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收藏鉴宝类节目的发展之道

2014-08-26 10:41丁沁怡秦斯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发展建议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丁沁怡 秦斯

摘要:随着艺术品收藏热的兴起,各种收藏鉴宝类节目开始在电视荧屏上崭露头角。作为一种崭新的电视节目形态,电视收藏鉴宝类节目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越来越受

到观众的关注和认可。本文从当前的电视收藏鉴宝类节目入手,分析其兴起原因、发展现状和节目特点,指出此类节目所面临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收藏鉴宝;兴起原因;发展现状;节目特点;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G2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2

1.电视收藏鉴宝类节目兴起原因

1.1 艺术品收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光辉璀璨的文明。各个时期不同艺术形态的融合也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如陶瓷、玉器、书画和青铜等,均成为当今世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受到

世界的珍视与瞩目。

“古玩收藏”一词对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早在先秦就有关于皇家收藏的记载,唐宋以后,由于儒家文化的影响,收藏更承载了文化、艺术甚至是修养的内涵,直至明清时期艺术品收藏达到巅峰,上

至帝王将相、王宫贵族,下至官僚富商、文人雅士,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文物珍宝的收藏者和拥有者。[1]所以说艺术品收藏这一传统文化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和社会基础。

1.2 民众需求催生鉴宝类节目诞生

20世纪90年代,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催生了中国市民富裕阶层的形成,也带动了中国民间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复兴与繁荣,再加上艺术品本身所具备的文化性、物质稀缺性、不可复制性等特征,民间艺术

品收藏迅速成为继股市、楼市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据统计,中国每年公开举行的艺术品拍卖规模超过千亿元,民间收藏更以数十倍的规模迅速扩大,早在2006年,民间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的数量就

已经超过了8000万,年交易额达200多亿元。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火热,不仅激励着投资者的收藏热情,也使电视传播领域收藏鉴宝类节目大量兴起,此时,作为小众化的艺术品收藏开始通过大众化的电视

走向人们的视野。

1.3 政府法规的诞生促进鉴宝类节目发展

建国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出于保护文物等方面的考虑,文物的民间买卖被作为违法行为加以禁止。民间收藏长期得不到国家法律承认,缺乏规范和保护,出于极度尴尬的境地。直到2002年10月28日

颁布的《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收藏的文物可以依法进行流通。《文物保护法》的实施无疑将我国民间收藏纳入了全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事业之中,确立了民间

收藏的合法地位,更是为普通民众的收藏活动提供了法制上的保障。于是,过去只是为少数社会贵族阶级所有的古玩收藏开始了向大众平民过渡。许多的鉴宝类节目也正是以此为契机而得以诞生。

2.电视收藏鉴宝类节目发展现状

最早的电视收藏鉴宝类节目可以追溯到2003年在央视经济频道开播的《鉴宝》栏目,其开播仅十个月收视率就跻进了经济频道的前三位,其后一直保持着前五位的收视率,此后,电视收藏鉴宝类节目如

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目前,许多电视台都创办了鉴宝节目,总计有20档之多,其中一些已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当地乃至全国电视节目竞争中的收视热点及品牌栏目,如中央电视台《寻宝》

(前身是《鉴宝》)、《一锤定音》、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河南卫视《华豫之门》、广西卫视《收藏马未都》等等。这些节目从内容上看,并无明显的界线,均合休闲性、娱乐性、知识性为一体

,既有对宝物来龙去脉及其相关知识的介绍,又有专家的点评以及观众的讨论。这些节目常常以情感为切入点,刻意描述藏宝人与宝物之间的情感,吸引观众的兴趣点。着重探讨宝物价值,在节目制作

时不约而同的将宝物价值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以此作为收视点,而节目各项环节的设置最终也是为了衬托宝物到底价值几何。但同时,收藏鉴宝类节目作为一档历史类节目,也兼顾了对收藏及历史领域

相关知识的涉及。

3.电视收藏鉴宝类节目特点

3.1 关注民间收藏

随着民间收藏队伍不断扩大,民间藏品的大量涌现和流通,民间收藏大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随着藏品的增多,民间收藏家已不再满足于个人欣赏藏品,开始与大众分享交流。而收藏鉴宝

类电视节目制作的受众群主要是普通大众,因而更多关注的是民间藏品,更多的是邀请民间藏家来到节目现场展示自己的收藏。[3]不分男女老少,不设门槛,只要是手里有藏品并爱好收藏的人,都可

以来参加。如央视《寻宝》节目一开始就从城市入手,通过寻找城市的“民间国宝”,让个人实现收藏梦。

3.2 全面互动模式

收藏鉴宝类节目突出强化的是观众参与和全面互动。持宝人大多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在现场与专家和观众共辨真伪,判断藏品的价值。节目轻松活泼,每一件藏品的鉴定都是一次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令人

兴奋的体验。在节目中,民间持宝人与专家、与藏家,甚至与拍卖市场对接,打破以往常见的专家评宝模式。引入现场PK、大众点评等形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而不是单一的信息传递。

3.3 故事化语言解读历史

历史是枯燥无味的,用直白的语言干巴巴的陈述出来,势必打退观众观看的热情。而参与或收看鉴宝类节日的有内行也有外行,有经验丰富的收藏家,也有感兴趣的普通藏友,甚至有之前对收藏一无所

知的普通人,如何将收藏的历史讲述得让各个层次的观众都能接受变得尤为困难。因此,现有的鉴宝节目更多的是用故事化的语言来讲述历史,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就将历史赋予藏品的美娓娓道来,并

