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媒体“群化”企业文化

2014-09-18 23:43万金锋
人力资源 2014年8期
关键词:微信信息建设

万金锋

近年来,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改变着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更便捷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渠道,也为企业营销、品牌推广等领域提供了广阔平台。但是,无论营销还是品牌推广,其针对的群体大多为外部领域,对以员工为主体的内部客户关注度尚不够高,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新媒体的应用十分不足。笔者以厦门某大型国有集团对新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为例,探讨如何运用新媒体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效果。

新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优势

新媒体是基于计算机、通信、数字广播等技术,通过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网络,以手机、掌上电脑等设备为终端的媒体。新媒体的出现最大限度地拉近了时空的距离,强化了受众群体的互动性,使得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信息传播“同群化”,受众更具针对性。

“双因素理论”告诉我们,激励员工,既要重视“钱”的因素,又不能忽视工作设计,这其中就包括以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理念、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新媒体能在短时间内动员更多的受众关注某一信息或话题,形成强大的媒体效应。若将新媒体运用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必能促进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提升工作效率。

新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拉近员工与企业的距离

当下,80后、90后员工成为职场骨干,而他们恰恰是对新媒体最为热衷的群体。在企业中充分利用新媒体,能使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元,同时,使员工第一时间接收到丰富的企业文化信息,并且可以在其“朋友圈”中传播,大大拉近企业与员工间的距离。

新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团队氛围

现今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与人较少能够静下心来坐在一起交流思想。而新媒体在企业和员工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通过高效互动,领导可与员工直接沟通,听取员工的意见和要求,有利于改善员工关系,打造和谐团队,拉近距离,凝聚人心,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新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新媒体可以让基层员工与领导、同事更方便、快捷地交流,化解负能量,释放正能量。同时,员工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微网站等载体,及时了解企业信息,发表自己对企业决策和政策的看法,和管理者一起完善和丰富企业文化,使员工感觉到被尊重、受重视,带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新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危机事件公关

过去,企业发生危机事件,无法快速将真实情况广而告之,导致负面信息、小道消息甚至虚假信息蔓延,影响团队稳定。利用新媒体,可以及时澄清事实,正确引导舆论,稳定人心。

新媒体带活企业文化建设

厦门市直属的某国有企业集团,员工超过1万人,拥有不同业务板块的子公司数十家,是由多个大型企业整合组建的大型国有集团。集团组建后,梳理确立了“创见、敢为、协动、超越”的核心价值理念,并努力将这一文化理念传递到各个所属企业。

然而,由于所属各企业发展历史各异,文化也有明显差异,想要统一并不容易。另外,各个企业办公地点较为分散,甚至跨越多个省份,传统的内刊宣传和集中组织活动变得更为困难,企业文化建设效果也不明显。此外,企业间、员工

间互动平台较少,互动交流不多,有的企业征集意见、员工反馈问题甚至还以纸质意见箱的方式进行,效率低,效果不佳。

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新媒体的特点,集团尝试利用新媒体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部分困难,成效显著。其关键实施环节如下:

建立新媒体应用小组

运用新媒体,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媒体、既懂市场又懂企业文化建设的综合型人才。集团建立起由人力资源、品牌、信息化、市场运营等部门负责人及骨干员工组成的应用小组。一方面集思广益,充分发掘新媒体在企业应用的潜在空间。另一方面,不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提升新媒体的运营和管理水平,使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真正发挥实效。

实现媒体传播多样化

目前,许多企业内部传播媒介多侧重于纸质内刊、墙报和公司网站。这些媒介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多年来对企业的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丰富和延伸了传统媒体的功能,正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

在新媒体应用方面,笔者通过某问卷调查网站,对厦门市部分企业“最主要的企业文化宣导媒介”进行了调查(如图1)。从图1来看,目前绝大部分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宣导平台,超过一半的企业已在尝试使用微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深入分析后发现,微博、微信应用度较高的多为餐饮类企业,且多用于营销,相当一部分企业开通了新媒体平台,但更新频率较低。

而在另一项调查中,笔者专门对调查对象的年龄段进行了区分,令人惊讶的是,无论是60后、70后、80后,还是90后员工,他们普遍认为,新媒体更适合作为企业文化宣导的主流媒介。

