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预后的影响

2014-09-04 00:55姜晓玲李季英余淑君高丽霞王晓静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肿瘤科河北唐山064000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淋巴患侧患肢

姜晓玲,李季英,周 颖,余淑君,高丽霞,王晓静(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肿瘤科,河北 唐山 064000)

·临床护理研究·

穴位按摩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预后的影响

姜晓玲,李季英*,周 颖,余淑君,高丽霞,王晓静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肿瘤科,河北 唐山 064000)

乳腺肿瘤;淋巴水肿;按摩

乳腺癌在全世界范围内占所有女性癌症的18%,严重威助女性的健康。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女性肿瘤的第2位[1-2]。而且我国乳腺癌的发病年龄较西方国家提前了10年,年轻患者居多,对整个社会影响很大,给患者家庭及身心造成很大的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为乳腺癌根治术联合放化疗,但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给患者造成痛苦。我们对3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给予穴位按摩,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60例,均为女性,均排除恶性肿瘤复发及转移者,无淋巴管压迫,患侧无静脉血栓。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年龄35~64岁,平均(45.5±10.0)岁;观察组30例,年龄36~65岁,平均(46.0±9.5)岁。2组年龄、水肿程度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 穴位按摩。

1.2.1 常规护理

1.2.1.1 术前护理:乳腺癌术后外观的改变和给家庭带来经济负但等一系列问题均能引起患者心理问题,故护理人员应引起重视。入院时应先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术前向其介绍手术过程和上肢水肿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让患者了解乳腺癌常见的并发症,并嘱其配合医生治疗,让其知道并发症是可以治愈的。让已经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法,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术前对患者上肢的相关指标情况作出评估。

1.2.1.2 术后护理:术后手术患侧上肢会受到影响,因上肢淋巴结回流受阻而引起肿胀,一般采用负压吸引、防止积液、早期功能锻练的方法,以促进功能恢复,减少患侧上肢水肿。

1.2.1.3 患侧功能锻练:做好患肢功能锻练是减轻患肢水肿的重要手段,术后1~3d做伸指、握拳、屈腕活动,术后4d做肘关节内收、外展和旋转运动,术后5d做肩部活动。切口愈合后,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增加肩部功能锻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目标,由易至难,逐日增加,早期适当的功能锻练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和淋巴引流代偿。功能锻练能减少患者患上肢水肿和肩关节受损的发生率[3-4]。

1.2.2 穴位按摩:观察组于术后第1天至拔管后第2天,用拇指点压按摩合谷及内关穴,并同时对患侧上臂外侧和内侧进行按摩,按压时需有一定力度,使穴位出现酸、麻、涨感觉为宜,频次为30次/min,患侧上臂内外侧按摩时间为5min。然后于术后第8周开始按摩肩部、胸部、背部,用空掌拍打肩井、中府及乳根等穴位[5]。每天早晚各1次,按摩时间15~20d。

1.3 疗效判定标准:症状体症完全消失,水肿消退达到或者接近100%,并可以自动活动为优;症状体症好转,水肿消退>50%,关节活动能力增强为良;症状体症好转和水肿消退程度达不到上述标准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501,P<0.01),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30,例数)

3 讨 论

患侧上肢淋巴结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4%~56%,有潜伏期长、病程慢的特点,会导致患侧出现麻木、疼痛及水肿等症状,进而引起感染和活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7]。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常见原因:①乳腺癌手术需广泛游离皮瓣、乳腺和腋窝脂肪淋巴组织,如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过大,则破坏上肢、颈部、胸部有限的淋巴交通;②手术加放疗比单纯手术者发生淋巴水肿的机会高,手术加放疗最容易形成慢性淋巴水肿,并促进淋巴水肿向纤维组织化转化[8]。部分轻度水肿能自行缓解,多数患者不能自愈,有的经治疗后仍不缓解,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9]。

临床上采用物理疗法和按摩对乳腺癌术后进行治疗。按摩能够促进组织液及淋巴液回流,减轻淋巴液的蓄积。术后第1天到拔管后第2天按摩合谷及内关穴,术后第8周开始按摩肩部和背部穴位,主要是为了缓解疼痛,疏通经脉,促进淋巴液回流,减轻上肢淋巴水肿,并减少上肢的不适。术前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避免产生焦虑和恐惧。术中应仔细操作,熟悉腋窝解剖,保留肋间神经,保护好头静脉,术后预防感染。放疗时防止皮肤发生炎症。做好术后功能锻练,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练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常规护理联合穴位按摩用于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能够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减轻水肿程度,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1] 朱弘艳.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J].安微医药,2013,17(1):107-108.

[2] 周月孝.宁波市江北区乳腺癌普查4787例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62-1163.

[3] 彭翠娥,湛永毅,王卫红.全人护理模式在老年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2):198-200,201.

[4] 陈海燕.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10,24(10):900-901.

[5] 胡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现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6):558-559.

[6] 王珊珊,徐波.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干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8):2113-2115.

[7] 冯俊岭.乳腺癌术后同侧上肢肿胀24例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2329.

[8] 陈国平.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J].河北医药,2011,33(5):686-687.

[9] 李荣荣,曹鹏,霍介格,等.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结水肿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1):102-104.

(本文编辑:赵丽洁)

2014-03-12;

2014-06-08

姜晓玲(1963-),女,河北唐山人,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从事肿瘤疾病护理研究。

R737.9

B

1007-3205(2014)06-0738-02

10.3969/j.issn.1007-3205.2014.06.046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淋巴患侧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更 正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富含脂肪及淋巴组织的冰冻切片制作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