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商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4-08-15 00:45周赣琛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商科院校人才

周赣琛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一定要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特别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人才需求的变化,从而引起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变革。“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期,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急需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一二产业,国家对商科人才的需求也呈增长态势。所以,高职院校必须构建创新创业型商科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商科人才的需求。

一、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一)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的神圣使命,更是地方性高职院校的立校之本。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高职院校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发展方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办出特色、办出效益。商科人才是很多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高素质商科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很多中小城镇,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高职院校有责任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商科人才,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正由生产大国转变为消费大国,经济结构特征表现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第一、二产业。因此,经济转型期的人才需求也会发生明显变化,对第一、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也会相应减少,但质量要求提高。对从事商业服务业的商科人才需求数量与质量都有提高。现代商务人才创新素质是促进现代商业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商业服务业的飞速发展催生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急需大批创新创业型商务人才。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之一,为了适应国家经济转型的需要,高职院校应主动构建商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出适应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创新型商务人才。

(三)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内经济形势更加严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人才在经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国际化,我国商业服务业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强,受到的冲击也最大,高等职业院校只有培养大批商科专业的创新性人才,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对商科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应“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围绕国际视野、本土意识、现代理念、实践价值”[2]为指导,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探索高等职业院校商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构建高等职业院校商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通常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因此,人才培养模式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及培养评价。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和发展基于两个基本的理念。第一,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可以通过接受教育获得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创业人才。创业教育创始人之一彼得·德鲁克指出:“创业不是魔法,也不神秘。它与基因没有任何关系。创业是一种训练,而就像任何一种训练一样,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它。”第二,个人创业在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麻省理工学院大卫·伯奇教授指出:“创业是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3]。高职院校应当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树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

(三)高等职业院校商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准确定位商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将商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能从事现代商业服务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虽然高职院校都意识到创新精神的重要,但对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没有更具体的描述。因此,为了培养适应现代商业服务业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在设立商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包括应培养学生的哪几项创业技能,通过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等。因为创业能力是创业是否成功的关键,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四)高职商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在起步阶段,很多学校商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缺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专门课程及相关实践教学活动。商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培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技能、增强创业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开展创业实践。因此,在构建商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时,应根据创新创业型商科人才的培养规格要求,科学设计课程体系。除了在传统的商科课程中增加《创业入门》、《创业机会识别》、《创业管理》《创业思维训练》等基础的创业课程外还应将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各项技能比赛与课外活动纳入课程体系之中[4]。

此外,高等职业院校商科专业除了教会学生商业运作的基础框架和理论,还应教授统计分析和决策科学等量化课程,以提高商科学生的商业技能。

(五)高职商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方式

对于高职商科专业人才质量的评价应从知识水平、心智素质和创业能力等方面设立多重目标体系进行评价。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时,又可从专业知识、专业相关知识和创新创业相关知识方面进行评价。对学生心智的评价主要是评价他们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品德素质等。而评价学生的创业能力则应从学习力、洞察力、执行力、决策力、领导力及抗风险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且简便易行,可在每一个评价指标中再设立观测点,如在评价学习力时,可设学习毅力、学习动力、学习能力等多个观测点,通过布置学习任务,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变化情况,从而综合判断他的学习力。

从制度方面应鼓励教师创新,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创业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应创新教学管理体制,不应规定太多的条条框框束缚教师的创造力,给教师充分的教学自主权和评价自主权。

(六)高等职业院校商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过程

首先,教育观念要现代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理念,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提升非常重要。高等职业院校要研究国内外商科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和教学观念,并将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理念贯彻到商科专业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等一系列过程。

其次,科学构建商科专业的知识结构。高等职业院校商科各专业的人才既要掌握商务活动某一领域专门技能,也要通晓企业整体运营的框架。因此,我们既要有“专才”的观念,也要有“通才”的观念,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商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除了需要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科学合理的创业课程设置,还需要浓厚的创业氛围、功能齐全的创业实训基地以及便利适用的创业服务平台。

良好的创业氛围和浓厚的创业文化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创业教育,学校应鼓励师生创办各种创业社团,学校创业相关研究机构、各专业教师及创业教师应指导学生创业社团的活动。协助社团组织各种创业比赛,如创业方案比赛、商业案例比赛等。学校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创业讲座,邀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人士来校演讲,与学生分享创业经验,从而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商科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必须融入创业实践。因此,学校应加强有创业实践功能的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如电子商务专业的淘宝创业实训室,学生可在实训室创建网站、开设网店,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经营自己的网店。学校可将校园超市建成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训基地,通过经营超市培养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很多高职院校还建有大批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通过在基地实习,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培养创业能力。此外,很多高职院校通过建设创业街、创业园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商科专业可充分利用这些便利条件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由于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商科人才,各高职院校有必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网络,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网络由功能各异、相互作用的创业教育平台构成,主要包括创业实践活动平台、创业技术平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商务信息平台和创业法律服务平台等。

三、高职院校商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职院校只有培养出懂得国际规则与惯例的商务管理人才,才能为国内企业有效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提供智力支持,才能为中国经济的转型提供大量创新创业型商务人才。

(一)坚持以人为本,锤炼人文精神

创新创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固然重要,但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同样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都在增强,但同时也可能诱发人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向商科学生灌输经商赚钱之道,也应该让他们懂得一个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商科专业的创业者不应该是唯利是图之徒,而应是高雅精明的“儒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将专业教育、道德教育和文化陶冶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避免过重的功利导向。

(二)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创业意识

众多的专家学者都认为,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创新思维比模仿思维更能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是创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院校在商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训练,通过开办创新思维能力训练的讲座、举办创新思维训练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兼顾地方特色,彰显个性风采

高职院校培养的商科人才应各具特色。地方性高等职业院校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设置商科专业和方向,工业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可根据其经济结构的特点重点培养为工业提供服务的相关人才,而中西部地区的职业院校,尤其是这些地区的地方性高等职业院校可根据当地的需要,培养农副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方面的创新型商科人才。总之,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分析当地的资源优势、创业机会等要素,有针对性地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只要这样,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的商科人才才能既“留得住”又“用得着”,才能实实在在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Z].

[2]纪宝成.我国高等商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1).

[3]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4]周赣琛.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网络的构建[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3).

猜你喜欢
商科院校人才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