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4-08-20 19:52黄芳兰
右江医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健康教育糖尿病社区

黄芳兰

【关键词】 健康教育;糖尿病;社区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383(2014)02025602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2.041

糖尿病(DM)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危害在于高血糖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如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其致残、致病率很高。由于糖尿病与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故要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单靠药物治疗难以实现,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1],使其充分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并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才能有效控制血糖。本中心对辖区内12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辖区内糖尿病患者126例,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均为2型糖尿病。其中男64例,女6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8.2岁,病程1~15年,空腹血糖11~25 mmol/L。高中及以上文化66例,高中以下文化60例。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系统的健康教育。

1.2 健康教育方法

通过口头讲解,每月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1次,发放宣传资料、健康教育处方、黑板报、宣传栏、观看影碟及个体宣教等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2.1 基础知识教育

用简单易懂的话语向患者深入浅出地讲解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其危害性,让患者对糖尿病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告知患者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虽不能根治,但可防可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2.2 饮食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让患者认识到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根据理想体重、体力活动程度确定每日热量,对营养需求进行合理分配,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少量多餐,定时定量进餐,限盐、戒烟限酒。根据患者的血糖、年龄、并发症情况,制定患者喜欢的有氧运动方式,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球类运动等,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运动最好选择在餐后1小时左右,每周3~5次或以上,每次0.5~1小时。运动强度以心率来衡量,心率(次/分)=170-年龄(岁),或以不劳累为宜,及时调整运动方式、运动量及运动时间。

1.2.3 用药指导及血糖监测

向患者说明遵医嘱用药和监测血糖的重要性,讲解常用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及应注意的不良反应;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要指导患者注射的方法及部位,讲明注意事项及药物的保存方法。血糖监测是掌握病情变化、调整药物用量和饮食指导的重要依据,注意对空腹、餐前、餐后和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监测,一般1次/周,最长不可超过1次/月,有条件的患者可购便携式血糖仪,并教会患者使用,便于日后自我监测。

1.2.4 并发症预防

患者要注意保持身体清洁,特别是口腔、会阴、足部等部位。皮肤瘙痒时尽量少抓挠,以免抓破引起感染。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以不超过50℃为宜,以免烫伤。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告诉患者低血糖的症状以及应对方法,外出时随身携带一些糖、饼等,以防低血糖发生。由于各种原因停用降糖药或饮食过量可诱发酮症酸中毒,出现疲倦、食欲不振,甚至昏迷等,应立即送医院抢救治疗。

1.3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饮食、运动、遵医用药、吸烟、饮酒及血糖监测等方面。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6个月由医生或护士对每位患者进行逐项询问并填写。以空腹血糖44~61 mmol/L为控制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6个月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饮食控制良好率、参加体育锻炼情况、遵医用药情况、血糖监测率均明显提高,吸烟、饮酒等不良行为方式明显减少(P<001)。见表1。健康教育后血糖控制良好率为90.2%(114/126),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的53.2% (67/126),健康教育前后血糖控制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171,P=0.0000)。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分泌代谢性疾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目前,健康教育有效辅助手段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已成为糖尿病治疗重要的措施之一[3]。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自我保健能力,增强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和饮食习惯,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消除或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4,5]。由于糖尿病需要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单靠医院的宣传教育显然无法满足众多糖尿病患者的知识需求,近年来,糖尿病的社区健康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健康教育在改善人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6个月的多内容、多形式的社区健康教育,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饮食控制良好率、参加体育锻炼情况、遵医用药情况、血糖监测率均明显提高,吸烟、饮酒等不良行为方式明显减少(P<001),健康教育后血糖控制良好率也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001)。表明在社区中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加强体育锻炼,自觉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良行为,减少危险因素,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熊 红,叶 烨.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 (2):146,160.

[2] 贝政平,蔡映云.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74.

[3] 代 敏.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J].当代医学,2009,15(24):126127.

[4] 张秋霞.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患者从医行为的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05,4(4):46.

[5] 陈庄妹.糖尿病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560561.