所以,企业要在传统媒体形成的受众基础上,搭建好新媒体平台,既与传统媒体共享资源,又延伸新媒体功能,使之成为凝聚员工、听取民声、引导舆论的新工具。

为此,该国有企业集团开通了官方微博和微信,建立诸如“80后管理人员”、“篮球爱好者”等QQ群,按程序进行认证并邀请相关员工关注。同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将传统刊物上的信息、企业新闻、文化理念、工作感悟、生活小贴士等及时发布,与员工有效互动,使微网站成为企业文化宣导的重要渠道之一。

与经营管理紧密结合

很多企业的文化宣导仅停留在文字或宣传画上,新媒体时代,企业应结合实际,将企业文化“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引领员工成长。

该企业集团将办公平台与企业文化建设平台集中整合,借助微信开放平台开发终端应用,合作伙伴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咨询业务,员工则可通过移动终端办理内部审批手续,互发信息,还将企业文化信息通过微博、微信即时共享,将企业文化建设有效融入业务和办公流程。通过多样化潜移默化的信息传播,企业的文化理念和员工的价值观逐步融合,相互促进,趋向共赢。

与员工培训有机结合

提升员工综合文化素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新媒体恰恰为提升员工文化素质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通过新媒体,员工可以获得海量信息,随时随地学习感兴趣的知识,与其他学习者交流,自由发表见解。

借助新媒体,建立员工在线学习和分享平台,企业将重要的业务、管理技能和理念针对性发布,将培训视频通过应用平台共享,还经常邀请员工参与讨论,甚至课后小测试等都可以手机在线完成,简便高效。

注重日常维护与管理

新媒体的维护与管理是目前许多企业的短板,微博、微信开通时大张旗鼓,没过几天就停止更新,有人询问却无人应答;网站初建时轰轰烈烈,上线后却很少更新;QQ群开通时讨论热烈,几天后管理人员就开始“潜水”。而面对呈几何爆炸式增长的新媒体信息,几天不作更新,就会使员工淡忘企业平台,转而关注其他信息,平台建设效果堪忧。

笔者在对已开通微博的企业更新维护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超过40%的企业微博开通后极少更新(见图2),几乎所有企业都没有统一的内容更新规范,全凭管理人员个人去更新维护。

针对这一情况,企业应建立信息更新管理机制,将新媒体的更新维护和管理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相关岗位考核当中,还根据不同信息类别规定发布时限和发布频率。除了专职企业文化建设人员,企业还安排行政、人力资源、品牌等关联岗位人员轮值,每人负责一天或一周,同时建立活跃度竞赛排名规则,鼓励成员间相互赶超,提升新媒体关注度和互动度。

企业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内容应反映企业定位和形象,公布企业动态,同时兼顾个性化、趣味化和实用化。内容选题很重要,内容单一会显得枯燥,内容太多又显得繁杂没有重心,因此,在选择内容时要先确定核心定位,再围绕这一核心来丰富内容。

运用新媒体应坚持四项原则

建立监管机制,防止泄露机密

新科技的发展大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企业在运用新媒体的同时,要建立信息监管机制,做好服务器等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机密信息泄露。

建立筛选标准,防止鱼龙混杂

由于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常常有企业网站或微博被恶意造谣者留言,这类留言充斥着谎言甚至是毫无理性的胡言,处理不及时会影响企业形象,虚假信息也会使平台的可信度大大降低。企业应建立信息筛选机制,及时发现并分类处理。当然,对于确有理由的批评,要及时解释说明并跟踪处理。

坚持传承创新,防止舍本逐末

运用新媒体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既要善于运用新媒体,也要注重继承和发扬长期以来形成的好的机制和方法。任何媒体都无法取代人与人的直接交流,不能因为有了新媒体,就忽视了传统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绩效面谈机制、开放日机制等不但要坚持,还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多措并举,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

坚持以人为本,防止脱离实际

企业文化建设方法的“群化”创新,根本目的是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如果仅仅是为了赶时髦、做秀、摆花架子而随便转载几篇文章,不但发挥不了新媒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反而令员工反感,久而久之会影响企业在员工心目中的威信。

总之,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企业已置身于新型网络传媒环境之中,要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运行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实施企业文化战略,不断更新经营和管理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既不丢根,也不守旧,使企业文化生生不息,从“人治”走向“法治”乃至“文治”,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责编/张晓莉

猜你喜欢
微信信息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