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育初探

2014-09-15 09:32王倩倩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生活化小学数学

王倩倩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找到生活与数学的最佳结合点,实现数学的活学活用,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教学;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201-01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只有将数学还源于生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到世事洞明皆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喜爱数学,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努力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运用巧妙的数学语言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5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数学就在每个人的身边。

二、让学生的日常生活“数学化”

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须臾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多高呀?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三、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四、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五、数学作业设计生活化

教师应在日常学习中灵活引进一些实践作业。如在教学一年级“分一分”后,让学生回家以后,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用课上学到的方法,给它们分一分类,看一看有几种分法,并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又如在教学了“认识人民币”以后,让学生回去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店买东西,帮助爸爸妈妈和营业员阿姨算算帐,应付多少钱,实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回学校后和其他小朋友们交流。再如学完周长可以布置学生测量手帕一圈的长度。通过这样一些活动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六、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教学《长方形面积》一课后,让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一块地砖的长和宽,最后算一算客厅里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5元钱,一共需要多少钱?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拓宽了思路,更重要的是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

总之,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生活的价值,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继兵.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教研,2011(11).

[2] 成尚荣.构建生活的课堂[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