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维吾尔民间故事《阿凡提》中的语言表达艺术

2014-08-26 10:41丁志伟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阿凡提合作原则关联

丁志伟

摘要:语言策略是交谈主体在交流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技巧。《阿凡提故事》再现了各种交际情况中交际主体对语言策略的熟练运用。通过阅读《阿凡提故事》,我们发现合作原则、预

设理论和关联原则可以被看做是 “阿凡提”语言策略的来源,因此本文以这三种语用学理论作为基础对“阿凡提”的言语交际行为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最后总结出其语言幽默技巧的表现形式及深层含

义,有助于提高我们在各种场合中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阿凡提;语言策略;合作原则;预设;关联

中图分类号:I20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4

《阿凡提故事》再现了不同交际场合中其对语言技巧的灵活运用。对于《阿凡提故事》的研究,众多学者也花费了心血,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阿扎提.苏里坦的《论阿凡提的艺术形象》从文学形

象角度对“阿凡提”做了深入研究;青惠民的《《智慧的葫芦—阿凡提的故事》的喜剧美学特点》则从美学的角度对“阿凡提故事”的幽默性和戏剧性做了解释说明;崔燕的《中外阿凡提故事研究》则从

民族性角度对“阿凡提”人物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探究了其人物的来源问题;然而从语言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只有满钟华的《“阿凡提故事大全”中的模糊词》,[2]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对

“阿凡提”本人的来源问题以及“阿凡提”故事的幽默性和戏剧性的研究比较详细,而在语言研究方面还有很大的空缺。虽然一些文章在谈及“阿凡提”的幽默时也谈到一些他的语言特点,但往往是点

到为止,并没有在“阿凡提”的语言幽默技巧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话风格,在特定的交际场合中每个人也会根据自己的交际意图采取适当的技巧或手段,譬如

“阿凡提”,总是能够成为交际场合中的主导方,尤其是在反击对方时,总能结合语境和对方话语的漏洞适时的采取相应的语言表达技巧,使对方的荒谬言论不攻自破。Leech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

我(语言使用者,作为交际者)想在听话人的意识中引发这样或者那样的结果或者影响,那么,通过使用语言达到这个目的或者目标的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时提到了语用策略,[3]可见语用策略在日常交际

过程中对语言表达效果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那么,在《阿凡提故事》中都有哪些幽默技巧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呢?我们又该如何使用这些幽默技巧呢?这就是我选题的根本出发点。

1、研究方法

本文语料主要来源于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由戈宝权编著的《阿凡提故事》,同时结合了网上有关“阿凡提的故事”的音像作品,还有相关的书籍、期刊等资料,大概搜集了“阿凡提”故事约9篇。

至于研究方法,我们通过从《阿凡提故事》中挑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并从幽默技巧的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故事里主要人物之间的对话,我们发现语言策略其实就是对语用学理论的有效应用,

而在《阿凡提故事》里,合作原则、预设理论和关联原则被多次当做策略进行使用,所以,我们立足于以上理论对“阿凡提”语用策略的解释,最后我们发现在交际过程中,特别是交际双方带着明确目

的的谈话过程中,彼此之间总是希望掌握谈话方向,以交际意图的实现作为交际目的,所以交际者一定会采取各种办法主导交际,而语言策略的挑选和运用就显得非常重要。[4]最后总结归纳出一些常用

的幽默表达技巧,并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将这些幽默技巧贯穿到我们的人际交往中。

2、《阿凡提故事》简介

家喻户晓的阿凡提大概是中国著名的幽默人物之一了。阿凡提是维吾尔族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象征。《阿凡提故事》是人民斗争胜利的记录,是人民积极乐观的艺术结晶。阿凡提是人民爱戴的英雄,他讽刺

的话语直指封建统治阶级。因为维吾尔族人民长期以来受到封建统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广大劳动人民对此无比痛恨,因此反映在故事里有大部分是揭露剥削和压迫的笑话。他在把斗争的利剑指向国王的

同时,还对国王的帮凶和其他统治者———大臣、伯克、县官、乡约、喀孜、巴依、高利贷者等都给予淋漓尽致的揭露和尖锐刻薄的讽刺。他以过人的智慧和机智,毫不留情地揭穿他们的罪恶,暴露他们的

