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2014-08-26 10:41王巍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体育改革

王巍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及改革措施,从而希望为高校体育更好地贯彻新

课标的要求,使高校体育教学真正为实现“健康第一”的主导思想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院校 体育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体育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制定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围绕作为高校体育主线的体育教学,各种改革方案层出不穷,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也有所提高,大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得以增强。但由于高校体育教学未能在高校取得自身应有的地位,并且在新一轮的学分制改革之下,根据美国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经验,体育课很可能被列为选修课,这

使得高校体育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要想扭转高校体育教学所处的劣势,就必须深究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合理方法解决体育教学所面临的矛盾以便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目标与现状的矛盾

2002年,为进一步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教育,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制定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同时还颁布了与之相配套的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健康第一”的体

育教育思想成为了指导新时期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纲领,“全面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大部分高校将过去的“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运动能力作为体

育课程的目标,从现代体育观念来讲,这种课程目标是短浅和狭隘的。在“健康第一”的总目标下,“三基”只能作为实现总目标的基本手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所掌握的能力的实质就是为健康服务。因此

,相关的内容最终必须要与“健康”接轨,“健康第一”是起点也是归宿。

2、教学模式与内容滞后

课程教学模式是课程目标和实施教学计划的中间环节。长期以来,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1]体育运动在高校学生中有着良好的基础,深受大学生们的欢迎,可是一旦深受学生

喜爱的体育运动变成了体育课之后,却引起了相当多的学生的厌恶,不是对参加体育活动而是对参加体育课的厌恶。在我国各大高校,目前体育课仍属传统必修科目,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向往和热情往往

因为强制性的修学分规定大打折扣。其次,我国高校目前的体育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传统。目前,体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高校确立的都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现代化教学手段滞

后,无法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信息载体传授知识,如多媒体教学、体育运动讲座等系列活动尚未全面纳入体育教学内容中,这使教学内容过于传统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体育成绩评判方法不当

目前高校用于体育成绩评定的方法主要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四合一”的考评方法,即包括体育基础知识、运动技能与技巧、 身体素质和平时成绩四项内容,各项所占总成绩的百分比根据学期不同而有所调

整,而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与技巧一般占到 70 —80% 。绝大多数高校仍然沿袭传统的考核方式,使得学生的最终成绩受到体育学科的限制,无法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当“健康第一”

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提出之后,这种情况就更加突出。学校体育最重要的价值是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与技巧占体育课成绩的多半,这也是无可厚非的。[2]但这种传统考核方法注重

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结果,却无法把握学生学习的过程,无法体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难以体现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对人才培养的准确作用。

二、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三点意见

1、优化课程内容,建立新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

体育课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关系到教育方向和教育效果,因此,课程改革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我国学校体育总体目标及新课标的要求,体育课程的组合优化必须

符合“健康第一”的要求,在优化组合技术性项目的同时,还要增加理论教学内容,将更多的健身知识传授给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养成锻炼习惯,从而使其锻炼终身、受益终身,从思想上

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2、改革授课模式,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在课堂体育教学中应确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就是强调教师在思想教育领域的权威性和在知识领域的可信性,同时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以学生为中心则是强调教学

的目的性,突出体现教学的价值。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接受和更新知识和信息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我们要在吸取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特别是要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

手段的能力,如多媒体教学、体育运动讲座等,使其能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信息载体传授知识。还要进一步拓展课堂教学空间,使体育教学能容纳更多的信息量,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

需要。应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在高校体育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开展和创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协会,体育节,体育竞赛活动,可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各具特长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最大程度地调

动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带动校内体育锻炼的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3]将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课堂的延伸,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又使得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形成规模,并能得到专门的

辅导,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锻炼效果,掌握一定的健身方法,这是实现“健康第一”总目标的有效。同时要合理调整体育课考试内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考试内容和标准上应进一步淡化竞技体育思想,淡

化单纯技术教学,注重对学生的综合技术运用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并且适当增加理论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运动健身、医务监督、健康评价等方面的知识,还包括一定的专项理论知识和体育

制度、法规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其视野,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发展其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运动项目的能力,使其适应不同环境和条件。

3、改进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评价评判方法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体育课成绩是对学生的全面评价。既然我们要在体育课程中坚持“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那么在学生的体育课成绩中,必然要对其有所体现,则学生

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必然要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即

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体育课成绩评定方法时要体现以下几项原则:第一,强调符合学生体育学习目标特征的规律性,这是评价原则的科学性要求;第二,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

是成绩评价的激励性要求; 第三,强调导向性,当前在贯彻素质教育的教育现代化要求,体育课成绩评定应引导政策逐步深化,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宗平.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整合与运作[J],体育与科学,200 2(3):72- 74

[2]许毓成.关于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2(5):116-117

[3]兰自立,赵克.我国部分省市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体育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的“体育梦”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