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2014-09-15 02:27崔春霞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摘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建设法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全程案例教学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提高建设法规课程的教学效果,为职业院校的教学提供一条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全程案例教学法 建设法规 教学改革

在国外全程案例教学法已被证明是一种对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很有用的一种方法,是一种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1,2]。通过全程案例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找到相应的法律条文,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及协作学习能力。我国高校对案例教学法研究的颇多[3-5],但对真正意义上的全程案例教学法研究的不多。所以作者认为有必要把全程案例教学引入到高职课堂上来。

一、当前高职院校建设法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但目前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讲授过多、学生实践环节太少,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以下简称建设法规)由于知识点庞杂且课时有限(目前是30个课时),在有限的时间内要介绍一系列法律法规(包括基本法律知识、建筑企业的资质、工程的发承包、工程合同、工程监理、工程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等领域),传统的教学只能是蜻蜓点水般地介绍,再加上授课过程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说教式、灌输式仍作为目前主要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师生互动,学生对法律法规条文的理解比较晦涩,不能与工程实际案例有效结合起来,有悖于高职院校办学初衷。

建设法规课程在很多高职院校是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开设的,学生从思想上对该门课程往往不够重视。而教师目前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经很难调动起来。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案例(即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 教师往往是先讲授一个知识点或一条法律条文,然后举一个或几个案例说明一下该知识点或条文的具体含义或具体应用,该方法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是案例教学,应当称之为举例教学法。举例教学法是先讲授知识点后,再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来进一步阐释理论。而案例教学法则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础和主线,通过师生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来发现蕴含在案例中的法律原理和理论,最后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归纳,引申出相关的法律条文。目前寻找案例的途径也主要是通过网络或建造师考试用书,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案例,并且案例之间相对独立,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连贯性,学生也很难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有系统性的掌握,而对法律条文的理解也只是只言片语、零零散散。

因此,在课堂上怎样做到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发展,即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焕发课堂的生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全程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全程案例教学法以一个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为载体,将该工程项目从前期筹备阶段到竣工验收阶段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件编成一系列案例,由此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并结合课堂教学主题,通过分析和讨论这些活生生的现实案例,帮助学生从中找出适用的法律条文,然后再结合工程实际谈法律条文的运用。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建设法规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 全程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全程案例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真正做到了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以一种更为生动活泼的形式“学法、知法、用法”。

2) 全程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更好地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建设法规课程理论深邃,条文繁多,而且实践性很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向学生传授了基本的法律知识,并没有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应用有效结合起来。而全程案例教学是通过师生对案例的分析,从而发现和找到相应的法律条文,再结合在工程实际中的运用,这样形成了“从案例到条文再到工程实例”,不仅很好的解决了理论教学脱离工程实际的弊端,同时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3) 全程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和检查教学效果

建设法规课程内容中的许多政策法规已经成为学生就业目标岗位群必备的核心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其重要性显而易见,这也正是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但对学生而言,他们学习这门课程,也就是为了修够学分,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全程案例教学法就能正确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全程案例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使该门课程不再枯燥乏味,还可以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全程案例教学,让学生参与分析案例,教师也能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并起到检查教学效果的作用。

三、全程案例教学法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是全程案例教学法可以顺利实施并取得较好效果的有效保证。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1)教师需要提前将下次课要用到的案例讲义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课下先进行预习。讲义内容可以包括:案例、有针对性的问题及参考文献。此环节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在设定问题的时候要有针对性,但同时应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学生则需要课前预习相关的教材及参考文献,以便对教师给出的案例及提出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这也是保证课堂实施的有效前提。

2)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和问题,选择学生代表发言,然后对各种看法进行点评、给出参考答案并解答学生疑问,最后对本堂课进行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此过程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对本案例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有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还要对相关的法律问题有相当的了解,才能对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顺利做出解答。此外,要求教师对课堂节奏有较好的掌控能力,对每项活动的时间安排要合理。在此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起到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又由于法律知识的特殊性,同一事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处理方法,因此教师要告诉学生教师给出的答案也只是作为参考,也许并不是唯一答案,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各取所长,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

3)课程考试形式建议采取卷面考试与课堂成绩相结合的方式[6]。笔试成绩占40%,课堂成绩占60%,这样不仅能够克服单纯卷面考试的弊端,又能够把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四、结语

全程案例教学法只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建设法规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只有不断地对课程进行思考和改革,才能使课程成为有特色、重实践、应用性强的优秀课程,才能更好地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基金项目: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度院级教研教改项目(项目名称:全程案例教学法在建设法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GE201201,主持人:崔春霞)

[参考文献]

[1]祝磊.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历史演变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长沙大学学报,2008,22(3).

[2]张翔.案例教学法及其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

[3]蔡斌.全程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建筑法规》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4]陈颖.全程案例教学模式构建——一种高职高专法律教学模式创新[J].广西教育,2010.10.

[5]张润莲 张向利 叶进.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8.

[6]陈耀敏.高职高专教育考核办法的[J].职业技术教育,2007(2).

(作者单位: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 浙江 杭州)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