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墨菲定律的“诅咒”

2014-09-18 23:50毛世英
人力资源 2014年8期
关键词:莎莉墨菲定律

毛世英

何为墨菲定律

你是否曾经或正在疑惑自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本想早点起床上班,睁开眼却发现睡过了;本来约好今天与客户签合同,没想到对方却在最后时刻变了卦;开车时看见前面两车刮碰在一起,暗自窃喜倒霉的不是自己,可转眼爱车就与前车发生了更严重的刮碰……这类现象就是通常所说的墨菲定律: “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是美国某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1949年,他参加的一次火箭减速超重实验因仪器失灵发生了事故。该实验是将16个火箭加速度计悬空装置在受试者上方,当时有两种装置方法可行。不可思议的是,这16个加速度计竟然全都被一位工作人员装在了错误的位置上。由此,墨菲开了一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这句话在几天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被人引用,随后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并被人们引申成多种形式,诸如:“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选择,而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凡事可能出岔子,就一定会出岔子”;“你越清楚厄运的危害,你越不知道它何时降临”;“越怕出事,越会出事”……

与通常教科书中的科学定律相对比,墨菲定律的表述有着两方面突出特点:

将概率性表述说成确定性表述。哲学家认为,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但根据科学常识,可能性、或然性转变成现实性需要特定条件,墨菲定律的许多表述却忽视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条件,或将其标准大大降低,从而将概率性表述说成确定性表述,将必然性等同于或然性。

主体因素直接介入。科学定律一般是在尽可能排除主体因素的干扰下,对客观事件的发展规律所作的纯客观阐述。墨菲定律的许多表述则明确带着主体干预因素,如担心、害怕、盼望等心理因素,或是个人的坏毛病、坏运气等行为因素。就此来说,墨菲定律不应被视作传统的科学定律,而应被看作一种心理学定律。它揭示的隐患或意外因素,不仅存在于外界,更多地出自人的心理及相应行为中,即使是外界意外因素的作用,也与主体的心理因素关系密切。事实上,“越怕出事,越会出事”的表述就是在形容一种对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之事的恐惧或担忧,一种展现负面心理暗示作用的心魔。如果人们常被这种心态侵扰,人为发生事故的“小概率”很可能立即无条件地变成“大概率”。

墨菲定律 VS 莎莉定律

现实中,人们大都从心理层面理解和运用墨菲定律。例如,据韩国《亚洲经济》报道,2013年7月,韩国就业网站CAREER面向924名韩国上班族进行了“职场内部墨菲第一定律”的网络在线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位居第一的墨菲定律是“如果哪天下班和朋友有约会,那么往往当天要加班到天黑”,有高达24.8%的上班族投赞成票;位居第二的墨菲定律是“本来已经迟到了,可是公交车和电梯迟迟不来”,占投票率的17.8%。“有很急的业务需要与对方通话时,对方往往占线或不在公司”、“工作忙碌之余开个小差,往往

会被领导发现”等也名列前茅。由此可见,韩国职场人将对墨菲定律的理解放在心理愿望与客观实际相冲突和背离方面,这大概也是墨菲定律能在人们心中产生共鸣的最大原因。

墨菲定律说明的是主观担心的事必然向坏的方向发展,体现出一抹悲观色彩。然而从辩证法对立统一的角度看,也应该存在与墨菲定律的描述相反并体现积极乐观意义的定律,这就是所谓的“莎莉定律”(Sallys Law)。它源自电影《当哈利遇上莎莉》中女主人公几经波折终于迎来快乐结局的故事,后被用来形容那些很多意想不到的坏事情的发生却能将事情引导到积极的方向去的现象。韩国就业网站CAREER在对上班族进行墨菲定律调查的同时,也对莎莉定律进行了在线调查。结果显示:“每次迟到,领导却都不在工作岗位”的投票率占34.3%,位居第一;“有时故意出门很晚,却总是早早到达公司”的投票率占32.9%,排名第二;第三名是“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往往第二天就是发工资的日期”。

跟“越怕出事,越会出事”说再见

“墨菲定律”是一种客观存在。弱者把它做为失败的借口,而强者则把它做为警钟。要在企业管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防范墨菲定律可能导致的恶性后果,我们必须从行为、技术、机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入手,而对其在思想心理上的重视无疑要放到首位。

杜渐防微,严防隐患。小的隐患若不消除,就有可能扩大增长,其造成事故的几率也会慢慢增加。这对于巨大、复杂的技术系统来说尤为可怕。如此导致的现实悲剧并不少见,如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仅73秒时就爆炸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丧生。后经调查发现,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的密封橡胶圈失效。而在前几次飞行时,美国航天局已经发现橡胶密封圈有移位、腐蚀或烧坏的情况,并把它列为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但还未来得及付诸实施,悲剧就发生了。再如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途中坠毁,7名宇航员罹难,后经专家多年的调查发现,泡沫材料安装过程有缺陷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正所谓“魔鬼在细节”,要防范事故发生,就须察微见细,慎终如始,战战兢兢,如覆薄冰。

看淡压力,持平常心。因面临压力太大而心态失常,这是导致悲剧发生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美国著名的高空钢索表演者瓦伦达,多年表演从未出过事故,但在一次关系个人及演技团声誉的重大表演时,面对社会名流,他却从10米高的空中摔下来丧命。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次一定要出事。这之前的每次成功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的事件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而这次上场前他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心理学家把这种为达到目的而患得患失的心态命名为“瓦伦达心态”。可以说,瓦伦达的失利就在于他在成功目标的巨大压力下出现了“心魔”——只想成功,害怕失败。结果是越担心越紧张,终致动作失常而出事。这种“瓦伦达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应验”了墨菲定律。

守正安分,不图侥幸。侥幸心理是一种不想遵循客观规律、只想依靠机会或运气等偶然因素实现成功愿望或消灾免难的心理。它使得人们投机取巧、明知故犯、不讲因果、不守规则,变得懒惰懈怠、好走捷径。因其只依赖偶然因素,所以它必然不遵循因果规律,轻视或放纵隐患,在现实中往往如墨菲定律预言的那样事与愿违。据公安部门的一个分析显示,全国发生的安全事故中,有70%-80%的案件都是人们的侥幸心理造成的。就如同妄想一夜暴富的赌徒,其失败往往是必然的,即便侥幸成功,往往也是昙花一现。治疗这种侥幸心理的有效方法,就是安分守己、坚守正道,未雨绸缪、周密计划,坚信辛勤的付出终会收获丰硕的成果。

自信积极,正面暗示。墨菲定律主张的“越怕出事,越会出事”,在心理学上有一定根据,即负面心理暗示会对人的心态及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类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其大脑往往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图像,并暗示他向着其恐惧的方向行动。要打破墨菲定律的“诅咒”,就要有坚定的自信,稳定的心态,积极的心理暗示,以肯定式的语言做表述,对自卑感等负面情绪或不良念头采取零容忍策略,一旦察觉立即打消。即便遭遇挫折,也要有“尽人事听天命”的觉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勇敢应对,始终以正面、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 责编/王奇

猜你喜欢
莎莉墨菲定律
你找的是哪个墨菲
黎笑:用创新引领增长,用专注稳步前行
哪个墨菲
第16名也很优秀
第16名也很优秀
倒霉定律
我们走吧
《无处不在的墨菲定律》
耐人寻味的定律
食堂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