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独白小说的《癌症楼》

2014-08-26 10:41向冠桦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复调

向冠桦

摘要:本文在前人对索尔仁尼琴长篇小说《癌症楼》是复调小说与否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总结区分巴赫金诗学理论之下的复调小说和独白小说各自的特质,结合《癌症楼》文本做具体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认为《癌症楼》属于独白小说。

关键词:癌症楼;独白;复调

中图分类号:I51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2

《癌症楼》是20世纪的俄国作家索尔仁尼琴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它以一家医院的癌症病人住院楼的一个房间为中心,在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医生的交谈之间,同时回顾了几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旨在抨击苏联的历史错误(主要是极权体制,及其导致的军事失败、对无辜人民的定罪和流放等等),也反思苏联当时受西方影响而产生的科技至上、物质至上带来的负面效应。

由于这部小说在时间的横截面(一个月左右)聚集了主要人物之间的大量对话,并且全知全能视角时不时地转换为某一位主人公的限制视角,又让几乎每个主人公回忆起了自己数十年的纵向的人生往事,因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被一些文学研究者认为它是像巴赫金所总结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的复调小说。譬如,郁旭映在《癌症楼的隐喻》写到,“癌症楼具有广场性。……病房中发生最多的事情就是病友间的闲聊和辩论,故事与故事,声音与声音在此交汇碰撞,病房因此具有了某种广场特征,而这些垂死之人的声音则构成了‘复调。”可以说,这个观点的来源主要是基于《癌症楼》的大量对话。

还有一种观点,虽然也认为《癌症楼》是复调小说,但是离开了巴赫金对复调小说的定义,而是从音乐意义上的复调、结构上的对位、体裁的多样性来讲的,即“结构复调”。

无论是从人物对话去把握巴赫金理论下的复调,还是从形式对位去把握另一种结构复调,按理说都是可行的思路。但是如果以索尔仁尼琴的文学文本为分析对象,笔者认为依据巴赫金的诗学理论去谈论复调更可取。因为在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这本区别小说复调型与独白型的专著中,是以19世纪两位俄国文学大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小说分别作为复调型和独白型的典型代表;而索尔仁尼琴作为一位20世纪的俄国作家,在民族精神、文学传统等方面都有着对两位文学前辈的继承,他到底更近似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是托尔斯泰,其实一直是为人们所疑惑与争论的问题。在一篇研究索尔仁尼琴的文学创作渊源的论文《契诃夫与索尔仁尼琴》(M.尼克尔森)中提到,“索尔仁尼琴究竟是像他欣赏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是一位巴赫金式的‘复调小说家,或者因为童年起就一直受托尔斯泰影响,始终是托尔斯泰式的‘独白型小说家和到的家,学界一直争论不休。”

接下来笔者将以巴赫金的理论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为理论基础,来分析索尔仁尼琴的长篇小说《癌症楼》,旨在指出《癌症楼》是一部独白型小说。

在巴赫金的理论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复调小说的特征可归结为三点。一、多声部;二、对话性;三、未完成性。首先,多声部意味着作者和多位主人公的声音都同时存在,没有以作者的声音去指挥主人公们的发声。巴赫金写到,“主人公不能与作者融合,不能成为作者声音的传声筒”①(下同)。同时,多位主人公的声音也有着各自的独立性与深度,没有让一位的声音淹没另一位,也就是说,“一部作品中有多种充分价值的声音”。当主人公的思想起了冲突,不是让他们谁的思想打败谁,或二者相互融合,而是让他们的思想都深化完善,都具有意义。

