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民风民俗与中医药文化之关系初探

2014-08-15 00:45程朝晖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民风黄冈名医

程朝晖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黄冈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名医辈出、影响深远的地区之一。独特的地理优势,丰富的医药资源,精到的医药技艺,融汇集散的医药市场不仅营造了当地的医药经济,也孕育了以“黄冈五大名医”为代表的五彩缤纷的中医药文化。研究黄冈民风民俗与中医药文化之间的关系,是解读黄冈中医药文化思想内涵的重要途径。

“世代沿袭谓之风,群居相染谓之俗。”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民族广大民众所创造并传承下来的生活习惯、宗教观念、礼仪风尚等各种约定俗成的生活文化和生活智慧。它源自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区域中产生、发展和演变。民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黄冈的民风民俗与中医药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黄冈中医药文化的特色

黄冈中医药文化千百年来经过孕育、吸纳、丰富、创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一)名医辈出

黄冈自古以来,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尊医尚药的民风和开店活市的传统,为名医的成长提供了重要的环境和条件。黄冈很早以前就被誉为是“名医荟萃之地”“医药文明之乡”。以“黄冈五大名医”(王叔和、庞安时、万密斋、李时珍、杨际泰)为代表的黄冈名医群体一代代,前赴后继,层出不穷。据史料记载,仅庞氏门人就有60多位,如张子充、李百全、魏炳等。明代除万密斋和李时珍外,还有武穴的胡献琛、张拱治、陈定中等,蕲春的韩泰、张慕恺等,罗田的张仁趾、肖名芹等。清代,黄冈各地的名医达20多位,仅广济一县就有10位。建国以后,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黄冈的中医药卫生人才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1989年湖北省卫生厅编辑的《湖北当代中医传》记载的黄冈名医就有8名。当时,黄冈培养出的中医药人员有2000多人,为黄冈日后积蓄了一大批中医药卫生人才。

(二)成就辉煌

“黄冈五大名医”中的每一个人都对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过不朽贡献,都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和影响。王叔和的《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总结发展了西晋以前的脉学经验,使脉学正式成为中医诊断疾病的一门科学。庞安时的《伤寒总病论》是研究《伤寒论》较早的专著,为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先决条件。李时珍的医药巨著《本草纲目》,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诸多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万密斋医学全书》全面系统总结了家传三世治疗多种疑难杂症的秘方及自己50多年的临床经验,对临床医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内容除儿、妇、内科常见病证辨治以外,还包括对《伤寒论》等经典著作的研究及养生保健、优生优育等方面的论述。杨际泰撰成《医学述要》凡30册,36卷,数10万言。其书涉及“医学四诊”“医门八法”、脉象理论、伤寒、温病、外科、儿科、内伤病、妇产科、五官科以及方药等,内容丰富,是一部颇有实用价值的医学全书。这一系列的辉煌成就足以光耀千古,名扬万代,并由此而带动了黄冈的中医药业的发展,且长盛不衰。早在宋代,蕲州府就成为长江中游北岸一带的中药材贸易集散中心,药店林立,药品齐全。至清代,鄂东中医药市场进入了大交融、大发展时期,武穴境内出现了“江西帮”“南京帮”,知名大药店,如“陈恒泰”“蒋元泰”“徐大生”“李万泰”等,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三)影响深远

在黄冈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人们对中医药情有独钟。千百年来,一批有志、有术、有识之士,弃儒从医,弃仕从医,形成了黄冈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底蕴。自唐以来至民国时期,黄冈的中医药文化可以说是名扬海内外。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末以及70年代到90年代,黄冈中医药业又经历了两次辉煌时期。前者是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后者是中草药的开发与研制。如今,麻城福田河菊花产业和广济药业,仍在继写着黄冈中医药文化的传奇。

二、黄冈民风民俗与中医药文化的亲密关系

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学不仅仅是防病治病的知识体系,它还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一个生活集体之中的人都离不开民风民俗的影响规范。中国著名的民俗文化学家钟敬文先生说:“民俗是标志着人类存在的一种文化。每个人类共同体都有自己的一套风俗习尚,正如鱼需要水一样。”人不可缺少医疗保健知识,防病治病的知识和经验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一种习俗而被传承。因此,民风民俗与传统中医药文化之间就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一)黄冈民风民俗的中医药学价值和意义

