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阳光”洒向放学后

2014-09-25 16:45王楠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放学青少年

王楠

一、 三点半放学后孩子去哪儿

当前,为了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很多城市的小学一般是下午3点半放学,而家长却要到下午5点半以后才能下班,由此使得许多家长不得不面对学生看护上的“空档期”。下午三点半放学原本是为了“解放”孩子,但相关“配套”跟不上,反而形成了一个让不少人焦虑的社会问题。

面对社会广泛呼吁的“3点半难题”,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开始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相继出台破解“3点半难题”的新政。比如有的地方开始推行课外活动计划,拟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课外时间安排音乐、科技、体育等活动。同样,有的专家学者也提出可以在上午完成基础性的国家课程,下午开展以各类活动为主的拓展性、选择性的学习,以此真正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利用3点半后放学时间开展体育、艺术等课外活动将成为解决“三点半后去哪儿”难题的有效策略。

二、 当前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需面对的现实

“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国家从宏观角度通过阳光体育达到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的一项战略举措。但国家战略决策的落实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部门认识的提高和具体措施来支持。只有通过各方面努力形成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热情,才能使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

另外,阳光体育运动所倡导的理念符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目的都是让学生喜爱并参加运动,培养终身体育观念。然而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要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环境、教育理念、社会舆论等的影响。

1.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同和支持度较高

相关资料研究显示,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同和支持度较高,大多数师生都认为阳光体育运动十分有必要,而且通过行之有效的阳光体育运动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也是切实可行的。而且一些学校正在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积极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努力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水平。这些都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逐渐改善的社会舆论氛围有利于阳光体育的开展

随着健康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和积极践行,老师和家长对体育的看法正在发生转变。学生本人、广大家长、社会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各种媒体也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阳光体育运动,传播健康理念,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营造出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3.当前的阳光体育运动不利于实际操作和学生积极性的激发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由于自身的局限,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活动积极性。通过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大部分中小学不同程度存在场地设施不足和校园面积有限等情况,根本无法容纳大部分青少年学生集体长跑,很大程度上要靠学生自觉进行长跑活动,导致阳光长跑活动日趋流于形式。而且正是由于阳光体育以长跑为主,相比其他趣味体育、竞技体育显得过于单调、枯燥,不利于学生参与热情和积极性的激发。

4.学生对阳光体育运体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虽然学生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 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顺利与否的关键。但是当代小学生大多数从小娇生惯养,怕吃苦受累,加之在片面追求升学率观念的影响下忙于课业,基本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导致他们对阳光体育运动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从而使阳光体育运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5.学习时间和体育活动时间的冲突导致阳光体育运动无法实现

在以升学率衡量学校好坏的时代,学校的一切教学均以考试和升学为主要目标导向,体育教学被边缘化,阳光体育运动也难以幸免。目前,每周两次的体育课以及早晚的课间操根本无法发挥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而且在阳光体育开展的过程中,学习时间和体育运动时间产生了冲突,如果应对作业就无法保障锻炼的时间。

三、 把“阳光”洒向放学后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学校要切实做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好“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保护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责任,减负不减质量”。

对于学校管理者和班主任而言,应该转变观念,逐渐将阳光体育运动形式从最初的早操、课间操和课外兴趣小组,逐渐转变为以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以及体育社团三种不同形式相结合,尽可能多地把活动时间留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每天至少进行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并追求锻炼形式的多样化。可以在每天上午大课间时间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三点半放学后统一活动一小时,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负责管理,由全校统一组织增加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的内容可以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跑步之外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增加乒乓球、足球、篮球等球类运动,也可以增加轮滑等时尚体育运动。此外每个班级可以分成若干兴趣小组,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由此既解决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困境问题,也解决了“三点半后学生去哪儿”的难题;既提高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效果,也通过活动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了使阳光体育运动在放学后有效开展,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齐心协力,通力合作,真正利用好放学后的美好时光,共同探索阳光体育运动的新形式。

1.要积极发挥学校、教师和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作用

从学校层面讲,学校要制定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计划、措施及实施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加强宣传和教师培训工作, 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认真理解“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力求在理论和实践上对阳光体育运动给予一定的指导, 从而进一步强化阳光体育运动观念, 激发参与积极性。从教师层面讲,要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 通过体育教学引导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体育教师要教授学生阳光体育技能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阳光体育意识。体育教师要发扬高尚师德,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立足学生健康,不断丰富阳光体育内容。从学生层面讲,他们要积极树立终身体育理念, 逐渐形成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 从而受益终生。

2.要完善监督机制、健全保障机制

学校及上级教育、体育管理部门要完善监督机制,定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督考评, 对运动达标的青少年学生颁发“阳光体育证章”,表彰奖励优秀指导教师, 激发师生参加锻炼的自觉性与荣誉感。要不断健全阳光体育运动的保障机制,确保一定的经费投入,逐步改善体育教学的基本条件,配齐教学用具、场地器材等,为一小时体育锻炼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3.要就地取材、集思广益,创新竞赛方法

要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以调动学生的活动兴趣,使阳光体育活动产生吸引力,让学生广泛参与其中。要利用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等有效载体,培养学生的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兴趣,师生共同合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安排,月月有比赛”,让所有的学生都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

放学后开展的阳光体育活动应该以班级为主,这样便于班级管理,也利于加强师生交流与协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因此各班级应有自己的特色体育活动,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操作,尽量做到顾全点面,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并注意安全。例如低年级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空矿泉水瓶子,可用砸、滚、拼、搭等方法进行活动,可以开展保龄球、砸瓶子、换物接力、盖房子、掷远、套圈等活动;高年级班级可以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根短绳,可用夹、甩、拉、拼、折等方法,用短绳做踩蛇尾、抓尾巴、拼图、掷准、拉力赛等游戏。也可以每班准备几根长绳,进行单人单跳、双人单跳、加减跳、童谣跳、双绳跳等长绳练习。

参考文献

[1] 赵子建.阳光体育长效运行机制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5).

[2]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S].2007.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S].2007.

[4] 陈雁飞,张庆新.全国“阳光体育运动”初始阶段的基本状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放学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体育运动
放学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放学歌
呆呆和朵朵(13)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放学了等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