其次,对话性指的是为了思想而对话,对话是有意义的,是要表现话语中主人公自成一体的思想是如何向前发展。真正的对话不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性格(或其典型性)”这种板结的、提前预设好了的概念,不为塑造人物。而是你来我往的,“从不独立而自足,总是同他人意识处于紧张关系之中。主人公的每一感受,每一念头,都具有内在的对话性,具有辩论的色彩,充满对立的斗争或者准备接受他人的影响,总之不会只是囿于自身,老是要左顾右盼看别人如何”。从形式上看,对话有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之分,大型对话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现很频繁也极具个人写作特色的大量人物之间的辩论,是人与人的对话;微型对话则是主人公心里的对话,他把他人的思想又来衡量一遍,与自己原来的想法交战。

最后,未完成性针对的是主人公。这些主人公不是稳固的典型形象或某种性格,而是陷入思想的人,他们意识的流动永不停止,形象也永不可能定型下来。巴赫金写到,“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是冥思苦想的人……他们真正的整个生活和自己的未完成性,恰恰就在于需要弄明白思想”。而未完成性与前一点对话性的关系就在于,主人公那活的、永远在探求和演进中的思想,是通过不断与他人对话、与他人思想交锋而存在的。

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的魅力,它最大限度地展现了人拥有内在深度的可能性。

那么,作为对立类型的独白小说又具有怎样的特点?笔者也归纳为两点:一、强有力的单声部;二、稳定的形象。首先,单声部的意思是,作者思想对主人公思想的涵括与分派,没有单独于作者思想的其他独立思想。巴赫金以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为例,“像安德烈、皮埃尔、列文和聂赫留多夫,都有自己的开阔的视野,有时几乎与作者的视野相吻合,他们的声音有时几乎与作者的声音融合在一起。”

只有作者声音,就只有特定的价值倾向;没有对话关系,就没有人与人的思想之间的真正流动交换。这就是强有力的单声部。《癌症楼》的作者主要让小说的第一主人公科斯托格洛托夫充当了自己的声音。虽然整部小说还切换了鲁萨诺夫、东佐娃、薇拉、卓娅等多位主人公的视角,但是有限视角呈现次数最多的是科斯托格洛托夫。而且,是由科斯托格洛托夫这个形象,串联起了对鲁萨诺夫的批判、对自身和流放地叶莲娜·亚历山德罗夫娜夫妇的冤屈流放的述说,以及对癌症楼里的病人舒卢宾和护理员伊丽莎白的往事的倾听,他站在审判还是同情的天平的中间。

可以说,科斯托格对另一个人物形象的认同或反对,也代表了作者对此人物形象的认同或反对。例如与科斯托格洛托夫屡屡争执,受到科斯托格洛托夫严厉的嘲讽和蔑视的小人鲁萨诺夫,他靠揭发与他无冤无仇的人的“思想罪”来获取自己职务和地位上的晋升。小说以他到来癌症楼作为开篇,并以他的视角看医院,似乎医院真的很不堪,卫生不好、护士还不守时,而自己虚弱可怜。但很快,作者通过叙述其他病人在病房的正常生活,以及医生们的高明医术和责任心,我们便发现鲁萨诺夫的有限视角在真相上是具有欺骗性的。作者还运用了一些鲁萨诺夫的忧惧心理做暗示,暗示他理应受到人民的审判。譬如第一章描写他走上癌症楼,“他的心怦怦直跳,而这还绝不是因为登高。他沿着梯级往上走,犹如被押上了……怎么称呼它呢……像讲台似的高出去砍脑袋。”第十六章“荒唐的事”更是用了一整章来写鲁萨诺夫在自己的噩梦里遇到了曾被自己加害的人,醒来他吓得“浑身发冷,关节疼,脑袋里咚咚地敲个不停”。

