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影响

2014-08-26 10:41詹萍萍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翻译理论女性主义影响

詹萍萍

摘要:女性主义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它对传统翻译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了重新诠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它对译者

主体性的高度关注。“译者主体性”是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基础,它质疑传统译论中将译本的地位等同于女性的从属地位的理解,强调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身份和作为双重作者的责任,从而张扬译者的主体

意识。除了在理论上不遗余力的挑战和质疑传统翻译观,彰显女性和译者的地位之外,女性主义译者还通过积极的翻译实践,使女性和译者的声音在译文中显现,构建女性身份。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作为一支具有鲜明政治色彩的翻译流派,将“性别角色”引入翻译中。该理论强调译者主体性,值得人们关注。它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将译本的地位等同于女人的从属地位的理解,

强调译者的主体意识,彰显了译者作为翻译主体身份。

一、译者的主体性

翻译过程中最积极、最主动的因素就是译者的主体性。其主体性也就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自觉的人格意识和创造意识。正如查明建、田雨为译者主体性所作的界定:“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

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查明健,田雨,45)另外关

于译者主体性比较合理的还有以下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从译者与文本、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关系中规定译者主体性,认为译者主体性是译者在翻译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属性。

但在传统认识中,翻译一直处于“被遮掩,被压抑,被排斥状态和仆人状态”,翻译被片面地认为只是语言层面的转换,译者因而被认为是语言转换的“技术工人”,这从根本上抹杀了译者的主体作用

,将译者的文化地位边缘化。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西方翻译界出现了“文化转向”,翻译研究开始摆脱译作与原作的二元对立的封闭、静态的体系,进入语境、历史和文化等宏观动态的境地,这一

转向将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置于不可忽视的地位,也使得译者文化地位及其主体性成为其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其鲜明的理论倾向——彰显译者的主体性,而成为翻译界一支引人侧目的新生军。

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长期以来,翻译一直处于受歧视的地位。无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多么努力地接近原文,与原文“对等”仍然是一种理想。翻译由此被认为必然存有缺陷,要么不及,要么则过。与原文相比,翻译一直处于二

等公民的状态,是拷贝的拷贝,不似的仿拟。翻译的这一处境与女性在自身等级结构中的地位形成了某种同构。两者在各自的从属等级秩序中历来居于弱势地位:译者是作者的侍女,女人则低于男人。翻译

领域充斥着的各式各样的性别隐喻更促使女性与翻译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译者主体性的凸显

女性主义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它对传统翻译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了重新诠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它对译者主体性的高度关注。“译者主体性”是女性主义

翻译理论的基础,它质疑传统译论中将译本的地位等同于女性的从属地位的理解,强调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身份和作为双重作者的责任,从而张扬译者的主体意识。除了在理论上不遗余力的挑战和质疑传统

翻译观,彰显女性和译者的地位之外,女性主义译者还通过积极的翻译实践,使女性和译者的声音在译文中显现,构建女性身份。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论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译者主体性的凸显,一是从女性主义译者对文本的选择上;二是从女性主义译者的翻译策略的选择上。

四、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文本意义的话语空间

(一)现代阐释学:“视界融合”拓展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文本意义的话语空间

在“视界融合”的理论下,接受者通过”期待视野”在阅读和诠释中,过滤掉自身不需要的东西,改造异文本中的某些因素,吸收其有用且能与自身价值观相结合的部分。译者原有“视阈”决定了他的“不

见”与“洞见”,决定了他将另一种文化如何选择、如何切割,然后又决定了他如何对其认知和解释。

在女性主义翻译策略上,译者极力提倡“重写”(rewriting),要求对翻译文本进行以女性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干预和改写,极大地拓展了文本意义的话语空间。女性主义者一般通过三种翻译策略完成其

“重写”过程:

(二)接受美学:“读者中心论”奠定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文本意义的话语空间

读者阅读活动中所伴随的理解是将作品从静态的物质符号中解放出来,还原为鲜活生命的唯一可能的途径。译者作为读者在接受作品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肯定,从而在接受活动中居于

中心地位;其对文学作品作出积极的反应及参与,并将其所理解文本的期待带给其他读者。使原文—译文的关系转化为作者—读者(译者)—读者(译文的读者)之间的互动存在。

五、结语

女性主义翻译观打破了传统翻译观对意义阐释的封闭性与静止性,揭示出翻译活动并不是一种价值中立的立场上去操作的,译者积极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用译者自己的精神理念照向自己神秘而复

杂的“精神国度”,通过翻译活动为争取女性的政治权利不懈地努力,提高了译者和译作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鲍晓兰. 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M].北京:三联书店,1995.

[2]蒋骁华. 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影响[J].中国翻译,2003,(4):10-15.

[3]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刘华文. 拓展翻译研究的话语空间[J].中国翻译,2002,(1):61.

猜你喜欢
翻译理论女性主义影响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女性主义的东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