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的是与非

2014-09-25 16:41颜林忠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听课者公开课课堂

颜林忠

公开课是学校经常开展的一项教研活动,是一种较好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平台。教师上公开课的本意是暴露问题,促进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公开课活动似乎开始变味,渐渐失去其原有的面貌,偏离了活动的宗旨和开课的最初目标,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遭受的负面评价愈来愈多。

一、 正方:公开课,教师成长,学生得益

公开课给我们提供了某一课的教学范例,供大家讨论、剖析、学习与借鉴,共同研究、解决某些教学问题。很多专家、学者或名师也是借用这种形式来传递他们对课堂教学的最新认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听优秀教师上公开课有如“春风拂面”。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流畅准确地传授知识。其扎实深厚的基本功,挥洒自如的教学技巧,充满睿智的课堂应变,满堂情趣的语言,无不让人折服,给人以美的享受。无论是上课者还是听课者,大家都能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

公开课是年轻教师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经历,是教学经验的大整理,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剂。教师一旦有机会上公开课,展示自己的课堂,在课后获得教师的点评是一笔不小的宝贵财富。他的教学会更快、更好地完善与提高,同时也品尝到课堂带来的那份快乐与思考,他的成长就会快人一步。

教师的成长需要不断磨炼,而公开课就是一项很不错的选择。每一次公开课都是一次挑战,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对教材咬文嚼字、反复推敲。对学生也要进行分析,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有了精心的预设,教师在课堂上就会更加自信,就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生命本真的对话。无论是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还是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抑或对师生心理素质的锻炼等等,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公开课不仅是双赢,更是多赢。

公开课,成长的是教师,最受益的是学生。

二、 反方:公开课,教师作秀,学生受伤

当下的公开课是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教师是导演,优生是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或观众。听课者能领略到“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看到精美生动的课件,只见“对答如流”的师生表演……一般的教师只能望之兴叹。课堂教学是“如诗如画更如戏”,却让人痛心疾首。教学以“师”为本,以“听课者”为本,完全漠视学生的健康成长。

大多教师对公开课特别重视(这也是应该的),但是,部分教师课前刻意彩排、多次预演,多次集体评(议)课,力求十全十美,将一堂已经“煮”得熟透了的课再一次送给大家。课堂按照事先预设好的流程实施集体“作假”,让学生在恰当的时间里提出或回答出“标准”的问题。教师满脸挂着僵硬的笑容,并用煽情的语调不断地夸奖学生。教学进程完美无缺、滴水不漏,甚至连下课铃声都分秒不差……课堂上公开的是教师的“导演”水平,教师“假”讲,学生“假”说。一堂课看上去热热闹闹,学生十分活跃,其实一切都是假戏真唱。将学生当作道具,糊弄学生,又欺骗同行,以至于有人提出了“表演课就是一种教学腐败”,“将公开课彻底埋葬”的质疑。

公开课影响了教风、学风、校风,纯洁的课堂变成了“功利场”,造就了教育的“繁荣”表象。公开课也让作假之风“深入人心”,影响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学生成了一些教师获取名利的牺牲品。部分教师也因此在公开课上“拔苗助长”起来,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优良教风的形成极为不利。

作秀的课,受伤的是教育,归根结底害了我们的孩子。

三、 思辩:公开课,重在展示,强在研讨

公开课是教师从教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历,体现的是教师的才能,其中每个教学细节都能折射出教师的智慧。我们要把公开课定位在“课”上而非“公开”上,重在展示上,强在研讨上。让年青教师凭其成功的公开课显露自己的教学功底、教学能力,确立自己在同行心中的地位。也要让老教师通过公开课向大伙儿展示自己成功的教学理念、模式等。

公开课,顾名思义就是一节供大家观摩、评论的课,让大伙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应该允许师生出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非但不必担心“出丑”,而且要敢于“献丑”,在课堂上及时捕捉学生的智慧火花,成为一名智者,让课堂充满生命的律动,向评课者积极展示自己的能力水平、教学效果。越是磕磕、碰碰、绊绊的公开课,越是原汁原味充满变化的课堂,就越能够展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越能发挥公开课应有的效果,越能发现问题,也越有助于解决问题,体现公开课的研究价值。要把公开课拉回到真实的日常教学上来,看成是自我锻炼、自我实现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平台,体现公开课的发展价值。只有真实的课堂、平实的教学,才会让教师觉得可看、可学、可用。

上课教师不要为博取听课者的好感,把课“磨”得光亮光亮的,“一气呵成”;不要为追求所谓的课堂气氛而表演,应力求真实、非作秀式的“纯天然”的公开课。我们要鼓励教师多上一些研讨型的公开课,强调公开课研究与探究的作用,强化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开展学术批评与交流,发扬教育个性。要避免形式主义,不要试图把公开课上成“样板课”,而要注重实效,打造特色,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与发展。

听课教师也要带着研究的心态去对待公开课,不要只想着去照搬和模仿。教师要学习的是公开课中所蕴含的钻研精神、反思精神。公开课要重在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一节好课,不仅学生获得了发展,教师也同样能得到发展。

公开课应成为常态教学的标杆,而不是一副美丽的枷锁。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听课者公开课课堂
欢乐的课堂
“推门听课”不值得提倡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听课者也需“备课”
怎样去听课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