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对40例超低位直肠癌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4-09-19 01:1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23期
关键词:保肛全程肛门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四川 南充 637000

全程护理对40例超低位直肠癌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

杨华马华严正蓉罗莉谢妍柏丹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四川 南充 637000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管理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超低位直肠癌拟行保肛术的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予以全程护理管理模式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肛门功能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肛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全程护理管理;超低位直肠癌;肛门功能恢复

近年来直肠癌发病率明显增高,而我国又以中低位直肠癌为主。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中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达75%~95%,但部分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差,以致保肛术达不到预期效果,这部分病例尤多见于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本文将全程护理管理[1]理念应用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中,研究发现,全程护理管理可促进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明显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超低位直肠癌拟行保肛手术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6例,女性39例,年龄26~74岁,平均(51.74±11.46)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6例,初中及中专48例,高中及大专15例,本科及其以上7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无护理管理小组建立,按照病人入院到出院常规护理管理,科室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出院后随访时间不够,无病人信息连贯收集。实验组给予全程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建立护理管理工作小组并组织人员培训,护士长任小组组长,由4名高年资护理人员担任组员,其他护理人员为辅助护士,进行相关专科护理知识培训,共同完成全程护理管理。

1.2.1 术前护理 患者决定手术后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告知保肛会产生一系列负性反应,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成功的病例,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护士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配合医生治疗。遵医嘱做好肠道准备,术前三天进食软食,术前一日口服磷酸钠盐45ml兑水750ml,使其排便至清水样便。术前一日用抗菌皂清洁手术野皮肤和肚脐,术晨再清洁一遍。术前1h剃除肛周毛发和手术野毛发。术前半小时至1h遵医嘱用抗菌药,术前30min放置尿管,无梗阻情况可不放置胃管。

1.2.2 术后护理 ①一般护理:按全麻术后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引流液量、颜色及性质;保证每日补液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呼吸道管理,术后鼓励病人咳嗽、排痰,练习深呼吸,协助其翻身、拍背,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②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其通畅,防止扭曲、受压,翻身时防止滑脱,接上防逆流引流袋,定时挤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尿管留置时间为一周左右,注意早晚冲洗会阴,每日清洁尿道口两次,术后3~4d夹闭尿管,3~4h开放一次,训练膀胱功能。③术后活动:鼓励患者尽早活动,术后1d床上翻身,双下肢背屈运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2d协助下床活动,防止肠粘连。④饮食护理:术后肛门排气后先饮少量温开水,第2d进食流质,第3d半流质饮食,逐渐改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避免生冷刺激性饮食,少食产气饮食。⑤排便护理: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可能损伤部分肛门内括约肌,降低患者控便能力,排便次数增加,多数患者肛周皮肤发红、瘙痒。协助患者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洗净,擦干肛周皮肤,均匀涂上护肤粉再外涂皮肤保护膜2~3遍[2]。术后一周教会病人缩肛运动。其方法是:患者取坐位,站立位或平卧位,放松大腿、臀部和腹部肌肉,同一时间收缩肛门、阴道、尿道周围,令盆底肌肉向上、向内收缩。维持5~10s,然后放松10s,每天至少训练50次,并向患者强调锻炼的重要性,以促进肛门功能尽快恢复。⑥扩肛护理:扩肛可促进肠蠕动和粪便排空,防止吻合口狭窄,术后1周开始扩肛,充分润滑指套后顺着解剖方向将示指轻轻插入肛门,停留3~5min,每天1~2次。⑦出院后护理:出院时教会病人缩肛,扩肛运动,术后1月后开始用温水(37~38℃)100ml定时灌肠,强调其重要性:一方面可刺激盆底肌肉收缩,有效控制大便[3];另一方面可排除肠道内积气、积便,减少肛门括约肌刺激,减少大便次数;更重要的是超低位直肠癌保肛后排便反射受损[4],定时灌肠可达到建立排便反射的作用,提高控便功能。

1.3 肛门功能评估

1.3.1 资料收集 指导患者记录排便日记,包括自主排便情况和失禁情况,大便次数,大便有无急迫感,能否区别排便和排气,饮食情况,灌肠情况等。分别于术后并于3月、6月收集患者排便日记。

1.3.2 肛门括约肌功能分级评价标准 肛门括约肌功能评价按Wiciams标准[5]评级:A级为固体、液体和气体控制良好;B级为固体和液体控制良好,气体失禁;C级为固体控制良好,偶尔液体失禁;D级为经常液体失禁污染衣裤;E级为经常固体、液体失禁。A、B、C级为功能良好。D、E级为功能不良。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PPMS 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3个月、6个月肛门功能改善情况 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肛门功能良好者31例,显著高于对照组21例;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肛门功能良好者36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0例,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肛门功能的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肛门功能的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全程护理管理是经过系统的专业护理知识培训,以评估为基础,干预为核心,疗效为重点,遵循整体护理程序,有效避免传统护理中以经验为指导的护理盲目性,且实行从入院到出院以及出院后家庭访视全程管理干预,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及时掌握并满足患者的需求,使其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并学会自护,使护理工作得以延续。而常规的护理模式是被动地执行医嘱和基本护理操作,未能进行有效护理疏导、社会支持、健康宣教、延伸护理服务等干预措施,对患者术后康复影响相对较小。本研究首次将全程护理管理理念应用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结果显示全程护理管理有助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功能恢复。

[1]宋爱东.全程护理干预对老年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199-200.

[2]已莉,任莹坤,赵玉州,等.水胶体敷料用于改善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刺激症状[J].护理学杂志,2009,24(20):32-33.

[3]郑美春,温泳珊,王玲燕,等.对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实施盆底肌肉锻炼改善排便功能的护理[J].当代医学,2009,15(36):107-108.

[4]Kakodkar R,Gupta S,Nundy S,et al. Low anterior resection with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for rectal cancer functional assessmet and factors affecting outcome[J].Colorectal Dis,2006,8(8):650-656.

[5]Williams NS,patel J.George RD,etal.Development of an electrically stimulated neoanal sphincter[J].Lancet,1991,38:1166-1169.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课题(120289)。

杨华,女,本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R473.6

A

1007-8517(2014)23-0124-02

2014.09.03)

猜你喜欢
保肛全程肛门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功能及改善方法的研究进展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肛门瘙痒不能挠
直肠癌手术,保肛和造瘘应该如何选择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保肛的危险因素分析
手工制鞋全程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