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解决国企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014-08-27 08:22程辛
商场现代化 2014年17期
关键词:可持续性发展内部控制国有企业

程辛

摘 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经济支柱。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质在于对经济业务流程的关键点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权责分解与制衡,并依托可靠的财务报告,以达到防范、控制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效率,并有效地保障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等的长期目的。然而,在实地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难题则在于,如何平衡企业管理者的权利与企业员工之间的利益。如今,如何有效地规避这期间可能遇到的现象,使得内部控制真正成为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则成为国有企业必须思考亟待解决的问题所在。

关键词:内部控制;国有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

国有企业在所有权上隶属国家所有,在多年的发展中,由于各种现实问题的框架,而长期存在着顽固的内部各种问题。其中,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

何谓内部控制呢?关于这一定义,理论界给予的理解亦不同。目前普遍较为被大家接受的则是美国COSO委员会的阐述:内部控制是组织设计并实施的、为组织营运的效率与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实施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与程序,它要求组织内的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实施。为此,COSO委员会将在其《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的专题报告中将内部控制活动划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五大组成要求。而在这一报告的要求中,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以环境建设为起点,且以控制过程为核心。因此,对过程管理的内部控制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

而具体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质在于,其关键点则在于对企业经济业务流程的核心点,实时进行严格的控制。这一核心过程,即通过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权责分解与制衡,并依托可靠的财务报告等真实的信息披露,以达到防范、控制国有资产流失,同时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效率,以达到长期保障国有企业持续经营效益的目的。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管理层与其员工共同实施的权责分明、制衡有力、积极推动的管理过程。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管理效率,有效保障公司经营效益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性。

二、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国有企业通过不断地自行检查、自行制约和自我内部调节,从而有效的规避风险、内部制衡及相互监督。但是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效应:挤出效应及约束效应。若忽略这两大效应,国有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将会造成企业正常工作效率下降、工作时间成本上升及工作产出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1.挤出效应: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挤出效应关乎着供给与需求两大方面。而放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这一环节上,实际上是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投入的过程中,及内部员工产出的个体效应之间的关系。假设全公司总工作量一定的情况下,由于内部控制产生了额外的工作量,从而使得员工减少了正常工作的时间。

2.约束效应:即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内部控制的所有参与者来讲,这是一个既包括主动选择,又包括了被动遵循企业内部管理的规定及流程控制的规则,这一环节必不可少。而这种自我约束或被动外在约束,对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存在,有着较重要的意义,它的存在增大了各级子公司及各部室对于决策的约束力。

此外,内部控制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有下列四个方面的内容:

(1)增加了生产成本。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资金、人工、时间上的大量投入,如信息化建设、外部理论培训、组建专门的内控部门、培养相关工作人员等,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同时也带来一些成本方面的浪费。

(2)增强了管理难度。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但需要企业领导层对内部控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并能够带头执行,还需要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有正确的理解,能够遵循内部控制的要求合理改善工作的方式方法。

(3)降低了比较收益。由于总资金量的为一定的,在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同时,势必会迫使企业将资金从一部分具有潜力的项目中转移出来,从而造成了企业比较收益的降低。

(4)降低了创新能力。由于内部控制的约束性,机械般的管控机制会导致企业的创新活动的减少、创新能力下降。长期如此循环下去,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整体经营效率等带来一些阻力。

三、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

如何应对内部控制带来的系列负面影响?从国有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若改善或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则需要从营造良好的企业管理、控制环境方面同时做起。同时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控制环境包括董事会、公司管理层的整体素养、明晰的企业管理架构、良好的信息系统、及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等方方面面。特别是当企业的规模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期,比较科学和合理的内部管理组织框架应当及时搭建起来。因为内部管理框架是否完善,是否健全,它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从上至下的政策拟定,及执行,进而关系到整个企业运营是否良好,整体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而完善公司的控制环境,最主要的就是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而公司治理层要继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控责任机制。公司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自觉接受内控制度约束,而不是凌驾与制度之上。

借鉴Porter假说,严厉的内部控制政策,不一定会消弱相关产业或企业的竞争力,反而会迫使和刺激企业进行相关的技术创新或管理变革活动,有助于企业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效率、规范管理制度及降低生产成本等。