愚蠢。此外,还有不少揭穿宗教黑暗内幕,抨击利用宗教特权进行敲诈、勒索人民财产的作品。他更是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他当过陶瓷匠、做过首饰、修过鞋、行过医、开过磨房、种过庄稼,

这使他成为日常生活中百姓身旁的一员。阿凡提的上述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是维吾尔族人民把自己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新思想、新认识赋予了他,使他成为人们爱戴的英

雄。所以《阿凡提故事》更是“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5]

3 、研究结果

3.1 “阿凡提”的预设控制策略

3.1.1 预设理论简介

预设又可译作“前提”或“先设”,是一个原本属于哲学、逻辑、语义研究范畴的概念。[6]基于语义和语用角度,预设包括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语义预设是从语义上分析出的预设,它把预设当成是一

个语义概念。语用预设是从语用(使用语句的语境及说话者的身份等)上分析出的预设。我们对阿凡提语言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也是基于这两种预设。

3.1.2接用语用预设

接用语用预设是指交谈一方对另一方设置的预设持反对意见时并不直接反驳,而是采取一种迂回的方式,将计就计,把对方设置的预设拿过来继续推理,表面上认同对方的观点,实际上旨在将对方的荒

谬理夸大很多倍,最后连他自己都觉得荒谬至极无力反驳。[7]在具体的接用方式上分为直接接用和间接接用两种。

3.1.2.(1)直接接用对方的话语预设

直接接用对方的话语预设是指把发话人的预设视为先设,在此基础上作出相关的言语推导,这种推导或真或假,但始终是有利于接话人的,使发话人在承认自己预设为真的同时对接话人续接的话语也一

并认同。

如《两头驴的货物》:

有一天,国王与大臣带着阿凡提外出打猎。天气十分炎热,热得国王和大臣们的衣衫都湿透了,于是他们便将湿透了的衣服脱下来扔在阿凡提的肩膀上。

国王看见阿凡提热得满头大汗,不但不心疼,反而故意捉弄阿凡提:“阿凡提啊,你真行,能驮一头驴的货物呢。”

阿凡提听后非常气愤,可他却平和地对国王说:“您错了,我肩膀上驮的是两头驴的货物!”

此例中,国王说:“阿凡提啊,你真行,能驮一头驴的货物呢。”设置了语用预设:阿凡提像驴一样。而阿凡提直接接用国王的话语预设:“您错了,我肩膀上驮的是两头驴的货物!”最终达到借驴来

反击对方的目的。

3.1.2.(2)间接接用对方的话语预设

间接接用对方的话语预设是指效仿对方的荒谬预设设置出一个相似的预设,以谬制谬,让对方的谬论不攻自破。

如《国王照镜子》:

有一次,国王和阿凡提聊天的时候,照了下镜子,看看自己的长相,发现自己长的不好看,就非常气愤地对阿凡提说:“我怎么长得如此丑陋,从今以后我再不照镜子了!”

阿凡提说:“国王陛下,你看了一眼,就受不了,我们大家每天要看你看上十几次,我们不是照样在忍耐吗?”

在此例中,国王设置了预设:“我怎么长得如此丑陋,从今以后我再不照镜子了!”聪明的“阿凡提”没有直接反驳对方的荒谬可笑,而是通过国王的发问设置了类似的预设:“国王陛下,你看了一眼

,就受不了,我们大家每天要看你看上十几次,我们不是照样在忍耐吗?”国王只能是自取其谬。与直接抨击对方的荒谬言行相比,这种间接接用对方预设的策略不失为一种上策。

《对着国王嚷的毛驴》:

阿凡提骑上毛驴走着,迎面看见国王走来。不料正在这个时候毛驴突然停下不走了,竟然站在路边叫了起来。

国王很生气,便大声对阿凡提说:“你怎么能让你的毛驴对着我叫?”