我们知道,《癌症楼》的最重要的主题便是反思历史,批评苏联式的极权体制。正因为如此,《癌癥楼》必须成为一部独白小说,以这种形式的小说所独具的强有力的单声部,去肯定主人公科斯托格洛托夫的见闻与思考,他对焦姆卡说,“你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要相信耳朵”②(下同)。意思就是,要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和价值判断,要独立思考,不要信被灌输的东西,不要盲从。可以说,这本身就代表着作者索尔仁尼琴的立场。了解索尔仁尼琴的生平——他的理科出身、他的无辜流放、他的癌症及其治愈——会很自然地把科斯托格洛托夫这个形象看成是他自传体式的人物形象。何况索尔仁尼琴还曾在自传中明确说到他的这部小说的写作意图,第一,“《癌病房》里写的鲁萨诺夫之类的人有千百万个,司法部门没有审判他们,但是应当有文学的和社会的法庭。没有这样的审判,我就根本不需要文学,我也不会再写作。”③第二,“小说实际面临的是什么?应当说是集中营体系。是的,如果一个国家身上有这样的肿物,这个国家不可能是健康的!”④我们由此可以明白,《癌症楼》之所以成为一部独白小说,最根本是因为,它是一部带有强烈政治批判色彩的小说。

独白小说的第二个特点是稳定的形象。巴赫金认为,“在独白型的艺术世界中,主人公表现为现实中完成论定了的稳固不变的形象:思想出自这样的主人公之口,不可避免地要失去自己直接的价值,而成为主人公在现实中的一种表现……这已是某种社会典型的思想,或者是某种个性特有的思想。……思想不再成其为思想,而成了对人物一种普通的艺术刻画。”复调小说的形象是未完成的,因为人物是思想性的,而他们的思想是独立且永远涌动着的。相比之下,独白小说由于思想是作者赋予人物的,为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最终为的是作者的思想观念的完整性表达,所以独白小说的人物,思想深度开掘得较薄弱,但人物立体性强,形象稳定性强。

例如《癌症楼》中贯穿全文的主人公:独立思考、愤世嫉俗的科斯托格洛托夫,献身医疗工作、尽职尽责的东佐娃医生,为逝去的爱情而忧伤的、温柔的好医生薇拉,年轻丰满、开放活泼的护士卓娅等等,他们的形象都是稳定的,没有因为小说的发展而改变性格或思想。同时,故事的发生地——癌病楼里还出现了一些人物,出现次数较少,但作者集中笔力快速勾画其形象,创造出了众多不同社会地位、职业、经历的人物,例如顺应潮流的女诗人、漂泊四方的体力工人、被迫害忍气吞声的知识分子、投机商等等。这大量的人物形象,主要是服务于其创作目的,即反思极权体制、反思历史错误、指出现实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物形象后面带出来的个人经历,都有作者要抨击的社会现象。譬如科斯托格洛托夫引带出了斯大林时期严酷迫害以及劳改营里的虐待,薇拉引带出了战后大批中年女性的独身问题,东佐娃医生引带出了X光放射治疗出现的历史问题,卓娅(以及少女阿霞)引带出了当代西方观念入侵,青少年对理想信念的淡漠和对物质的追求,等等。在巴赫金看来,独白小说稳定的形象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艺术手段的缺陷。但结合《癌症楼》,我们则看到,稳定的人物形象是适合于作者对生活的广泛、多角度考察与表现的。而且,恰好因为索尔仁尼琴在《癌症楼》中涉及历史问题和社会现状的广度之大,争论之多,让本文开篇援引的数位研究者误认为《癌症楼》是复调小说。而事实上,以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所涵盖的诗学理论去关照《癌症楼》,它实属于一部独白小说。

参考文献

①[俄]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五卷),白春仁、顾亚铃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②[俄]索尔仁尼琴:癌症楼,姜明河译,译林出版社 ,2007

③④[俄]索尔仁尼琴:牛犊顶橡树——索尔仁尼琴自传,陈淑贤等译,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复调
大美无形 寂寞成诗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
《海浪》的复调特征解读
浅析钢琴即兴伴奏过程的注意事项
浅析复调钢琴作品的教学方法
《洪堡的礼物》中复调特征研究
宗教音乐人
论《穷人》的复调结构
双排键电子琴演奏巴赫复调作品应遵循的几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