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心理安全的英语课堂气氛营造策略

2014-08-15 00:45黄爱良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班级心理课堂

黄爱良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外事处,湖北黄冈438002)

经常听到学生讨论说不喜欢上英语课,甚至有学生直言害怕上英语课。笔者在2所中学做了一项初步调查,72.5%的学生选择不喜欢(害怕)上英语课。高达83.3%的学生不喜欢(害怕)英语课的原因是老师点名回答问题。诚然,教师利用点名回答问题来提醒个别同学注意课堂纪律,可以理解。偶尔为之,也未尝不可。但是72.5%的学生害怕上英语课,其实质是涉及到了课堂心理安全问题。

一、课堂心理安全的内涵

课堂心理安全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各种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课堂上不焦虑、不恐惧、不孤独、不自卑,让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愉悦的、放松的、稳定而又开放的心理环境中学习。其外在表现形式主要有: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没有人嘲讽、指责和批评;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研讨、心得分享、小组交流、团队合作,没有人感到紧张、自卑抑或孤独;学生感到与老师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没有交流或沟通上的心理障碍;学生感到时常被关注、被重视、被尊重,而没有被冷落、被歧视、被伤害;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而没有无聊感、痛苦感;学生敢于动手、敢于尝试,不怕失败、不怕挫折、勇于面对竞争[1]。

二、课堂心理安全的理论依据及重要性

情感假设理论认为,外语/二语输入(input)要经过情感过滤之后,才能通过语言习得机制LAD的加工成为学生的语言能力。该理论还认为,学习动机、自信、顾虑等都是影响学生外语/二语学习的情感因素。Gardner等学者认为:语言学习中学生如果动机和自信心强而焦虑少就能够接受、吸收和利用更多的语言输入;反之,如动机弱、自信心低、焦虑多则会导致语言输入吸收大打折扣。所以,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和自信的课堂气氛,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和谐相处,产生满意、愉快的情感体验,降低焦虑的情感从而使得更多的语言输入(input)转化为学生的语言吸收(intake)[1]。

由马斯洛的层次需求论可知,课堂安全更是学生在课堂上一种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的心理需求[2]。只有不断满足这种心理需求,学生才能以愉悦的心境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会更加强烈,热情与激情更加高涨,思维与灵性更加活跃,理解与记忆更加准确。在安全的课堂上学生才能敢说、敢疑、敢问、敢写、敢演,最终推动学习的进步。

三、影响学生课堂心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课堂心理安全的氛围是在课堂活动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因此它主要受教师、学生、课堂环境三个主要因素影响。

(一)教师因素

教师是课堂活动中的主导者,教师的管理方式、教师的情绪、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教师的焦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师对学生的偏爱等因素,直接影响课堂心理安全氛围[3]。

很多教师仍然爱以领导者的身份高高在上,独断专行,发号施令。学生可能因其学识产生敬畏感,却无亲近感。也有英语教师尤其是女性教师,对于个性鲜明、活泼好动甚至爱调皮捣蛋的学生听之任之,或者突然来一次“大发雷霆”,全体学生的课堂心理安全完全没有保障。部分年轻教师由于家庭生活或者工作的不如意,容易把个人负面的情绪带到教室,学生整堂课都是心情紧张。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当,也容易造成心理紧张。如非常热切盼望的眼神盯着某位同学,期盼她/他能够给予回应或者回答问题,而该生恰巧不在状态。教师自己对于教学的执行情况的焦虑,也经常导致学生心理安全失衡。自己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步骤,学生完全无法理解和跟随,教师自己也显得恐慌,学生因此而更加着急。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往往更能影响学生心理安全[4]。“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表达意义不清,容易产生歧义的表述等等,都能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加重。还有更重要的一个现象就是教师对某些管理对象的偏爱。听话、聪明的学生,教师都喜欢。然而对于反应稍微缓慢,甚至生理有一定缺陷的学生缺乏应有的关爱,更会使其失去兴趣和热情,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关系紧张,带来一系列课堂心理安全问题,从而影响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

(二)学生因素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课堂心理安全氛围的营造是需要双方共同参与形成。因此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习惯也就成为构筑课堂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学生之间是否能够和睦相处,心理是否相容,凝聚力是否较强,向心力是否很大,班级舆论导向是否正常都是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安全需要考量的因素。一个班级有一个班级的规章制度,一个班级有一个班级的奋斗目标,学生对于约定的班规是否真心遵守,对于共同奋斗目标是否赞同,对于教师某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与自己相一致,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影响课堂心理安全的氛围。

(三)课堂环境因素

课堂环境因素主要指教学时间和空间因素构成的特定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室的所在地、周边是否有噪音或者乐音,室内的教具设备配备,室内光线亮度如何,室内空气能否流通,清新或污染,室内温度是否可控,教学时间的安排,学生规模的大小,座位编排方式等。