黄冈地区许多民俗活动中包含着重要的中医药学价值和意义。

在黄冈,人们特别重视过端午节。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较烦闷,假如再加上工作上的压力,就很容易烦躁郁闷,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可导致精神疾患。黄冈人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吃粽子,洒雄黄水,喝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端午节也就成了黄冈自古以来的“卫生节”了。其实艾蒿和菖蒲是两味中药,具有多种药效。艾蒿具有温经散寒、调经止血的作用,在妇科中用途非常广泛。菖蒲的芳香,具有避邪、化浊之用。它包括在治疗癫痫,还有湿浊蒙蔽心窍过后,有很好的效果。还有吃粽子。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它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益肺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如加进大枣、花生、莲子等配料,还有滋补保健作用。

在黄冈民间,特别是麻城、红安一带流行着为小孩“叫魂”(或“收吓”)的术法。当小孩不小心受到惊吓,即会精神不振,厌食,低烧,嗜睡。这时,家里人就于半夜时分,请一巫师在小孩床边,细声轻唤其名:“某伢回来哟——”手轻抚其头,数分钟后,小孩便慢慢入睡。随后,巫师便到其受到惊吓处,烧纸钱,磕头。第二天,小孩病即缓解,数日后便痊愈。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看,“叫魂”是民间习俗的一种比较原始的催眠暗示治疗方法。只不过,它不是用一种科学的语言文本来阐述的,而是东方神秘主义式的。在心理治疗作为一门科学被系统研究并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之前,在民间,就有许多朴素的心理疗伤的方法。“叫魂”便是用一种儿童化的语言,以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叫魂”这种民俗现象,剔除其不合科学的成分,并发展,便可把它转化为一种科学的儿童心理治疗方法了。

(二)黄冈民风民俗与中医药文化相互交融

黄冈各地的民风民俗与中医药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概而言之,有三点。

1、崇医尚药的民风,促进了黄冈中医药文化的久盛。民国以前,黄冈境内医疗机构稀少,只有几家教会办的诊所,但往求者甚少,主要是人们在观念上一恶洋人,二恶开刀打针,百姓笃信中医。黄冈的中医行医颇重医德,讲究认病不认人。药铺有医生开的,也有药商开的,二者都极重视世主。医生开的药铺还可赊账。括痧、正骨、拨火罐之类的独门医巡游各地,信誉亦高。上世纪中期,医疗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变,但民间对中医药仍保持有很强的普通认同感。

2、民间土方、民间谚语,彰显中医药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村民患病,用土方自治。伤风感冒,找葱、姜、紫苏、薄荷煎汤发汗。肠胃不适,打馊嗝,炒糊米煎水喝。大便困难,喝两勺芝麻油。小便不利,用车前草煎汤饮之。小便热淋,用马齿苋煎水吞之。烧灼烫伤,捣生萝卜汁敷患处,或用刺猬皮烧灰调香油敷之。患恶疮,取冬瓜研汁涂抹。气痛,研碎萝卜子拌羊奶或人奶吞服。脱发,用松汁煎水洗头。蛇咬,先用丝带捆扎伤口上部,再含烧酒吸之,且吸且吐,至不肿即止。伤口溃烂,则煎红苋菜汤擦洗。蜂蜇,立揉丝瓜汁抹患处。烧头发灰吹鼻孔,止鼻出血。煎辣椒水洗冻伤,不致冻后生疮(若成冻疮,则烧萝卜汁敷患处周围)。用椿树根白煎汤加红糖服之,治妇女多白带。杀倒毛鸡,用盘鸡水洗澡,并食其肉,主治小儿丘疹。取芹菜合大米煮粥吃,去其伏热。取菜子油浸香草,擦头发,令发长黑。百合花合油菜子油捣乱,敷小儿天疱湿疹,数敷即效。风湿、疼痛发热,也有不用药的,以火罐拔之,俗称“扳火罐”。如此等等,方法极多。

