入药的核桃
笑口榛子
黄龙核桃
干果与坚果在全球市场消费量提高
浅析经济林中生物灾害的防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