(收稿日期:2014-03-19 修回日期:2014-04-17)

(编辑:梁明佩)

【关键词】 健康教育;糖尿病;社区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383(2014)02025602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2.041

糖尿病(DM)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危害在于高血糖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如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其致残、致病率很高。由于糖尿病与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故要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单靠药物治疗难以实现,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1],使其充分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并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才能有效控制血糖。本中心对辖区内12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辖区内糖尿病患者126例,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均为2型糖尿病。其中男64例,女6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8.2岁,病程1~15年,空腹血糖11~25 mmol/L。高中及以上文化66例,高中以下文化60例。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系统的健康教育。

1.2 健康教育方法

通过口头讲解,每月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1次,发放宣传资料、健康教育处方、黑板报、宣传栏、观看影碟及个体宣教等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2.1 基础知识教育

用简单易懂的话语向患者深入浅出地讲解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其危害性,让患者对糖尿病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告知患者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虽不能根治,但可防可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2.2 饮食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让患者认识到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根据理想体重、体力活动程度确定每日热量,对营养需求进行合理分配,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少量多餐,定时定量进餐,限盐、戒烟限酒。根据患者的血糖、年龄、并发症情况,制定患者喜欢的有氧运动方式,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球类运动等,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运动最好选择在餐后1小时左右,每周3~5次或以上,每次0.5~1小时。运动强度以心率来衡量,心率(次/分)=170-年龄(岁),或以不劳累为宜,及时调整运动方式、运动量及运动时间。

1.2.3 用药指导及血糖监测

向患者说明遵医嘱用药和监测血糖的重要性,讲解常用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及应注意的不良反应;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要指导患者注射的方法及部位,讲明注意事项及药物的保存方法。血糖监测是掌握病情变化、调整药物用量和饮食指导的重要依据,注意对空腹、餐前、餐后和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监测,一般1次/周,最长不可超过1次/月,有条件的患者可购便携式血糖仪,并教会患者使用,便于日后自我监测。

1.2.4 并发症预防

患者要注意保持身体清洁,特别是口腔、会阴、足部等部位。皮肤瘙痒时尽量少抓挠,以免抓破引起感染。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以不超过50℃为宜,以免烫伤。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告诉患者低血糖的症状以及应对方法,外出时随身携带一些糖、饼等,以防低血糖发生。由于各种原因停用降糖药或饮食过量可诱发酮症酸中毒,出现疲倦、食欲不振,甚至昏迷等,应立即送医院抢救治疗。

1.3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饮食、运动、遵医用药、吸烟、饮酒及血糖监测等方面。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6个月由医生或护士对每位患者进行逐项询问并填写。以空腹血糖44~61 mmol/L为控制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6个月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饮食控制良好率、参加体育锻炼情况、遵医用药情况、血糖监测率均明显提高,吸烟、饮酒等不良行为方式明显减少(P<001)。见表1。健康教育后血糖控制良好率为90.2%(114/126),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的53.2% (67/126),健康教育前后血糖控制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171,P=0.0000)。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分泌代谢性疾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目前,健康教育有效辅助手段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已成为糖尿病治疗重要的措施之一[3]。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自我保健能力,增强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和饮食习惯,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消除或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4,5]。由于糖尿病需要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单靠医院的宣传教育显然无法满足众多糖尿病患者的知识需求,近年来,糖尿病的社区健康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健康教育在改善人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6个月的多内容、多形式的社区健康教育,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饮食控制良好率、参加体育锻炼情况、遵医用药情况、血糖监测率均明显提高,吸烟、饮酒等不良行为方式明显减少(P<001),健康教育后血糖控制良好率也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001)。表明在社区中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加强体育锻炼,自觉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良行为,减少危险因素,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熊 红,叶 烨.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 (2):146,160.

[2] 贝政平,蔡映云.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74.

[3] 代 敏.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J].当代医学,2009,15(24):126127.

[4] 张秋霞.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患者从医行为的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05,4(4):46.

[5] 陈庄妹.糖尿病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560561.

