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在196例肝病患者中的检测分析

2014-09-19 01:1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23期
关键词:肝炎肝病白蛋白

1.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医院检验科,广西 柳州 545001;2.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柳州 545002

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在196例肝病患者中的检测分析

柯柳华1孙一帆1潘红梅2

1.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医院检验科,广西 柳州 545001;2.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柳州 545002

目的:了解血清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ALB)的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揭示前白蛋白在临床应用方面的重要性。方法:前白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白蛋白采用溴甲酚绿比色法分别对196例各种类型的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的PA、ALB进行检测,比较各型肝病PA与ALB的降低率。结果:PA在各种类型肝脏疾病中均有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A值较ALB值更灵敏地反映肝病患者肝功能的损害程度。

前白蛋白;白蛋白;肝脏疾病

肝脏是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合成的场所,在肝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时,可引起其浓度的改变。为了进一步探讨血清前白蛋白与白蛋白评价肝功能损害上的敏感性,本文分别检测196例各类型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前白蛋白与白蛋白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6例肝脏疾病患者均来自我院脾胃病科已确诊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24例,女性72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4.5±4.2)岁。196例患者中,急性黄疸型肝炎25例,慢性肝炎60例,肝硬化56例,原发性肝癌55例,均经临床确诊。对照组42例均为我院体检中心无肝病史的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2.8±4.8)岁。

1.2 检验方法 ALB采用北京科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试剂盒,单一试剂,测定原理为溴甲酚绿比色法。PA测定采用芬兰Orion诊断公司试剂盒,双试剂,测定原理为免疫比浊法。所用仪器均为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分析测定。

2 结果

2.1 各类肝脏疾病患者PA、ALB测定结果 除了慢性肝炎组ALB外,其余各组PA、AL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组PA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组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PA、AL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见表1。

2.2 各类肝病患者血清中PA和ALB降低率比较 结果显示,肝病组的PA均有显著性下降,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PA下降幅度尤为显著,其幅度与肝病受损程度呈正相关。ALB降低幅度不如PA明显,慢性肝炎降低幅度较小,仅为4.06%,而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降低幅度相对较大。具体见图1。

3 讨论

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器官,是血浆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肝脏出现病变时,均可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导致各种血清蛋白浓度的改变,并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加强[1]。血清ALB在肝细胞中合成,能反映肝细胞的受损情况,但其半衰期较长(15~19d),即使肝脏停止合成ALB,8d后外周血中的ALB浓度也仅降低20%[1]。血清前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主要特点是在体内半衰期短,只有12h,比ALB半衰期明显短,是反映体内蛋白质更新转换的良好指标[2],因此,在检测肝脏疾病时较ALB更加敏感,且较少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尽快判断患者的肝脏受损程度;而ALB则受到患者肠道、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制约[3]。

表1 各类型肝病患者血清PA和ALB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本组资料显示,肝病组PA、ALB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降低。PA下降幅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从病程角度来看,各种肝病都会发生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纤维化,但由于肝癌时除了肝脏合成蛋白减少,还因肿瘤本身就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且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均已处于肿瘤中晚期,病情严重[4],因此PA下降会更显著。ALB在各肝病组中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慢性肝炎组降低幅度较小,其ALB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急性肝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幅度较大。这可能是由于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及炎症持续时间较长,加上肝细胞有较强的再生能力,所以被破坏的肝细胞可以很快被新生的细胞替补,ALB因半衰期长等原因尚未发生明显变化,而PA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半衰期比ALB明显短,且PA在血清中的含量比ALB少,当肝脏受损伤,蛋白质合成同步受影响时,PA表现为下降很明显,而ALB却变化不明显。

综上所述,PA可作为肝脏疾病早期肝功能损伤的敏感性指标,通过对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的动态检测,对病情的判定、指导治疗、评估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周志宏,袁平宗,殷运忠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在肝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159.

[2] 白评.血清前白蛋白在乙肝患者血清中含量的探讨[J].福建医学杂志,2001,23(2):107-108.

[3] 黄建锋,张晓琼,邓德坚.慢性肝病中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 志,2011,10(8):589.

[4]张慧.肝病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9):1043.

柯柳华(1970-),本科,主管技师。

R446.11+2

A

1007-8517(2014)23-0092-02

2014.09.08)

猜你喜欢
肝炎肝病白蛋白
《世界肝炎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