四、应对策略

(一)教师应积极营造符合学生心理安全需要的课堂气氛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起着控制、引导、监督等作用,对于营造学生在课堂的安全心理氛围至关重要。从教师自身而言,要营造安全的环境氛围来教授课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教师走进教室,就如同医生进入了手术室上了手术台,一切不相干的因素都应该抛开。尤其是一些负面的情绪,如悲哀、沮丧、怨愤等更不能带到课堂上来。教师精神抖擞、容光焕发、满面笑容总是会给学生以舒服、安全的心理暗示。而最能影响学生心理安全氛围的,当属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课堂活动组织能力、板书设计与书写能力、时间内容控制能力,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及肢体语言表达能力均能影响教学效果,进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当教师以民主结合权威式对班级进行管理,课堂活动组织的紧凑容易进行,板书简明扼要容易辨认,时间内容安排得恰到好处,语言表达清晰明确,简洁明白,鲜明生动,风趣幽默。教师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态等体态语言给予知识信息附加了情感色彩,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处在教师的注意圈中和情感笼罩下,学生的心理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5]。

2.加强班级建设,培养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但是在课堂上的表现大同小异。良好的班级文化往往会引导学生团结一致,相互包容,齐心聚力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班干部在课堂心理安全氛围的形成中起着很大作用。尤其是班长、团支书和学习委员能够起到引领、示范、带动作用。能力强的班委会成员特别能够发挥成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集体舆论导向作用,学生之间既有你追我赶,又有互帮互助,还有团队协作。

3.采取灵活、轻松的课堂组织形式

从学生进入教室开始,以一颗宽容热诚的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告知学生,上课偶尔迟到,不必走前门喊“报告”惊扰所有人,而是静悄悄地从后门进入教室听课,课后再向教师报告迟到原因。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保持微笑,以和蔼可亲的表情来跟学生交流,点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如同家人般亲切的喊“名字”,而不需要连名带姓。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对那些反应稍微缓慢,缺少某种天赋或生理残疾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予同情和关注。点名回答问题前一定要先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挑选自愿或者举手的学生回答。要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关怀;点名时可以做出邀请的手势动作,回答问题时允许甚至是要求学生坐在座位上进行,让他们真正地放松紧张心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尤其是要善于倾听。当学生发言时,教师要主动向其走近一些,用鼓励、友善和专注的目光看着发言者,并不时地微笑、点头或者重复他的关键词和核心点。学生表达有困难或者有错误,教师也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话语,而是巧妙地选择时机进行启发引导和纠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及时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方式给予激励、唤醒、鼓舞[6]。

4.持之以恒的课外指导

一个特定的班级的英语课堂心理氛围往往由英语教师长期培养而形成,有可能通过教师的民主管理形成积极、上进、和谐的群体心理气氛,也可能由于英语教师的忽视任其自然发展,形成人际关系紧张、师生情感不融洽甚至对立、消极的不良群体心理气氛。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外,英语教师应积极为“班级安全”建设出谋划策。班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优秀的班级文化则是“班级安全”的根本和前提。平等、文明、诚信、博爱、大气是优秀班级文化的基石。良好班级文化氛围中的师生平等相待,教学相长,互尊互助。学生感觉有强烈的归属感,时时能体会到师长同伴的人文关怀,沐浴在爱的河流里,精神抖擞,阳光灿烂,如沐春风,积极进取。

(二)学校管理者应营造舒适、安静的课堂外部环境

校园规划对于功能区的划分一定要仔细。教学区、运动区、休息区一定要相对独立。教学场地宜安静,没有噪音或者乐音干扰,活动场地应尽量远离教室。教室的桌椅以活动式为宜,配备齐全的多媒体设备和合适的教具。室内光线充足,空气清新,无厚重的油漆味、甲醛味或其他不良气味。有可以控制冷热温度的空调系统。科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在10到15分钟,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因此,一堂课的时间,最好设置为45分钟。人的心理活动能力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也是有差异的。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之一。如理论课尽量不要安排在学生特别容易疲劳的午饭后,实操课、实践课尽量不要占用上午的黄金时间段。适当的班级规模既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又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规模适宜的班级,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与教师和同学开展正常交往的机会,教师也能为每个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和帮助,有助于促进学生人格与学习的发展,进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安全心理氛围。而座位的编排应以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为主导。可以探寻自愿选择的方式来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安全氛围。

总之,在高效安全的课堂上,教师不会采取强制措施,学生学习完全出于自动自发自愿;教师不会强行进行控制,而是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和激励;教师不会对学习对象进行挖苦和讽刺,更多的是鼓励和抚慰;教师也不会对学生进行严厉训斥,而是和风细雨般“润物细无声”;教师更不会去歧视和放弃中差生,更多的是给予仁爱、机会与公平;学生之间也不会有嫉妒与排斥,而只有友爱与互助。

[1]王栋.英语教学中积极课堂心理气氛的构建原则与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1).

[2]候宜响.课堂心理安全问题浅析[J].健康教育,2013(10).

[3]张霜.课堂心理气氛对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的影响[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

[4]厉爱民.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师生心理因素探析[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5]黄爱良.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6).

[6]税茜.创造良好的英语课堂群体心理气氛[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3).

猜你喜欢
班级心理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班级“四小怪”
美在课堂花开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心理感受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