“国王陛下,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只有当毛驴见到另一头毛驴才会高兴地嚷呢!”阿凡提坚定的回答,让国王感到无话可说。

在此例中,国王设置了预设:“你怎么能让你的毛驴对着我叫?”聪明的“阿凡提”没有直接反驳对方的荒谬可笑,而是通过国王的发问设置了类似的预设:“国王陛下,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只有

当毛驴见到另一头毛驴才会高兴地嚷呢!”国王只能是无话可说。

3.1.3 曲解语用预设

故意曲解话语的语用预设也是说话者通常使用的一种交际策略。具体来说,就是说话者在日常的交际中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有意识地利用某些特殊的语境和对方话语中含糊不定的词语表达,趁机歪

曲对方的话语意图,以此来达到某种交际效果。[8]

下面请看故事《播种金子》:

一天阿凡提从别人那借来一些金子,他骑着毛驴来到郊外,就坐在地上假模假样的筛选起金子来。不一会儿,国王经过这里,便问道:“阿凡提,你这是在做什么呢!”

“国王陛下,原来是你呀!我这不正忙着播种些金子吗?”

国王听了很惊讶,问道:“你快告诉我,这金子播种以后会怎么样?”

“你怎么还弄不明白呢?”阿凡提说道,“现在把这十两金子播种下去,到居玛日的时候就能来收割了,把头十两金子拿回家去。”

国王听后眼睛都红了,心想:这么便宜的事怎么能不做?他急忙跟阿凡提商量起来:“我的阿凡提!种这么点金子,哪能发大财!要种就多种些。种子不够的话,就到我宫里来拿!这就算作是我们合伙

种的。收割的时候,给我一多半就行了!”

“那好啊,陛下!”

第二天,阿凡提去王宫里拿了两斤金子。过了一个星期,他就给国王送去十多斤金子。国王看后樂得合不拢嘴。他立即吩咐其他人,把存放的好几箱金子都交给了阿凡提。

阿凡提把金子拿回去后,全部分给了穷人。

过了一个星期,阿凡提空手去见国王,国王见阿凡提来了,笑着问道:“金子都带来了吧?”

“真不幸呀!”阿凡提忽然垂头丧气地说道:“你没见这些天一直没下雨吗?我们的金子都被干死了!别说收割了,连本都赔了。”国王顿时大怒,大声吼道:“你胡说,我才不相信你的话!金子哪能

干死?”“哎,国王陛下,这就奇怪了!”阿凡提说,“你要是不信金子会被干死,又怎么能信金子播种后能长出来呢?”

国王听后,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在此例中,阿凡提利用国王的贪欲设置了预设:“国王陛下,原来是你呀!我这不正忙着播种些金子吗?”国王顺其自然的中了阿凡提设计的圈套,将大部分金子交给阿凡提去播种,最后金子被“干死

了”。国王生气的说到:“你胡说,我才不相信你的话!金子哪能干死?”其语用预设为:“阿凡提,你就是个骗子呀。”而阿凡提故意忽略对方的话语含义,利用国王前后矛盾的说法,争取了交际过

程中的强势地位,从而为自己曲解对方话语预设做了铺垫。3.2 “阿凡提”对合作原则的范围策略3.2.1 合作原则简介

在交际中交际的双方总是尽量使谈话围绕其目的进行,有时这种目的是明显的固定的,有时需要交际双方随意发挥,例如聊天式的谈话。对谈话目的的共识需要谈话双方之间的亲密配合。谈话者之间的

默契和配合是潜意识地遵守了一种原则,[9]成功的交谈基础正是需要人们对这种原则达成共识并以此来指导会话的方向。格莱斯认为,话语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以及话语与会话目标的一致成为话语交流

的普遍特征。人际交谈之所以不至于成为一连串互不相关的话,是因为在不同的谈话时期双方都会围绕一个或一组交际目的而彼此配合,他把这种共同遵守的原则称为合作原则。[10]合作原则建立在若

干条规则之上,如:

量准则要求提供适量信息(l)尽可能多地为谈话目的需求提供信息(2)不要提供超出谈话目的所要求的信息

质准则要求尽量说真话(l)不要说你相信为不真的话语(2)不要说你缺乏依据的话语

关系准则要求围绕主题讲说话要有关联、要恰当,即所说的话与谈话目的是有关的

方式准则要求表达清楚(1)避免表达的模糊性(2)避免异议(3)话语要简明(4)话语应是有秩序的

3.2.2 公然违反合作原则

在交谈过程中,发话者和听话者一般会遵守合作原则,使话语尽量简明、相关,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直接言语行为,也就是说说话人说出的句子的字面意思与说话人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但是,在