民间医疗保健谚语更是比比皆是,如“人闲生病,石闲生苔”。“疤是抠的,病是娇的”。“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手舞足蹈,九十不老”。“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说说笑笑通七窍”。“旺火烟少,心宽气少”。“色多伤神,酒多伤身,嘴多伤情,气多伤心”。“夏不睡石,秋不睡板,冬不蒙头,春不露背”。“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睡前烫烫脚,胜吃安眠药”。“出汗不迎风,走路不凹胸”。“寒从脚下起,病从口中来”。“两脚不能移,要吃五加皮”。“有人认得半边莲,可跟毒蛇一起眠”。“识得‘血见愁’,手脚破皮血不流”。“有人认得蒲公英,不怕奶烂四条筋”。“七叶一枝花,百病一手拿”。等等,不胜枚举。

可见,中医药文化已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了。

3、择业就学因医药而兴盛。“黄冈五大名医”的光辉成就和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有志从医者,“不为名相,当为名医”的古训,引导不少学子考入医药院校。落榜青年则另谋出路,有很多人走进卫校和医药职业院校,利用黄冈医药文化的优势,掌握一技之长,进药行,当医生,以药兴业,以医救人,用自己学得的职业技能,反哺医药,服务社会。

三、从黄冈民风民俗入手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思考

黄冈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体现了黄冈人民的智慧,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知识遗产。在当今社会,黄冈中医药文化,仍然具有生存空间和开发利用价值,应当进行积极的保护、挖掘,丰富和发展我国中医药文化知识宝库。

(一)从民风民俗文化入手,是了解黄冈中医药文化思想和观念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从整个文化体系去分析中医药文化这个亚体系的各种要素,才能对一个地域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独特的中医思想和观念有真正的理解。黄冈中医药文化研究,还应注重从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当地居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文化习俗等不同角度分析当地居民的医学思想、保健习俗、治疗方法等。

(二)黄冈优秀的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现代医学知识的普及,需与民风民俗充分结合

保持黄冈地域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一方面需保护和弘扬黄冈老区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改变那些不利于健康的生活习俗,在移风易俗中,建立和植根健康科学的中医药文化。

(三)开展研究工作的基本方式

对溶解于民风民俗中的中医药文化,我们研究的视角应转向最基层的民众生活、民间文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民居村落在逐渐消失,我们必须对植根于民风民俗中的中医药文化进行抢救、整理、提炼,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大众,以达到以下目的:

1、从民风民俗的相关内容中提炼、挖掘出黄冈中医药文化思想,如生命观、生育观、健康观、疾病观等,有利于抢救、保护优秀的中医文化。

2、通过考察古老而原始的民俗文化,探索黄冈中医药成长、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特别是原始巫术宗教文化对生命的认识,对疾病的态度和应对方式等。

3、从民风民俗入手,考察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饮食服饰、婚俗及生育、就医方式等,并从现代医学理论进行分析解读,区分出其合理与不合理的内容,为弘扬黄冈中医药文化,提高黄冈人民的健康水平作出贡献。

由于诸多因素,目前对黄冈中医药文化一直未能进行广泛深入地收集和整理。而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交通便利信息传播快,在村民原始生活区域,由于外来现代文明的冲击和渗透,生活方式改变,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等原因,黄冈中医药文化应用的作用和价值正逐渐被弱化,甚至有消亡的危险。再者,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黄冈中医药文化的推广,难以得到强有力的经济支撑。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面临着失传、外流或后继无人的窘境。因此,收集、整理和挖掘民风民俗文化是研究黄冈中医药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这种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研究,也将为弘扬黄冈优秀中医药文化传统,革除不良习俗,倡导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供重要的基础。

[1]王致谱.民俗文化与中医药学[M].福建:福建科学出版社,1996.

[2]王志红等.民俗与民族医药文化之关系[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6):28-29.

[3]吕永兴.挖掘鄂东中医药文化资源 推进黄冈中医药产业发展[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5.

[4]王蕊芳等.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的中医文化内涵[J].中国民间疗法,2009(12):63-64.

[5]邱国珍.宗教与中国医药民俗[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4):16-21.

猜你喜欢
民风黄冈名医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写生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书法作品选登
便秘应该怎么吃?名医这样告诉我们
多彩民风
让名医们上线
古代凤毛麟角的女名医
浅析明清时期地理环境对王家营地区民风的影响
《春酒》中的民风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