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环境要素在城镇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4-08-21 02:42陆静超杜大仲
关键词:环境要素总体规划城市群

陆静超,杜大仲,马 放

(1.黑龙江省委党校,哈尔滨150080;2.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90)

我国的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中央已将城镇化建设纳入国家经济建设重大战略.“十二五”时期,我国的城镇化率将突破50%,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结构会随之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各类城镇共计将新增3亿多人口[1].城镇化建设在提振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都市的雾霾天气、流域水质恶化、土壤重金属超标等环境问题已严重危及人民的身体健康,并引发大量的社会矛盾.

面对城镇的发展需求与区域的环境承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这一现实问题,本文提出运用环境资源承载力等相关知识,在多维度下将环境要素与城乡规划设计相结合,运用城乡规划空间资源配置优先权,对城镇各功能区块布局进行优化,将社会需求和环境的服务功能进行有机整合;并采用前期介入的方式在规划制定期间,充分考虑环境制约因素,建立预警机制,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实现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维度(scale)”是空间规模、层次及其相互关系的量度[2],在地理学分析中,维度是一种空间度量的工具.在一定空间范畴内,物质、能量和信息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影响的程度也不相同,本文将宏观维度定义为城市集群,中观维度为单体城镇,微观维度为城乡内部功能区块,进行相关探讨.

1 宏观维度下环境要素在规划中的应用

城镇化时期,城市群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特征.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就已经明确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十二五”规划再次强调: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型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

2013年6 月,新一轮城镇化规划提出将再造包括哈长、呼包鄂榆、太原、宁夏沿黄等在内的10个区域性城市群.

城市群是一个或多个大型的人口中心以及与该中心有较高经济、社会、空间整合联系的社区地域[3].城市群规划是一种战略性的空间规划,具有宏观性、综合性、协调性和空间性的特点,它的主要目的是为城市政府提供关于城市和空间发展战略的框架.从规划目的上讲,城市群规划是一种以城市功能区为对象的区域规划,旨在打破行政界限束缚,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协调城市、城乡的发展,协调城乡建设与人口分布、资源开发、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的关系,使区域经整合后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在加强区域城市间资源共享的同时,区域大气污染总量控制和流域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也是规划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城市群区域的大气污染特征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愈发凸现,工业废气、交通尾气和采暖烟气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贡献源.作为我国较早提出规划的城市群之一——京津冀地区,区域污染物的不良影响日益凸显.排放量巨大的一次污染物在城市间输送、转化、耦合,导致PM2.5浓度、O3浓度、酸雨频率与灰霾天气频率不断增大,大气环境形势进入了多物种共存、多尺度关联、多过程演化为特征的复合型大气污染阶段[4-5].绿色和平与英国利兹大学研究团队于2013年底发布的《雾霾真相——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解析及减排策略研究》报告显示,京津冀三地的燃煤发电是PM2.5排放最大的单一工业源.而与此同时,北京地区交通行业对PM2.5的贡献高于河北和天津,津冀两地包括钢铁、水泥、制砖等在内的工业生产过程对PM2.5的贡献则明显高于北京.

在城市群规划中应考虑区域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廊道.考虑的因素有:1)气象因素,如日照、云、风、混合层;2)地形因素,如山脉阻隔、源和受体的空间位置;3)产业布局,如钢铁、焦化等高耗能产业,合理规划城市的发展规模、产业方向.根据上述因素预留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而解决区域性、复合型的大气污染问题.

在一个流域内,城市群中的上、下游城市共享流域水资源,上游城市的相对下游又是下游城市的绝对上游,城市作为人口聚集区域既是水资源的主要需求者,同时也是废水的主要排放者[6].上游城市从水体取水供居民生产、生活使用,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纳污水体,污染物通过稀释、降解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值要求后进入下游城市取水口,再经水厂处理后继续为居民提供安全、可靠的生产生活用水,从而实现以流域为地理单元的水资源递接利用,达到流域水资源健康共享的目的,形成了如图1所示的流域水资源递接模式.在城市群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流域总体水资源可开采量和水体接纳污染物的能力,根据城市发展规模和产定位对水资源和排污总量进行优化配置.

图1 流域水资源递接示意模式

2 中观维度下环境要素在规划中的应用

城镇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镇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所作的未来空间安排,城镇总体规划的核心是城镇用地发展方向与总体布局[7],总体布局的合理与否决定了城市总体规划的成败,城镇总体规划的设计内容见表1.

表1 城镇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在城镇规划功能分区时,应重点考虑核心区块(如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办公区、医疗教育区、休闲度假区和工业集中区等)之间的相互环境影响,如交通噪声、工业废气、交通尾气及供、排水去向等环境问题[8-9].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重点对城市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与规模、土地利用(禁建区、限建区、已建区和适建区)范围、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与布局、交通发展侧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以及总体规划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与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见表2.

表2 规划方案与环境要素之间的评价重点对应情况

在总体规划中,首先应该界定各功能区的性质,根据功能区现状,结合考虑城市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状况,论证各功能区的范围是否合理;在城市布局方面,根据城市特点与国家相关规定以及资源、环境、生态承载力,综合判断城市拓展方向是否合理.环境要素在城镇总体规划中的应用见表3.

表3 环境要素在城镇规划中的应用内容

根据规划目标、布局、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识别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实施后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性质,隔阂城镇资源、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特征,从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噪声、固体废弃物、自然资源、能源、生态、景观、电磁辐射等方面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识别和筛选,从而起到预警作用,对规划的调整和修编进行信息反馈,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矩阵清单见表4.

表4 规划实施环境影响矩阵清单

3 微观维度下环境要素在规划中的应用

城镇总体规划中具体功能区块规划的要求更加细致和具体,如街区规划、商业区规划、工业区产业布局规划等.本研究选择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集中工业区规划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生态环境、水资源与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和环境风险5个环境要素,在工业区规划过程中应用的内容,见表5.

表5 环境要素在工业区规划中应用的内容

4 结语

本文依据不同空间维度,对城市群、单体城镇和城镇区块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环境要素在规划内容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通过系统分析确定合理的分析方法,在环境功能分区与经济区划的基础上,合理进行重点建设项目的空间布局,使规划的最终目的达到复合系统不同等级层次间的调控与和谐关系.总之,城镇规划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运用环境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规律,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1]李克强.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0.11.

[2]HOWITT R.Scale and the other:levinas and geography[J].Geoforum,2002,33(3):299-313.

[3]顾朝林.城市群规划的理论与方法[J].城市规划,2007,31(10):40-43.

[4]王金南宁 淼.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理论与方法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5):5-10.

[5]汪光焘,王晓云,苗世光.城市规划大气环境影响多尺度评估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05,35(Ⅰ):145-155.

[6]王忠静,郑吉林,刘明葳.现代水资源规划若干问题及解决途径与技术方法(二)—水资源规划的“尺度效应”[J].海河水利,2003(2):16-19.

[7]沈清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城市规划的应对[J].城市生态研究,2004,28(2):52-56.

[8]叶良飞,包存宽.基于可持续性的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1):1-7.

[9]MORI K,CHRISTODOULOU A.Review of sustainability indices and indicators:Towards a new City SustainabilityIndex(CSI)[J].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2012,32(1):94-106.

猜你喜欢
环境要素总体规划城市群
基于绩效的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探索——以石家庄市为例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让城市总体规划的“龙头”舞起来
论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湛江东海岛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粒度的分布及与环境要素的相关性
基于组织生态理论的科技企业创业环境构成要素模型研究
电大微课程在微信中应用的学习环境要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