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有尽而意无穷

2014-08-26 10:41美高溪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山水诗兴趣情境

美高溪

摘要:盛唐是一个注重个体感情不受任何拘束的时代,诗人或积极进取、追求理想,或放浪形骸、退隐山林,个人

的自由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南宋诗歌批评家严羽用其独创的“兴趣”学说对盛唐诗歌的审美特征加以了概括,认为“兴趣”是盛唐诗最突出的审美特征,它大致指兴象与情致结合所产生的情

趣与韵味。盛唐诗人能很好地将理蕴含在“意兴”之中,往往“言有尽而意无穷”,营造出一个自然浑成、清透空灵和含蓄蕴藉的诗境。本文将结合严羽的诗论,从诗人情性的生发、情象的生成以及情

境的构造的角度浅谈盛唐山水诗的兴趣之美。

关键词:盛唐 山水诗 兴趣 情性 情象 情境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唐代是一个个人性情得到充分彰显的时代,而盛唐则是这一时代中群英辈出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诗人特别注重对情性的抒发,以及“个体感情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然激荡”。在他们身上,体现着

一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性格,这种性格在山水诗的创作上得到了特别的体现。

南宋诗歌批评家严羽评论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他认为“兴趣”是盛唐诗歌最突出的审美特征。“兴”主要是就创作层面而言,即缘物生情;“趣”则更偏向于审美层面,即因情生趣。“兴”与

“趣”两者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用禅语来比喻,便是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其妙处在于“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这一表述虽然看似不可捉

摸,但却充分体现了“兴趣”所“引发的诗境的清透空灵的审美特征”,这种审美特征在盛唐山水诗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以下,我们便结合严羽所说的“兴趣”的理论层次来谈谈盛唐山水诗歌的自然浑

成之美。

一、 山水诗中的情性吟咏

诗歌审美感性的发生,是“兴趣”说中最基本的一层,也是诗歌创作的第一步。从众多山水诗中,我们都可品味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以物起兴,缘物起情,这是诗人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同时,诗歌

也因诗情而富有生命力,成为诗人情感绵延流传的载体。

感受时代强音的盛唐诗人,他们有着“不同于晚唐诗人的低迷、宋季诗人孱弱悲苦的人生情性”,这种情性使他们以开阔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用一系列宏大清新的意象抒发勃勃生机的诗情。例

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一首极富空间感的山水抒情诗。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诗人因物而感的情性,情因物而生发并

且得到升华,即使那惆怅也因物的感染而带有一些淡淡的美。再比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下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也是一首由景托情的山水诗

歌。可以说,整首诗是诗人感月而作,见月后思乡怀友之情油然而生,情感也在时间空间的转换中达到驰骋的境地。

山水是美的,这种美在不同的诗人那里幻化出不同的诗句,赋予了不同的情感。“盛唐诗人好‘兴,注重感兴骋情”,这情具有创造性,是千变万化的,同时,它也如同被诗人所感的山水般纯洁,是

诗人心灵的完美呈现。

二、山水诗中的情象生成

唐诗长于触景生情、吟咏情性,而感物生情必然会涉及审美主体对客观外物的审美感受。那被灌注了诗人情感的意象不再是一件自然物象,而是一种“情象”。盛唐山水诗的美正源于诗中情象的层出不

穷,这“情象”是“情”与“景”相彰相显的产物,也是诗人情性的体现。情与景之间的相互投射、相互染化在那一个个丘壑花鸟的世界中,体现为“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虚景,景总含情”,正是

这情与景的交融,构成了盛唐山水诗和谐自然的美。

“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生动的审美形象对于抒发诗人情感、引起读者的审美情趣尤其重要。在盛唐山水诗人那里,自然万物都是情中之景,都很好地成为了表达性情、阐述人生哲理的寄托。例如李

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中不乏“别趣”之情象,这情象由诗人鄙弃世俗的情性所生成,同时也反过来更加突显了诗人所要表达之感。在诗人

笔下,本无情之景幻化为有情之物,被赋予无限情意。诗中情象,不仅生动地对自然山水进行了动静描摹,而且外化了诗人目空世俗的傲岸精神,可谓是妙绝了!情景合一的另一代表作是杜甫的《旅夜

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特别的景象亦会触发观者特定的感受。在微风中摇动的“细草”,眼前高耸夜

空的“桅杆”,皆体现了诗人无依和夜愁不寐的孤寂之感。可以说,诗中出现的意象无一不被赋予了诗人独特的情思,由这形成的情象似一面镜子,既映照出万物的生动形象,又折射出诗人心中情感的

影子。正是由于情象的生成,我们才能由山水诗而见山水情。

“兴趣”是及物而发的感情和思维,是一种意象。盛唐诗人特别注重诗歌意象的塑造,山水虫鱼鸟兽的千姿百态,成为盛唐山水诗人气、志、性、情、欲的寄托,情随物迁,山水诗的美也正在这些充满

生命激情的情象之中。

三、山水诗自然浑成的情境之美

严羽“兴趣”说理论层次中最高的一级,便是审美意境的形成。这经由诗人“情性”与“情象”组合构成的“情境”已不再单单是一个物理的世界,而是一个有生命的世界。诗的最终目的是营造一个物

与情同构的澄明透彻之境,而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正是在这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盛唐山水诗所达到的自然淡远之美,与其追求自然浑成的情境之美是分不开的。“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的

这首《终南别业》是意境诗的代表,它所表现的境外之境、言外之情使读者皆陶醉于其中。诗人完全将自己融入自然山水之中,与山水达到一种契合与融洽,于吟咏中处处可见其恬静与舒适以及对大自

然的无限热爱之情。情于景生,情景相合,构成一片空灵淡远的情境。诗情与审美意象的融合,产生一种含蓄蕴藉的诗歌趣味,这种趣味更使诗歌蒙上了一层美的面纱。纵观盛唐山水诗,皆是以有限之

语抒无限之情,正是诗人清淡灵远的情怀使山水诗呈现出清幽空灵的意境,体现一种情味隽永的力量。

盛唐山水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自由活泼、生机盎然的动人诗境,境因情而生,情也因境而得到升华。唐代诗人喜欢以“兴趣”作诗。可见,唐人具有一种灵动变化的审美情兴,对自然界中的山川树

木虫鱼鸟兽,兴之所至,发言为诗,同时,也由于情的不同,他们所描绘的物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情状,于是,主客合一造就的诗境也是纷繁多样的。在这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山水诗,既体现出自然的生

机活泼,又可从中见出诗人的灵性情趣,正是诗人心灵与自然的融合统一,创造出了盛唐山水诗的兴趣之美。

参考文献:

[1]柳倩月. 诗心妙悟——严羽《沧浪诗话》新阐[M]. 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2]袁世硕,张可礼. 中国文学史(上)[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郭绍虞. 沧浪诗话校释[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4]叶朗. 美学原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周啸天等. 性本爱丘山——田园·山水[M]. 江苏:凤凰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山水诗兴趣情境
谢灵运山水诗的个体性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瞻谢公亭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