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论语》论求学

2014-08-26 10:41付玺文樊欢欢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人学论语孔子

付玺文 樊欢欢

中图分类号:B2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尝读《宋史》,有赵普者,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之微言大义可见一斑。泱泱中华,千百年来学子皆奉《论语》为必读之经典。“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士人安身立命之准则,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即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论语》之智慧仍不失为一门处事绝学。

作为万物灵长,人的智慧上通于天,下达于地,然而人类学问之最莫过于人学,而《论语》正是一门人学。《论语》一书,相传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而作,是孔子博大精深的智慧结晶,其至理名言延续千古,传于中西,贯穿于人生命之始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士人的一生不尽如此。人生而长,要安身立命,求学是踏上人途的第一关,孔子作为万世景仰的教育大家,其求学之说很是完备。《论语》开篇即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

孔子讲的学不是指学一些零星断续的知识技能,而是指学人生大道,安身立命之道。“学而时习之”即学习人生的大道就要时时刻刻去实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学到各种各样的道理,有的人是顿悟之后即杳然忘去,有的却能化而为己所用,原因就在闻道后是否勤于践行之,身体力行。人只有学习人生大道,并实践于人生中,真正地受用,才有内心的喜悦。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温故而知新”即把过去做的事,读的书,或者遇到的人,拿来温习、重温,就会有新的认识,新的体会。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回忆能够净化一个人的灵魂。”不管是出于哪种意图,大部分人总是本能的记住那些美好的事情,即使是对某个人,多年之后记住的也只是那个人的好。回忆平和宁静美好的事物的同时,心灵也得到了净化。重温故人、故事、故书,由于人的经历、阅历大不同于从前,学识、认识也有了飞跃,此时的感受自然会不一样,新的体会油然而生。而“可以为师矣”即当温故知新,把曾经的感受与现在对比起来悟出人生道理教授他人,可以少走弯路。爱因斯坦说过,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经验的累计是一笔不可估量的社会财富。这句话随时都可以实践,在任意闲暇的时刻咀嚼生活的余味,其乐无穷啊。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求知是在学习与思考中求取平衡的过程。

学过于思则迷茫。现代教育以巨大反思,在我们学习过程中,为数不少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抄笔记,做摘录,却怠于不思考,所以往往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究其缘由,并不是我们不会思考,而是十几年的应试教育抹杀了孩子的独立思考力,漫长的求学过程中,我们不需要过多的思考,需要的是抄写、记忆,重复循环而已,高分拼的是记忆力,以至于现在已经不习惯去思考太多。勤于思考的习惯需要逐渐养成,多想几个为什么,才能真正的将知识融会贯通。

思过于学则浮夸。荀子在《劝学》中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思不如学的道理何在呢?有的人喜欢思考,一天到晚的冥思苦想,这也想不通,那也不明白,却不愿意带着问题去学习,从学习中寻找答案,于是烦恼的根源就种下了。没有天生的圣人,老人常言,人无生而知之,只有学而知之。学习前人的经验是必要的,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学习,再思考,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浅显,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的智慧。不管出于什么意图,总有人喜欢滥竽充数,不懂装懂,这实际上是一种投机心理。世人只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其实,不知也是知之母。如果忽略这个前提,就永远的不知了。由此推之,人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欢迎人家斧正,真正的朋友是敢于指出你的不足给你忠告和建议,勇于接受这些正确的信息,在成长中自觉删繁就简,剪除杂枝,才能茁壮成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人类区别于动物最重要的属性是社会性,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各人的禀赋各有不同,人类文明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开化程度,很大程度上是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群体的智慧是伟大的,向群体学习,这也是孔子极其重要的教育观、教学思想。向群体学习,那么整个社会都是我们的老师,品行优良的人是我们的老师,所谓“见贤思齐”,学习自己所不具备的良好品性;恶人也是我们的老师,所谓“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样可以反思自己,观察到自己的言行是否有失当之处。推而广之,人类也可以向其他生物学习,整个生物界也是一个整体,造物主赋予动物们自身的特殊机能往往能给人以创造性的启发,如机身的流线型设计是仿照鸟翼而制,雷达之于蝙蝠,等等,而动物们为了生存而延续下来的计谋与策略亦是层出不穷,各显奇招。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孔文子本身就聪明,还能踏踏实实地学习,不以向那些年龄比自己小、地位比自己低、德行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一般来说,身居高位的人少有愿意去向地位低微者请教,即使有问题也是以倨傲的态度面对,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比别人强,不需要他人指点,却喜欢对别人指指点点。然而孔子说: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敢于求真才是真正的智慧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这是求学很关键的一句话,意思是知道这个的人不如喜好这个的人,喜好这个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比如知道“四书五经”这些经典书籍的人很多,但是喜好这些古籍,认认真真去读的人就少了,而认真读并以之为乐的人,就更少了。只是知道这些传统的经典之作好有什么用呢?买了整部的书放在客厅的架子上,天天看着,却从来也不打开,能有什么用?知道好要认真去读,才能有所收益,如果只是作为装潢,岂不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有机会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而不同的人对不同的学科的态度大不一样,有知之者,有好之者,有乐之者。很显然,乐之者的学习状态与成效是最好的。既然如此,我们就更应该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学所爱,爱所学,快乐的学习,深入挖掘知识,真正懂得所学才能乐在其中。要真正达到这个境界是不简单的,必须通过长期的修炼,但只要日有所增,必有所成。

一卷《论语》,说不尽的智慧,求学之道不过是其冰山一角。《论语》给予现代人生活的智慧无处不在,人学之如《论语》,不厌精读百回。

猜你喜欢
人学论语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劝学
北人学没
北人学没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