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术130例中的应用分析

2014-09-19 01:1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23期
关键词:整体心脏评分

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江西 吉安 343000

整体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术130例中的应用分析

黄菁

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江西 吉安 343000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心脏介入术患者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0例。观察组行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SAS)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分别有4例、26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焦虑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

心脏介入术;整体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心脏介入术是一种新型的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技术,其介于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之间,与纯外科手术相比,心脏介入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以及安全性高等优势,但其作为一种新型术式以及有创的治疗方法,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必不可少。本院近年来对130例行心脏介入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行心脏介入术的患者260例,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禁忌症,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0例。观察组男性87例,女性43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7.2±5.1)岁,其中冠心病患者54例,风湿性心脏病3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3例,其它心血管疾病16例;对照组男性80例,女性40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5.6±5.3)岁,其中冠心病患者60例,风湿性心脏病3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6例,其它心血管疾病12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心脏介入术常规护理,包括术前了解患者病史资料,配合医生完成术前检查,签署术前同意书,遵医嘱为患者使用抗生素和碘过敏试验等以及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和体位护理等;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给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

1.2.1 介入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心脏介入术作为一种新型术式,患者对其疗效以及安全性存在疑虑,从而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产生影响[1],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针对患者的疑问给予解答,并向患者介绍介入治疗的有关知识,包括其优越性以及安全性等,消除患者顾虑;充分运用家庭支持系统给予患者支持,以增强其治疗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配合度。②充分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各项检查,确保患者符合手术适应症[2];术后指导并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屏气以及床上排尿排便的方法,并向患者说明该项锻炼的重要性,提高患者依从性。

1.2.2 介入后护理 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穿刺点处用1kg左右的沙袋给予固定6h,同时术侧肢体制动12h,此时患者易出现背痛难忍的情况,但是应向患者强调此体位的重要性,提高患者耐受力[3];加强穿刺点的观察,重视患者主诉,询问患者有无疼痛,并注意观察有无皮下出血、感染、血肿等异常情况发生,检查两侧股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给予标记,以便检查记录;对发生尿潴留患者应及时给予导尿,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术后指导患者早期踝关节和趾关节活动;鼓励患者术后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的排除,并严格记录患者尿量;饮食方面告知患者术后即可进行清淡易消化饮食,并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优质蛋白等,以保证体内必要营养需求;一般于术后4h拔除鞘管,在拔管前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嘱患者排空膀胱,护理人员备好所需药品以及器械,如阿托品和除颤仪等,以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的发生[4]。

1.3 观察指标 ①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5]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状况进行评分,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高;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2.1 焦虑状态比较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减少(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仅4例(3.1%),患者出现轻微穿刺部位出血(2例)、尿潴留(2例)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共26例(20.0%),患者发生穿刺部位出血(10例)、血管闭塞(7例)、尿潴留(6例)、血管再狭窄(2例)和静脉血栓(1例)等并发症。其中穿刺部位出血处理应用药物包扎止血,尿潴留经导尿后症状消失,血管闭塞采用冲洗方法处理,血管再狭窄采用药物洗脱支架进行处理后痊愈,静脉血栓为患者抬高患肢,应用湿热敷处理,待疼痛消失后指导患者下床活动,经上述处理后缓解。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整体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并把护理程序系统化的运用到临床护理中,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支持,保证患者享受到最佳护理。在本研究中,笔者将整体护理模式应用到心脏介入术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介入前和介入后的整个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水平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且与仅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整体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这对更好的保证手术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凤云,刘文彩,郑祥梅.心理护理干预在防治心脏介入术并发症中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8):75-76.

[2]金萍.心脏介入手术整体护理干预观察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7):1668-1669.

[3]张玉红.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3(23):221-222.

[4]阮丽敏,王小英,宾庚玲.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1):1994-1995.

[5]王征宇,迟玉芬.焦虑自评量表(SAS)[J].上海神经医学,1988,13(2):187-188.

R473.6

A

1007-8517(2014)23-0136-02

2014.09.13)

猜你喜欢
整体心脏评分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我给爸爸评分
心脏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