《阿凡提故事》里这样合乎逻辑的言语交际是很少见的,时常出现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例如《驴的朋友》:

有一位新来的县官,他听别人说阿凡提十分机智,很是不服气,便发誓要将阿凡提戏弄一番。

阿凡提得知此事后,便主动骑着毛驴来找县官。

县官看见阿凡提骑着毛驴走进来,很不像样子,于是故意大声说:“欢迎你们两位的到来!”

阿凡提拍了下驴背,毛驴抬头叫了起来。阿凡提说到:“我的这头毛驴在家就跟我说了,它的朋友作了县官,一定叫我带它来看看不可!”

县官面红耳赤地说:“那是你的驴,与我有怎样的关系?”

就在这时,阿凡提又看着他的毛驴说:“我让你不要来,你非要来!这下可好,你的朋友当了县官后,就装作不认识你了吧!”

周围的乡亲们听了阿凡提的话后立刻哈哈大笑起来。

此例中,县官看见阿凡提骑着毛驴进来,故意说到:“欢迎你们两位的到来!”其言外之意就是把阿凡提的地位看作和毛驴一样,这显然是在戏弄阿凡提。在这种情况下交际注定是失败的,对方先失去

了合作的诚意,阿凡提自然也不再遵守合作原则,直接说到:“我的这头毛驴在家就跟我说了,它的朋友作了县官,一定叫我带它来看看不可!”公然违反了合作原则。

3.2.3 间接违反合作原则

在现实的交流过程中,交流的双方都是站在对自己有利的立场上有选择性地遵守合作原则。格莱斯认为合作原则下的各个准则在遵守方面有缓有急,至少质准则里的第一条(不说你认为是假的话)至关重

要。如果该准则不能满足,其他准则就无从谈起。[11]然而,在具体的交际中交际主体为了达到自己的某些意图,迫不得已违反质的准则,说一些假的话语,而公然违反合作原则会导致谈话变得尴尬,

为了遮掩这种不好的行为,“阿凡提”使用了间接语用策略。间接语用策略是指人们通常采取暗示、反语或者隐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违背合作原则下的各个准则。间接语用策略来自于塞尔的间

接言语行为理论,他认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是说话者如何通过字面意思来表达其言外之意,或者说听话人如何从说话人的字面意思中揣摩其中的隐含意思。[12]间接语用策略弥补了对违背

合作原则后导致的尴尬情形,营造了一个融洽的或者看似融洽的交际氛围,同时也间接地帮助交际主体实现了交际目的。如《金钱与正义》:

有一天,国王问阿凡提:“要是你的面前一边是金钱,一边是正义,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我当然会选择金钱啊。”阿凡提知道国王心里有“鬼”,便稍加思考后认真地说到。

“你怎么会这样呢,阿凡提?”国王说道,“如果是我的话,一定会选择正义,绝对不要金钱。金钱有什么奇怪的!正义才是最难得到的啊!”

“谁缺少什么就会要什么的,我的陛下”。阿凡提说到,“你想要得到的东西恰好是你最缺少的啊!”

在此例中,国王问阿凡提:“金钱和正义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当阿凡提回答金钱的时候,国王以为自己的计划得逞了,想乘機给阿凡提难堪,于是对阿凡提说到:“要是我的话,一定会选择正义,

因为正义才是最难得的。”而此时的阿凡提推断出了国王的真正用意,但没有直接指出国王的贪婪,间接违反了合作原则:“谁缺少什么就会要什么的,我的陛下”。“阿凡提”采用这种迂回的战术既

显示出他对说话人(国王)的体贴和礼貌,同时又使国王的小聪明无法得逞。阿凡提的聪明就在于能在当下的语境中准确推断出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并适当地采用相应的策略,不动声色地达到交际目的。

如故事《作证》:

有一天,有个陌生人到阿凡提家中来找他,那人对阿凡提说:“有个贫穷的人向我借了一些小麦,几年都没还给我。我已经把他告上了法庭,想请你去为我作证。”

“好的,明天我就跟你去作证。”那个陌生人万万没想到阿凡提这么快就答应了他。

第二天,他们便一起到了法官那儿。这个人就对法官说:“法官大人,我带来了证人,请处理那个穷人借我小麦的事吧!”