1.有效结合风险管理自成体系。为有效的运行内部控制,并规避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国有企业可将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按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内部监督这五个方面,将国有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连接为一个有机体。

同时,分门别类将上述五个方面具体设定一二三防线:即国有企业具体的经营活动,包括内部环境和控制活动设定为第一道防线;而把风险评估、风险策略及风险解决的实地方案等设置为第二道防线;将内部监督和风险管理的评价作为第三道防线。endprint

因此,通过全面有层次的风险管理地依次有效运行,在实地的内部控制中查缺补漏,进而形成一个可持续性发展,循序渐进的良性管理体系。

2.建立合理设置组织架构。企业要实现良性发展,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而这一建立的过程中,重在将其两者相关的各项活动融入在实地的公司运营和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而促进内部系统实现有效地运转功能。

那么,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从董事会至各部门设定中,如董事会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监事会则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而审计委员会则负责审查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从而达到各管理层之间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目的。

(2)经营层设立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日常运行。

(3)设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部,与企业管理部合署办公,归口管理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4)授权给予国有企业全体员工,从内部单个源头上加以控制,或可成为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执行人员。

四、加强互联时代信息化的建设

随着互联网颠覆革新的冲击,大的信息化时代随之而来。在这样一个大潮流下,各种网络资讯、各类信息管理系统亦层出不穷,一方面,它大大丰富了企业在内部控制上的手段方法;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在加强互联网内部管理信息方面带来了一场不小的挑战。因此,建立良好的信息化内部管理系统,也成为眼下的热门话题。

企业通过良好的信息化建设平台,能够有效的锁定重要的办公流程节点,形成完整的流转记录,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检查及自我评价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因此,国有企业亦要紧紧跟上互联网时代、信息大融合发展的大势,建立起一套先进性、便捷性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从而使企业内部控制借助整个现代化信息化技术,为国有企业管理层及全体员工之间搭建起一条内部控制或协调沟通时的一条畅通无阻的“高速大桥”,从而也有利于提高整个企业内部管理的办事效率和准确率。

五、建设可持续性改进机制

作为国有经济的重要经济支柱,国有企业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国有企业在应对,或解决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建议从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重点出发。而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改进机制则是最为行之有效。

在这里,建议国有企业可考虑从二个方向对内部控制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一是从企业内部体系的文件中反馈,通过在信息系统上对内部控制体系文件的不断反馈,由员工的实际工作与企业管理制度相互磨合,在此过程汇总,寻找到内部控制约束与工作效率的最佳契合点。

二是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公司将所有会产生影响(不论好坏)的事件定义为风险事件,并按照重要性进行分级,通过对各类风险事件评估应对,结合合理的测算,对企业内部控制不断优化,将原本各部室被约束的决策能力,通过风险事件的方式提升至公司层面,同时规避了单一部室决策的风险。

六、创建符合企业发展的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影响企业内部环境和内部控制效力的精神、意识和理念,它是企业的灵魂。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一潜移默化的重要性,不容当下国有企业忽视。

具体来讲,企业文化应当贯彻在整个内部控制实施的过程中,或穿插在每一个内部控制的环节,作为一种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积极性、团结向上的精神面貌推动者。同时,身在管理层的管理者亦可以通过人性化的,多样化的良好企业文化的落地,不断地拉近与员工之间的距离。

长期重视下去,这对于有效平衡国有企业在实地执行严格的企业内部控制时,或可有效地规避,或平缓的解决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权利与企业员工之间的利益摩擦,或可降至最小化。

参考文献:

[1]吕秀芝.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研究.

[2]冯均科.不同产权结构下内部控制效率的研究.

[3]刘红霞,杨芳.基于人员、制度、流程的企业内部控制三维体系研究.

[4]陈丽蓉,周曙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实证研究.

[5]李显辉.信息技术与企业内部控制.

[6]李翠翠.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及其优化.

[7]牛成喆著. 《COSO框架下的内部控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8]《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na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中文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可持续性发展内部控制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绿色施工管理理念如何创新施工管理
关于高职高专文科(政法类)学生公共基础知识和能力构成的分析报告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