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2014-09-11 16:12王俊杰
甘肃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教学语言生动数学教学

王俊杰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语言;生动;启

发;鼓励;幽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7—0110—01

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使学生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语言的艺术,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讲授语言的生动性

有些数学知识很抽象,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穿插一些幽默、生动的小例子,往往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和谐师生情感,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教学“长度单位的进率”时,我利用祖父、父亲、儿子、孙子四代同堂来比喻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大小关系。同时特别指出米和厘米是隔一代的“祖孙关系”,所以1米=100厘米。这样,学生在欢笑中掌握了长度单位的进位规律。

二、提问语言的启发性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有效的提问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不合理的课堂提问则会抑制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是否有效不仅仅取决于提问的内容,提问的语言是否具有启发性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

如,教学“乘法的意义”时,我让学生先计算6×6和6+6,之后让他们思考:两道题目运算符号前后的数字都是6,为什么运算结果不一样?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运算符号不一样。学生想明白之后,我继续让他们思考:为什么2×2和2+2结果都是4?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2×2和‘2+2都表示2个2相加,意义相同,运算结果也相同。”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说“4×4”和“4+4”两道题的意义。最后我归纳小结:两道题意义不同,所以结果也不同。通过以上三组典型例子的辨析,学生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这充分说明教师语言表达富有启发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评价语言的鼓励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握评价的时机,充分利用评价语言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出现时,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

例如,教学“找规律”一课时,教师在出示蓝猫和小新的图片后,让学生认真分析,进而找出第五位、第六位出场的是谁。学生答对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说:“你们猜得可真准!”这样一句赞赏,让学生找回了学习自信,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兴之所至,教师接着问:“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吗?”有了教师积极的鼓励,学生观察得更认真,以至于发现一个蓝猫,一个小新,又一个蓝猫,又一个小新……这时教师再来上一句“你真不简单!”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批评语言的幽默性

批评语言幽默化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避免了他们抵触情绪的产生,可谓一举两得。有时刚过完节假日,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堂纪律不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委婉批评,促使其改正缺点的目的。

例如,若发现有学生打瞌睡,则问他:“你梦见吃汉堡了吗? 味道怎样?”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教师达到了提醒的目的,学生又不会反感,可谓两全其美。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语言要幽默、委婉,这样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不致于产生逆反心理。

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科学、深刻、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励和鼓舞,进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逐渐爱上数学。

编辑:谢颖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语言生动数学教学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