阿凡提见时机已经成熟,马上插话说到:“法官大人,的确是有个穷人问他借了一些大麦,我就是为此来作证的。”

法官一听,觉得很吃惊,便问为什么陌生人说借了小麦,证人却说是大麦。

就在此刻,阿凡提不紧不慢地说:“他来告状是假的,我来作证也是假的,所以,不管说是大麦还是小麦都没有关系。现在就请法官大人作出判决吧!”话音刚落,只见他甩了一下袖子,然后头也不回

地走了。

在此例中,当陌生人对法官说:“法官大人,我带来了证人,请处理那个穷人借我小麦的事吧!”之后,阿凡提则间接违反了合作原则:“法官大人,的确是有个穷人问他借了一些大麦,我就是为此来

作证的。”其言外之意就是那个陌生人故意编造了一个谎言,骗取“我”的信任。最终间接的达到了说话人(阿凡提)的交际目的。

如《别叫它空着》:

从前有位“巴依”,是个吝啬的人。一次,阿凡提来他家里做客,他给阿凡提盛了小半碗酸奶子,但是给他自己盛了满满一碗,还不停地说到:

“请呀,阿凡提!我这没什么好东西招待你的,你就喝了这一大碗酸奶吧!”

“巴依,能给我一把锯子吗?”阿凡提说到。

“你要锯子做什么用呢?”巴依觉得很是奇怪。

“你看啊!”阿凡提指着那个装着小半碗酸奶的碗说到,“这碗的上半部分没有用,我们先将它锯下来,别叫空着呀!”

在这个例子中,巴依给阿凡提盛了小半碗酸奶,还不停地对他说:“你就喝了这一大碗酸奶吧!”而此时,阿凡提并没有直接指出他的吝啬,而是间接违反合作原则:叫巴依给他一把锯子,把碗的上部

分据下来。这种间接的语言策略不仅看似营造了一个和谐的交际氛围,而且还有效的达到了交际主体(阿凡提)的交际目的。

3.3 “阿凡提”对关联原则的利用策略

3.3.1 关联理论与话语理解

关联理论对“关联”有如下定义:某一假设在某一个语境中是有关联的,我们设想当该假设在该语境中具有语境效应。在交流过程中,人们一般会选择与自己的认知语境最有关联的理解。为了使交流更加

通畅,说话人会遵守最佳关联和最大关联的原则给听话人以明示。关联理论认为:所有话语都是有关联的,话语理解的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有时话语的关联不是显现在表面的。说话人利用提示来促

进关联,听话人则使用推理行为能够认知关联。[13]也就是说关联理论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必须和交流双方所说的话题相关,对自己的话语意图做出最佳关联的明示,为听话人的正确理解建立必要的语

言环境。

3.3.2 对关联原则的有效利用

关联原則包含认知原则与交际原则,认知原则指的是人类的认知始终与最大关联相吻合,而交际原则是指每一个明示交际的交际行为都应该假设为其原来具有最佳关联性。最大关联是指交际时交际的主

体在付出最小努力后获得的最大交际效果。最佳关联是指话语理解的时候付出一定的努力之后所取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14]如果交际主体在交流过程中故意让听话人无法猜测到自己真正的意图,便会

故意使得话语模糊或造成异议导致对方无法获得最大交际语境。

3.3.2. (1) 幽默产生—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的反差

人的交际和认知是由关联原则所支配的,人类认知常常与最大关联相吻合,但在日常交际中人们仅仅期待一个最佳关联。因为在幽默话语中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不是指向同一个交际意义,所以幽默言语

中的幽默是通过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之间意义的反差所产生的。当听话人的最大关联性期待和说话人的最佳关联性存在差异时,幽默效果就由然而生了。例如故事《感谢真主》:

阿凡提的毛驴失踪以后,他每遇见一个人,都要对其说一句:“感谢真主!”

