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反讽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2014-08-15 00:45周俊梅周春宇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阿Q言语手法

周俊梅,周春宇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写作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技能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技巧。这样才可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反讽这一写作方法的使用,可以让作品达到幽默含蓄而又准确传达主旨的功能,收到意味隽永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有关反讽写作手法的知识,通过反讽手法来进行作文写作,从而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

一、反讽的概念

反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佯装无知、运用看似无知实际上包含真理的话来反驳对手的一种艺术手法。“反讽”开始时只是一种修辞方式,指文字的表面含义和实际要传达的真正意义相悖。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反讽”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还扩展成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形成了美学意义上的反讽。到20世纪,美国作家布鲁克斯认为反讽是文本中的词语由于受到语境的限制,受到语境的压力,词语的意义发生偏离,造成一种言非所指的表达效果。时至今日,反讽艺术已扩展到小说世界。D·C米克在《论反讽》[1]中,认为反讽是一切叙事文学不可或缺的、具有普遍有效性的修辞手段。韦恩·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认为把反讽和叙事艺术结合起来是小说修辞的一个重要方面。“反讽”由于在叙述情节事件、塑造人物形象、显示作者的情感态度上,具有意婉旨微而又深刻有力、耐人寻味的特点。因此,使用反讽的手法进行写作可以使作品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反讽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在现阶段的学生写作中,很少运用到反讽的手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种的。学生在写作中不倾向于运用反讽的手法进行写作,或是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没有对反讽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彻底地讲解,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什么是反讽,怎样运用反讽来进行写作。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对于学生给以足够的用反讽手法进行写作的指导。在指导学生运用反讽手法进行写作时,要先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反讽,反讽的要素、形式都有哪些,对反讽知识要有一定积累。

(一)对有关反讽知识的积累

在写作教学中,学生首先要有关于反讽知识的积累。因此,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的是有关反讽知识的传授,在学生的知识储备中要有关于反讽的知识。在反讽中,笔者认为,教师对构成反讽的要素、反讽的形式的教授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生只有明白了什么是反讽、反讽的构成要素、反讽的形式等知识的积累后,才能有运用反讽手法写作的意向,才能明白怎样才能正确地运用反讽的手法进行写作。

1.反讽的要素

在《论反讽》[1]中作者D·C米克认为,反讽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一是事实与表象的对照。在这一要素中,一方面是表象与事实相对立,另一方面是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对照越强烈,反讽就越鲜明。二是喜剧因素。在反讽中,人们更倾向于运用悲剧因素。但是,如果反讽中同时运用了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那么,使用反讽的手法会收到更打动人心的效果。三是超然因素。在超然因素中反讽者抱以佯装的态度、事不关己的态度来进行反讽,是以一种局外人的立场来反讽似乎与自身毫无关联的某种情景或是事件。

2、反讽的形式

在实际的写作中,作家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会采用多种形式的反讽,主要有言语反讽、情景反讽、结构反讽等。言语反讽,主要是指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蕴含智慧而诙谐的言语修辞。在言语反讽中,反讽者为了表达轻蔑、讽刺,不会直接运用一些刻薄、直接的语言,而是使用一些与自己的真实态度、看法相反的措辞来传达自己的真实立场。在小说中,言语反讽主要表现在作者运用一些看似褒扬的语句,实则包含了作者无情的批判。例如,在博尔赫斯《心狠手辣的解放者莫雷》的开篇中运用的一段话:“1517年,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神父十分怜悯那些在安的列斯群岛金矿里过着非人生活、劳累至死的印第安人,他向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五世建议,运黑人去顶替,让黑人在安的列斯群岛金矿里过非人生活,劳累至死。他的慈悲心肠导致了这一奇怪的变更,后来引起无数事情……”在这里,作者表达的并不是对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神父那种“慈悲心肠”的敬佩之情,而是对神父的这种把印第安人看作是人,但却不认为黑人是人的无情的反讽。情景反讽是指某些事件发生的本身是讽刺,被认为是上帝或者不可控制的外力将事情的发展转向人们所期待的相反方向。例如,你在嘲笑别人不幸的同时,不幸正降临在你身上。结构反讽,是指作者设置一个主要事件、人物在文本中,而这个主要事件或人物本身就具有反讽性。它在文本中会引发一系列的荒谬的事件。在平时的学习、阅读中,学生要注意文本中反讽方法的运用。

(二)运用反讽的手法写作

在积累了有关反讽的知识后,重要的是要把反讽的手法运用到写作中。这就要求学生要将反讽的要素运用到写作中,同时运用反讽的形式将写作的主体思想表现出来。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经常使用反讽的手法,如《孔乙己》《祝福》《阿Q正传》《故事新编》等都使用了反讽的手法。其中有的使用了言语反讽,有的使用了形式反讽,有的使用了情景反讽。总的来说,反讽手法的使用使鲁迅先生的作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将这一手法教授给学生。学生在作品中使用这一手法对于作文水平的提高将大有裨益。下面,笔者将以《阿Q正传》为例,谈谈如何实现反讽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1、反讽要素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阿Q正传》中的反讽包含着事实与表象对照的因素、喜剧因素、超然因素等多种因素。作者在写作中将这些因素散落在作品中的各处,共同构筑了《阿Q正传》的反讽,使《阿Q正传》有着一种喜剧的因素。例如,在阿Q的姓氏上就有着喜剧的因素。因为赵太爷的儿子考上了秀才,阿Q很兴奋,因为他也姓赵,旁边的人自然对他肃然起敬,但赵太爷却不这么认为,他怒斥道:“阿Q,你这混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阿Q空欢喜一场,人们对他的态度也不如之前那么恭敬了。在阿Q与王胡比赛捉虱子时,因为没有王胡的虱子多而感到不平,“阿Q最初是失望的,后来却不平了:看不上眼的王胡尚且那么多,自己倒反这样少,这是怎样的大失体统呵!他很想寻一两个大的,然而竟没有,好容易才捉到一个中的,恨恨的塞在厚嘴唇里,狠命一咬,劈的一声,又不及王胡的响。”因为自己身上的虱子不及王胡身上的多、大,阿Q便开始骂王胡,之后当然是大打出手了。人们对阿Q态度的前后对比、阿Q和王胡比赛捉虱子,这一出出闹剧都包含着喜剧的因素,读者在阅读中会捧腹大笑或是会心一笑,但在笑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在这种言语叙述中的反讽。此外《阿Q正传》中,作者完全置身事外,对阿Q的种种愚昧行为、精神胜利法都不置一词,让读者在阅读中自然地对阿Q的行为给予评价。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构成反讽的因素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反讽的因素,并将这种种因素运用到作文中。