(收稿日期:2014-03-19 修回日期:2014-04-17)

(编辑:梁明佩)

【关键词】 健康教育;糖尿病;社区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383(2014)02025602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2.041

糖尿病(DM)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危害在于高血糖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如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其致残、致病率很高。由于糖尿病与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故要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单靠药物治疗难以实现,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1],使其充分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并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才能有效控制血糖。本中心对辖区内12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辖区内糖尿病患者126例,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均为2型糖尿病。其中男64例,女6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8.2岁,病程1~15年,空腹血糖11~25 mmol/L。高中及以上文化66例,高中以下文化60例。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系统的健康教育。

1.2 健康教育方法

通过口头讲解,每月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1次,发放宣传资料、健康教育处方、黑板报、宣传栏、观看影碟及个体宣教等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2.1 基础知识教育

用简单易懂的话语向患者深入浅出地讲解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其危害性,让患者对糖尿病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告知患者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虽不能根治,但可防可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2.2 饮食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让患者认识到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根据理想体重、体力活动程度确定每日热量,对营养需求进行合理分配,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少量多餐,定时定量进餐,限盐、戒烟限酒。根据患者的血糖、年龄、并发症情况,制定患者喜欢的有氧运动方式,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球类运动等,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运动最好选择在餐后1小时左右,每周3~5次或以上,每次0.5~1小时。运动强度以心率来衡量,心率(次/分)=170-年龄(岁),或以不劳累为宜,及时调整运动方式、运动量及运动时间。

1.2.3 用药指导及血糖监测

向患者说明遵医嘱用药和监测血糖的重要性,讲解常用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及应注意的不良反应;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要指导患者注射的方法及部位,讲明注意事项及药物的保存方法。血糖监测是掌握病情变化、调整药物用量和饮食指导的重要依据,注意对空腹、餐前、餐后和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监测,一般1次/周,最长不可超过1次/月,有条件的患者可购便携式血糖仪,并教会患者使用,便于日后自我监测。

1.2.4 并发症预防

患者要注意保持身体清洁,特别是口腔、会阴、足部等部位。皮肤瘙痒时尽量少抓挠,以免抓破引起感染。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以不超过50℃为宜,以免烫伤。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告诉患者低血糖的症状以及应对方法,外出时随身携带一些糖、饼等,以防低血糖发生。由于各种原因停用降糖药或饮食过量可诱发酮症酸中毒,出现疲倦、食欲不振,甚至昏迷等,应立即送医院抢救治疗。

1.3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饮食、运动、遵医用药、吸烟、饮酒及血糖监测等方面。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6个月由医生或护士对每位患者进行逐项询问并填写。以空腹血糖44~61 mmol/L为控制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6个月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饮食控制良好率、参加体育锻炼情况、遵医用药情况、血糖监测率均明显提高,吸烟、饮酒等不良行为方式明显减少(P<001)。见表1。健康教育后血糖控制良好率为90.2%(114/126),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的53.2% (67/126),健康教育前后血糖控制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171,P=0.0000)。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分泌代谢性疾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目前,健康教育有效辅助手段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已成为糖尿病治疗重要的措施之一[3]。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自我保健能力,增强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和饮食习惯,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消除或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4,5]。由于糖尿病需要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单靠医院的宣传教育显然无法满足众多糖尿病患者的知识需求,近年来,糖尿病的社区健康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健康教育在改善人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6个月的多内容、多形式的社区健康教育,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饮食控制良好率、参加体育锻炼情况、遵医用药情况、血糖监测率均明显提高,吸烟、饮酒等不良行为方式明显减少(P<001),健康教育后血糖控制良好率也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001)。表明在社区中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加强体育锻炼,自觉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良行为,减少危险因素,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熊 红,叶 烨.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 (2):146,160.

[2] 贝政平,蔡映云.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74.

[3] 代 敏.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J].当代医学,2009,15(24):126127.

[4] 张秋霞.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患者从医行为的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05,4(4):46.

[5] 陈庄妹.糖尿病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560561.

(收稿日期:2014-03-19 修回日期:2014-04-17)

(编辑:梁明佩)

猜你喜欢
健康教育糖尿病社区
跟踪导练(一)(5)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Ending teen smoking
视力改变与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