且在节目过程中还穿插讲述藏品的相关知识以及此类藏品现阶段的市场动向,让大众能够更清楚直观地了解历史。

3.4 贴近性方式进行指导

鉴宝节目定位旨在指导广大收藏爱好者,因此不迎合某一特定的受众阶层,而是结合实物、贴近实际进行讲解。在节目中,专家打破了以往高高在上的身份,走入民间,走入民众,鉴定民间的藏品,与

普通人进行交流。这种贴近性的讲解,既浅显又易懂,同时达到了指导性目的,可谓一举数得。

4.电视收藏鉴宝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4.1 权威性遭到质疑

由于收藏的专业性,对藏品的权威性判断成为众多收藏节目最引人关注的一点。由于节目时间的限制和电视的瞬时性特点,电视观众不可能详细了解节目的运作流程。而鉴定藏品的复杂过程在节目中被

专家的三言两语简单带过,再加上交流的不及时,观众难免会对鉴定过程产生质疑。况且当下的收藏节目越办越多,需要的文物鉴定专家也就越来越多,众多的专家水平各有差异,自然对文物的鉴定权

威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更何况文物鉴定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一两次的鉴定并不一定说明文物价值的真伪,往往需要更为精密和科学的鉴定,但是在电视节目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和为了突出专家的权

威性,文物在专家把玩两下之后马上做出定论,其可信度更是值得商榷。

4.2 有作秀成分存在

许多的收藏类节目都通过藏品所具有的市场价值悬念或者是藏品背后的故事来吸引观众,节目煽情化和媚俗化日益严重。[19]在《天下收藏》节目中,主持人现场砸碎赝品的镜头更是被诟病为有作秀

的成分在其中。而在一些不规范的鉴宝类节目中,甚至甚至事先规定专家的估价,将一些低价的藏品说成高于實价几倍的价值,

这样的做法无疑对节目的公信力构成了巨大的伤害。

4.3 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

从2002年开始,电视鉴宝类节目就在各电视台风起云涌,不仅中央电视台、各省级卫视开始开设此类节目,地方电视台更是群起而上。如吉林卫视的《找你》、江苏卫视的《家有宝物》、上海东方卫视的《好运传家宝》、湖南娱乐频道的《艺术玩家》、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的《收藏》等等。而到了2003年,由于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的热播所引发的收视狂潮,中国收藏类节目走向高峰,一时间,收藏类电视节目遍地开花,天津都市频道的《艺品藏拍》、山东电视台《收藏天下频道》、河南卫视的《华豫之门》、浙江经济生活频道的《宝藏》、昆明电视台的《盛世典藏》等等,数十档电视节目一下子涌现在观众的眼前。收藏类节目的火爆是电视业繁荣的表现,然而,很多电视台的鉴宝类节目存在着盲目模仿而造成的千人一面的现象,大部分节目仅仅是单纯的采用藏品展示、来历介绍、专家点评并估价等环节。不变的节目形式、类似的节目样式让观众产生了视觉疲劳。节目的模仿和借鉴是必须的,但一定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如果一味跟风而没有创新那最终的结果就只能是消失在众多的电视鉴宝类节目中。

5.对电视收藏鉴宝类节目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5.1 制作更多不同类型藏品的专题节目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艺术品收藏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可以开发,无论是民众的收藏意识、藏品数量、还是藏品类型,都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特别是藏品类型,可谓琳琅满目,小到乒乓球大小的鼻烟壶,大到一人多高的屏障,都可以作为收藏的对象。而某种类型的藏品又因为其制作工艺、用料、用色以及年代等因素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品种,比如瓷器,就有青瓷、白瓷、彩瓷之分。因此,电视节目制作者可以充分挖掘不同类型藏品的特点,创办出更有深度、更有特色的专题节目,在节目中着重讲解此类型的藏品知识,使大众更方便全面地掌握该类藏品的历史。

5.2 场景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收藏日渐成为收藏市场的主流。收藏市场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日益成熟,然而收藏市场是一个流动的市场,因此其中的主流商品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呈现出民间文物与收藏市场商品大批对流的现状。民间文化已经成功深入收藏市场,民间收藏者也已成为中坚力量。

然而目前国内的收藏类节目,绝大多数均以演播室为背景平台,虽然普通观众的参与在逐渐增多,但更多的仍然是表演的真实,而缺乏生活的真实,当观众被演播室的华丽包装和节目叙事所带来的感官刺激不断轰炸而陷入审美疲劳时,返璞归真、回归生活才是缓解疲劳的良方。与此同时,其他类型的娱乐节目的成功经验也提示我们,“平民化”和“生活化”已经成为新的传播策略,电视节目高高在上的情形早已一去不返,受众本位的观念也已深入人心。所以,走入民间、多开展民间鉴宝活动的平民主义路线将为收藏类节目带来新的发展前景。

5.3 培养专业型主持人

鉴宝节目是一档专业性很强的电视栏目,因此它要求主持人不仅要掌握主持的基本功力,还要了解藏品鉴赏的相关知识和收藏市场的动态,在节目中以相对专业的面貌出现。这不仅是构筑与学者专家之间的话语平台的基础,也是观众接受认可节目主持人的先决条件,是主持人底气的根基。主持人对藏品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他在把握一个话题时,能否与专家对得上话,能否把高深的专业知识解释得通俗易懂,能否将观众的疑问及时传达。因此,主持人在主持之外也要丰富自己的收藏知识,争取将收藏变为自己的爱好。如《天下收藏》节目的主持人王刚,他本身就是一位收藏爱好者,在数十年的收藏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收藏知识和经验,因此受到观众青睐。

参考文献:

[1]申天红.“鉴宝”的成功之道[J].今传媒.2007.

[2]秦澜珈.“鉴宝”热播,如何对待娱乐化后的文物收藏[J].魅力中国.2011.

[3]田雷.华豫之门:做时尚健康的鉴宝节目[J].视听界.2009.

[4]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发展建议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