2、反讽形式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好的内容以好的形式表现出来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达到开化民智、启迪智慧的目的,作者在《阿Q正传》中以言语反讽、形式反讽、情景反讽等多种反讽手法塑造了阿Q这样一个愚昧无知、自欺欺人、拥有强大精神胜利法的人物形象。

首先是言语反讽。如上文所述,言语反讽通常是被看作一种言语说辞,即被广泛运用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蕴含智慧而诙谐的言语修辞。在作品中,作者表面上陈述的意思并不是作者的真正意图。读者要依靠文本叙述的独特语调和语境领悟其中的深意。《阿Q正传》中充满着言语反讽,如阿Q只有在农忙时才会被人们记起。在这里作者以这种直接叙述式的言语,反讽了未庄的人们并不是把阿Q真正看作是他们中的一员,只是把他作为一种能劳动的工具。“有一个老头子颂扬说:‘阿Q真能做!’这时阿Q赤着膊,懒洋洋的瘦伶仃的正在他面前,别人也摸不着这话时真心还是讥笑,然而阿Q很喜欢。”这个老头子说的“阿Q真能做!”似乎更多的是讥笑,但是阿Q全然不顾弦外之音,认为这是夸赞他。阿Q自尊又自负,“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神里,甚而至于对于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加以进了几回城,阿Q自然更自负……未庄人叫‘长凳’,他也叫‘长凳’,城里人却叫‘条凳’,他想:这是错的,可笑!油煎大头鱼,未庄都加上半寸长的葱叶,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他想:这也是错的,可笑!然而未庄人真是不见世面的可笑的乡下人呵,他们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其实,在作品里作者并不是真的称赞阿Q的这种自尊与自负,而是通过客观评述将阿Q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让读者通过阅读体会出作者的言在此而意在彼。作者采用这种言语反讽,使阿Q的无知愚昧、自大自负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言语反讽在作者写来只是客观评述,有时甚至还带有些许的赞扬,但作者的真正意图并不在此。言语中蕴含的反讽,需要读者细细体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理解什么是言语反讽,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些运用语言反讽的作品来加强对言语反讽的理解,同时仿照作品中的言语反讽的言语交际形式进行写作。

其次是形式反讽。形式反讽打破了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匹配,形式与表达效果之间的悖逆情况,呈现出反讽的意味。如作者在《阿Q正传》的开篇就交待为阿Q做传却不知如何命名,在寻觅各种“传”未果的情况下作者采用了“正传”。“正传”是用来给卓越超群、丰功伟绩的人写传记的,而对阿Q这样一个身份一般,而又毫无任何作为的人来说,给他做的传记以“正传”命名本身就是一种反讽。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相异或完全相反的形式来进行写作,不仅可以“诗庄词媚”,而且还可以“词庄诗媚”。

最后是情景反讽。如在《阿Q正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但对面走来了静修庵里的小尼姑。阿Q便在平时,看见伊也一定要唾骂”“‘我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晦气,原来就因为见了你!’他想。”对小尼姑又是吐唾沫,又是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对于比他弱小的人,他便肆意欺辱。但是在他欺辱弱小者的同时,他也被钱太爷的大儿子“假洋鬼子”噼里啪啦一顿暴打。阿Q在欺辱他人的同时又被比他强大的人欺辱着。这种情景的出现,也是对阿Q恃强凌弱、欺软怕硬的无情、有力地反讽。

三、结语

反讽不是直截了当地陈述某个观点,而是站在假恶之上俯视它们,并不明确地发表意见,只是客观地描写荒诞、错误的现象,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判断。反讽手法能够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委婉含蓄而又不失准确传达主题的效果。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关反讽知识的系统的讲解,在学生的写作中给予指导,让学生更能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反讽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提升作文的质量。学生对于反讽手法的掌握是渐进的。教师要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对学生进行分步骤的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反讽这一写作手法,从而更好地运用它。这样,学生的写作形式才能多样化,学生的作文中才能避免出现一些说假话、唱赞歌的情况,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作文的质量。

[1]D·C 米克著.论反讽[M].周发祥译.昆仑出版社,1992.

[2]曾衍桃.国外反讽研究综观[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9).

[3]邱丽娟.反讽概念的界定[J].文艺审美批评.

[4]肖莉.论反讽[J].怀化学院学报,2005(12).

[5]周骞.反讽研究综述[J].语言研究.

[6]周立平.论鲁迅小说中的反讽艺术[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

[7]刘宇.论鲁迅小说的反讽艺术[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

猜你喜欢
阿Q言语手法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阿Q和老A
七步洗手法
沈鹏《读鲁迅〈阿Q正传〉(四首选二)》
论描写辛亥革命之于《阿Q正传》的意义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
关于冬天
阿Q“国民劣根性”的误植与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