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生育文化的“梦月”现象

2014-08-15 00:45刘黛军
潍坊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华书局神话生育

刘黛军

(陕西师范大学,西安 710062)

古来人们不乏对月的关注,《淮南子》有“积阴之寒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1]的说法;清李光庭《乡言解颐·天部》记载“月者,太阴之精”[2]。现代人们熟知有关月亮的神话,有月主“嫦娥”、吴刚伐桂,于传统节日“中秋”赏月,也是我们流传至今的习俗。而“梦月”现象,也常见于史料之中。

一、生育文化与感生神话

生育文化,有学者从物质、精神与制度三方面对其进行界定,[3]也有学者强调生育的“技术系统”,即生育现象出现的基础。[4]本文所涉及的“生育文化”概念,是存在于历史当中的人物的意识形态,是在特定时间、条件的限定下,起源于人们对于生育这一具体可感、真实存在的现象,借助其他事物(此处为“月”)反作用于生育,是一种借助主观意象而对生育产生影响的文化现象。

感生神话,即女性不通过与男子性交,而是与动物、植物及无生物等经过接触或是“感应”怀孕生子的神话。例如《史记·周本纪》记载,后稷母亲姜嫄踩巨人脚印而后怀孕,[5]这便是感生神话的很好的体现。

相关史料,有明确“梦月而孕”的记载。明吴之鲸《武林梵志》有“天台黄岩徐氏子母刘氏,梦月而孕”。也有“孕而梦月”的记载:《北齐书》记载娄太后“……孕魏二后,并梦月入怀……”;《三国志》引《搜神记》说孙坚吴夫人:初夫人孕而梦月入其怀;[6]《宋书》记载王政君其母“禁妻李氏方任身,梦月入其怀。”[7]

另外,还存在没有明确表明“梦月”时间的记载。《明史》有“孝宗孝康皇后张氏,兴济人,父峦以乡贡入太学,母金氏梦月入怀而生后。”[8]清王先谦《东华录》有“母孝恭仁皇后吴雅氏……尝梦月入怀,华彩四照,已而诞上。”[9]

综合上述三种情况,笔者认为它们在其意义分析上可以统一而论。尽管第一种情况符合古代感生神话的特征,但笔者认为,其感生神化内涵,与原始的、因对人类自身认识不足,缺乏人类生育基本知识而产生的感生神话,有很大不同,它与后两者相似,侧重强调“月亮”本身的含义。因此,我们分析研究“梦月”现象,不强调出现这一意象的时间先后性。

二、“梦月”缘由

为何“梦月”?首先需要从月亮的自身属性来看。传统说来,月亮的性别属性为女性。《礼记·月令》有“月是阴精”[10],“阴”代表的正是女性。道家阴阳说认为:“……月亮的形象(阴)显然就与……女性、雌性、内圆等等意象相贯通。”[11]道教学说认为“……月为夜明之神,……作女像,以白色月光为饰。”[12]道家阴阳学说,证明了月亮与太阳对应“阴阳”所代表的女性含义。

而我们看史料中出现“梦月”现象而生育孩子多为女性,且所见女性多属于上层社会,这与日月在中国“天人合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地位相符。比如王政君、娄昭君所生的皇后、明孝宗朱祐樘皇后张氏……她们是地位显赫的女性代表,女性——与月亮的性别属性相符,显赫地位与月的地位相契合。

同时,上层女性的生育文化,其身份地位也与特定政治背景与政治地位相关,有“阴者,众阴之长……妃后、大臣、诸侯之象也。”[13]这是对现实政治地位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一种认定,是将上层女性特权合法化的一种方式,为了政权的维护。这与冷德熙所说的“政治神话”相符。[14]对于上层女性生育文化的“梦月”现象,她们需要民众对于她们的身份、特权的肯定,借助“梦月”——天的意志,使她们的身份、权力合法化、自然化。

最后,月意象本身所象征的含义。“月是和谐的化身”[15]、“月意味着甜美、安和、闲雅、自然”[16]、月周而复始,意味着“团圆”,所以月内含“幸运”、“美满”。对于生产的妇女来说,“梦月”从意义上说,是天的意志的表达,昭示着将有美好的事物出现。这也就证明为何月亮的出现总会与孩子的前程、命运相关联。如孙策的出生,明代著名理学家吕维祺,他“生有梦月入怀之祥”[17]说。可见,在古代生育文化中,借月亮团圆、美满的意象,它的出现对于生育者来说,是幸运的象征。

[1]淮南子·天文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2.

[2]李光庭,撰,石继昌,点校.乡言解颐·天部[M]//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乡言解颐》《吴下谚联》.北京:中华书局,1982:3.

[3]朱国宏.生育文化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

[4]马芒.社会生产方式与生育文化变迁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5]司马迁.周本纪[M]//史记.北京:中华书局,2008:111.

[6]《三国志》卷50[M]//吴书.北京:中华书局,1959:1195.

[7]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780.

[8]《明史》卷114[M]//《列传》第二.北京:中华书局,1974:3528.

[9]王先谦.东华录·雍正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3.

[10]《礼记》卷14[M]//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北京:中华书局,2009:2928.

[11]孙向华.中国月亮文化的思想内涵[J].焦作大学学报,1999,(1).

[12]尹志华.早期道教的日月崇拜与存思日月法[J].中国道教,2004,(6).

[13]《汉书》卷75[M]//眭两夏侯京翼李传.北京:中华书局,3185.

[14]冷德熙.超越神话——纬书政治神话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40.

[15]刘承华.中国艺术的“月神”精神与“玩味”思维[J].文史杂志,1996,(5).

[16]刘毓庆.华夏日月神话文化意蕴之考察[J].民间文学论坛,1996,(2).

[17]金日升.颂天胪笔[M]//刘兆佑,主编.中国史丛书三编.台湾:台湾学生书局,1986:1963.

猜你喜欢
中华书局神话生育
东方神话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建筑史话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神话”再现
On Observing Etiquette and Custom —— A Case Study of the Essence of the Funeral and Burial in the Six Dynast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