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在肝脏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2014-09-19 01:1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23期
关键词:定性符合率B超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藕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无锡 214153

B超在肝脏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王惠娟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藕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无锡 214153

目的:总结分析B超检查在诊断肝脏血管瘤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B超检查进行诊断,对照组则实行CT诊断。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符合率及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试验组38例(95%)诊断符合,2例不能作出定性诊断;CT平扫诊断符合31例(77.5%),实施增强扫描后增加至37例(92.5%),全部检出病例均能作出定性诊断。B超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T平扫(P<0.05),但与CT增强扫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CT增强扫描在诊断肝脏血管瘤时,均有较高诊断符合率,但CT的特异性更高,临床可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可获得更好的诊断效果。

B超;CT;肝脏血管瘤;诊断符合率

肝血管瘤(Hepatic hemangioma,HHE)是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发生率约为0.4%~7.3%。早期肿瘤直径小,无典型的临床症状,不易于诊断。目前,用于诊断肝脏血管瘤的影像检查主要有CT、B超、MRI、肝血管造影等,这些影像检查对HHE的诊断及鉴别HHE与其他占位性病变有重要的意义。其中CT与B超检查费用相对较低,且能多次重复检查,较适合基层医院[1]。本次选择8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B超、CT检查,比较二者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8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均在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男46例,女34例,年龄29~72岁,中位年龄(43.6±4.1)岁。无症状者48例,均在健康体检中检出。有肝部疼痛者12例,上腹部不适20例。入院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肝脏血管瘤。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定期分别给予B超检查和CT检查。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设备及检查方法 试验组采用日立EUB-2000 B型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为3.5MHz。对照组采用PHIL-IPS 6层螺旋CT机进行检查,增强扫描剂采用北京双北碘海醇,35gI/100ml,增强扫描所用剂量约为80~98ml,注射速度是2.5~3ml/s,患者先实施平扫检查,再进行三期增强扫描,层厚选7.5mm。

1.3 观察指标 ①详细记录两组诊断的符合例数,并算出诊断符合率;②观察影像表现特征。

2 结果

2.1 两组的诊断符合率比较 试验组共有38例符合诊断,占95%,有2例不能作出定性诊断;对照组实施CT平扫检查中,诊断符合31例,占77.5%,实施增强扫描后增加至37例(92.5%),全部检出病例均能作出定性诊断。B超诊断符合率与CT平扫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5),但B超诊断符合率与CT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98,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结果对照

注:与试验组比较,*P<0.05。

2.2 影像表现特征 试验组B超图像表现:33例图像表现为强回声团,16例多发,17例单发,回声团呈不规则状或圆形,轮廓较清晰,内部分布均匀,四周无声晕,部分病例内部呈现筛网状回声,病灶后方没有明显的增强效应;7例图像表现为低回声团。回声团轮廓清晰,但内部不均匀,2例声团四周有明显声晕,有类似牛眼征改变[2],这类声像图难以做出定性诊断。

对照组的CT平扫图像表现特征:平扫表现出低密度影(排除脂肪肝患者),密度较均匀,病灶的边缘清晰光滑,超过4cm血管瘤内部密度更低;增强CT扫描时,可见早期病灶的边缘表现为高密度强化,继续进行增强扫描,延迟扫描可见病灶呈等密度充填,病灶位置的增强密度逐渐减退,3cm以下病灶无明显增强效果。

3 讨论

肝脏血管瘤属于良性肿瘤,发病率较高,血管瘤多呈现海绵状[3]。大部分病例早期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多在健康体检中发现。超声、CT血管造影、MRI都是可靠的诊断方法,但B超因简便、费用低、可持续检查等特点,临床应用更普遍。然而,B超对于不典型的声像图,例如肝脏疾病较严重者或表现出低回声团的病灶时,很难作出定性诊断。CT扫描则能够根据血管瘤的特殊结构,在增强扫描的条件下,可对病灶的血供情况进行明确区分,对疾病能作出定性诊断,诊断特异性较高[4]。但CT检查的费用相对更高,辐射也较大,不适宜多次反复检查[5]。

本组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B超、CT检查,结果B超诊断的符合率比CT平扫要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的诊断符合率也明显高于CT平扫检出率(P<0.05),B超与CT增强扫描的诊断符合率比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2例无法做出定性诊断,对照组全部检出病例均能做出定性诊断,表明B超与CT增强扫描对肝脏血管瘤的检出率均较高,但是CT更具特异性,鉴于二者的优缺点,B超适合普查,CT适合确诊,二者综合应用,可获得更可靠的诊断效果。

[1]吴青山.72例不典型肝血管瘤的CT表现[J].黑龙江医学,2010,34(4):288-290.

[2]陈晓阳.肝血管瘤超声图像特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98-99.

[3]冯海玲,郝娟.56例肝血管瘤的B超诊断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6):87.

[4]康龙山,杨昆,卢荣靖.肝血管瘤的CT影像学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6):829-830.

[5]赖智敏,温书泉.B超与CT对肝脏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比较[J].海南医学.2010,21(7):105-106.

王惠娟(1970-),女,汉族,大专,主治医师。

R445.1

A

1007-8517(2014)23-0084-02

2014.09.04)

猜你喜欢
定性符合率B超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应用
分裂平衡问题的Levitin-Polyak适定性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现代主义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进步”之定性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写字的尴尬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