妻子得知此事后,生气的对他说:“你把毛驴丢了,不知道懊悔不说,反而见人就感谢真主起来!你呀…”

“老婆!”阿凡提笑眯眯地说,“我怎么能不感谢他呢!幸亏真主保佑了我,如果我骑在毛驴身上的话,岂不是连我也一起丢掉了吗?”

在此例中,阿凡提对于自己丢毛驴一事丝毫没有懊悔的意思,而他的妻子却把阿凡提狠狠说了一顿:“你把毛驴丢了,不知道懊悔不说,反而见人就感谢真主起来!你呀…”根据说话者的明示意义及话

语的关联性原则,可以推导出说话人话语的最大关联是:你既然丢了毛驴,应该感到懊悔。但交际总是意想不到的,从交际者的最后一句话“幸亏真主保佑了我,如果我骑在毛驴身上的话,岂不是连我

也一起丢掉了吗?”可以了解到说话人的真正意图是:我幸亏没有骑在毛驴上面,我没有丢。这才是话语的最佳关联性。显然,最大关联性与最佳关联性之间意义存在较大的悬殊,随之幽默效果由此而

生。

3.3.2. (2)将计就计—假装寻求话语最大关联

“阿凡提”有着超强的即兴发挥能力,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面对一些荒诞的情景,“阿凡提”采用的另一回应策略便是将计就计,顺水推舟,让其自取其辱。如故事《打猎的人》:

“阿凡提,我多年打猎,但是始终不明白,为什么猎人拿枪瞄准射击的时候,都要睁只眼睛,闭只眼睛呢?”

“你也必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呀。”阿凡提说到,“如果你闭上两只眼睛的话,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此例中,当猎人问阿凡提为什么瞄准射击的时候,要睁只眼睛,闭只眼睛的时候,阿凡提并没有做出明显的嘲讽和挖苦,而是顺水推舟,对猎人说到:“如果你闭上两只眼睛的话,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听话人在这样的语境下根据 “阿凡提”的明示行为会做如下推论:当然,如果闭上双眼的话,眼前就一片漆黑,肯定打不了猎的,他分明是在嘲笑我。这样的结论是不难得出的,说话者的言行使得听

话人付出较小的努力便可以得出最大关联,从而对话语理解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4 、结果分析

通过利用合作原则、预设理论和关联原则对本文所选的九篇阿凡提故事进行研究后,总结出了一些常用的幽默表达技巧:

一、在故事《两头驴的货物》、《国王照镜子》、《对着国王嚷的毛驴》中我们看到不管阿凡提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或是多么尴尬的场面,他往往都思维敏捷,神情自若,不慌不忙,随机应变,巧妙地借

助对方的话语进行临场发挥,导致对方难以预料的结果,从而表达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话毫不留情地反击对方,捍卫自已的尊严,使对方达到无可奈何的境地。因此我们将阿凡提使用的这一幽默技法

称之为借题发挥法,如果大家想学习阿凡提“借题发挥”的这一幽默技巧来创造幽默,就应当学习阿凡提那样,善于抓住机遇——对方的“话把子”,借此来临场发挥,重要的是借得恰当、巧妙,给人

以水到渠成之势,才能起到幽默的效果,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

二、在故事《播种金子》中有着这么些愚蠢的人——真假不分,黑白难辨。他们之所以真假不分、黑白难辨,就是因为利益的驱使,贪图便宜,一味追求享受造成的,而阿凡提正是巧妙的抓住了这些愚

蠢之人的弱点,将计就计,假戏真做,骗其“上当”,最后只能让这些人自作自受。因此我们将阿凡提使用的这一幽默技法称之为假戏真做法,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如果要使用这一幽默技巧的话,就应

该善于急中生智,将计就计,想方设法促使对方很快“上当”,最终达到以谬制谬,以恶还恶的目的。

三、在故事《驴的朋友》中他把毛驴等动物当做自己展示幽默艺术的道具,有时嘲讽皇帝,有时嘲讽县官,有时嘲讽财主,最后叫他们深刻反思,这样做既发泄了自己心中的不悦,又不失礼貌,恰到妙

处。因此,我们将阿凡提使用的这一幽默技法称之为拟人嘲讽法。在现代人际交往中运用此法,这就要求我们灵活运用“拟人”和“嘲讽”的修辞手段,在不同场合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最终

达到幽默的效果。

四、在故事《金钱与正义》、《作证》、《别叫它空着》中我们看到他往往在说出自己关键的“那句话”之前,就早已设下伏笔,而当对方正在迷惑不解或是深入思考时,最后才来个三百六十度的大转

弯,把对方置于困惑的境地,并一语道破,让对方出乎意料。因此,我们可以把阿凡提的这种幽默方式称之为巧设悬念法。在现代人际交往中运用此法,這就要求我们不能故弄玄虚,更不能急于求成,

而是要在正确了解对方说话意图的基础上,巧妙地利用对方的话语,精心设计悬念,并顺着这一主题展开,有条不紊,顺理成章,才能恰到好处。否则,操之过急,露出“马脚,”不仅不显幽默,反而

弄巧成拙,失去幽默的魅力。

五、在故事《感谢真主》、《打猎的人》中阿凡提始终像孩子一样保持一个天真无邪的心灵,幽默感浑然天成。他不管遇到什么麻烦的事儿,都不烦不燥,顺其自然,仿佛一切事情的发生都在情理之中

。因此我们把这一幽默技巧称之为童心未眠法。在现代生活中适当运用“童心未泯”幽默法来处事,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减轻压力,活跃氛围,增进信任,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5 、结论

《阿凡提的故事》是维吾尔民族的文化精髓,阿凡提的形象体现了人民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同时也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人民从中学到了什么是好的,值得发扬的,什么是丑的,应该摒

弃的。从而发挥了这一文学形象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中所起到的作用。在这类笑话故事中他坚持反对自私自利、投机取巧、狂妄自大、不学无术、懒惰和虚伪等一些坏的作风、坏的思想。阿凡提

总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诱导人民克服自身缺点,并启发他们热爱劳动,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操。那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以及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受到了强有力的讽刺。阿凡提批评教育人所采取的方法有两

种:第一种是直接批评、直接讽刺,把那些所谓的不良现象当作“靶子”。第二种是通过侧面来说明问题,并指出其中的利害。这里阿凡提常常把自己扮演成反面角色并且把自已当作“靶子”。在这种情

形下正面角色也还是有的。正面角色是人们发自内心的笑。在这种笑声中人们一样可以获得美的教育。可见阿凡提形象的另一面—“傻”的方面同样具有教育意义。我们从《阿凡提的故事》中看到他往

往办错事、说傻话,使他显得愚蠢、可笑。但我们同样也从中认识到了他的意图。这样一来这个显得有些愚蠢、可笑的阿凡提顿时变得高大、可贵了。总而言之这些故事笑话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人们脸上

的污点,映射出前人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知识积累,以及作为人民自我教育的标尺和准绳。[15]康格里夫说过:机智的人不一定是幽默的人,但幽默的人必定是机智的人。可见“阿凡提”是个集幽默机智

与智慧于一身的典型代表。关于他的生卒年月和详尽事迹,至今还未得到可靠资料,但关于他的故事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在我国尤其是维吾尔族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从这点来看“阿凡提”又是个世

界性的人物。本文在吸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收集到的九篇阿凡提的故事通过利用合作原则、预设理论和关联原则作为理论基础,探究了“阿凡提”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为达到某种语效所采用的交际

策略,最后通过对故事的分析,总结归纳出一些常用的幽默表达技巧,如:借题发挥法,假戏真做法,巧设悬念法,拟人嘲讽法,童心未眠法,并且结合生活实际,简单的谈了谈这五种幽默技巧在人际

交往中的运用法则。

限于本人在材料搜集、知识水平和理解层次等诸方面的制约,本文在材料分类和具体的理论分析方面肯定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文章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老师们批评指

正。

猜你喜欢
阿凡提合作原则关联
阿凡提的奇缘之旅
奇趣搭配
拼一拼
阿凡提巧装盘子
智趣
会话含义在广告语中的体现
足智多谋的阿凡提
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分析网红papi酱的语言风格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
从合作原则看言语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