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2014-09-25 02:45刘志英
卷宗 2014年8期
关键词:倾听习惯培养小学生

刘志英

摘 要: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学生在课堂上不善倾听的现象,不良倾听习惯严重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据此现状,本文从 “优化倾听的指导”、“拓宽训练的途径”两个方面,提出在新课程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若干做法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生;倾听习惯;培养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 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作答时,其余举手的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地转移听的注意力,做起自己的事;当发言的学生讲得绘声绘色时,许多学生却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

凡此种种,不由得引人深思。学生不会倾听,如何学会思考?如何学会与他人交流?张扬个性不代表可以肆意插嘴,民主平等也不等于无视纪律。真正的课堂活跃不是无序地动,而是一种有序的、动态生成的、学生善于倾听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一种师生互动的活生生的课堂。

1 正确认识“倾听”,形成“倾听”氛围

1.1 让倾听成为一种道德修养

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不能认真倾听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表现欲太强,只注重自己的表现,而不去理会其他同学的发言。我们在课堂中要想让学生认真的倾听,首先要加强学生自身的修养。有一句话非常经典——听别人说是一种修养,让别人听是一种艺术。

首先,我从道德修养角度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我常常对学生说:“认真倾听是对别人的尊重,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会认真倾听是有修养的表现,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我还从人际交往的角度引导孩子们善于倾听:“学会倾听的人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才能关心欣赏别人,人际关系就会更融洽,朋友也会越来越多。老师想和善于倾听的同学交朋友。”很多孩子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由于长久形成的习惯难以一下子改掉,他们往往还会不由自主地打断别人的话,对此,我习惯采用眼神与这样的孩子沟通,制止插话的孩子,这样既不损伤这个孩子的自尊心,也不会不影响其他孩子的发言。

1.2 把倾听看作一种学习能力

倾听习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常常对学生说:会倾听的人才会学习,只有听清了别人的观点,才能集众所长成为最棒的人。以此让学生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但是有很多同学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没有认真倾听。所以,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具体的,细化了的,可操作性的要求:

1、倾听时要注视老师或同学的眼睛;

2、倾听时不打断对方的话,把对方的话听完;

3、集中注意力聆听,要能听懂对方的意思,并能与自己的观点比较,等对方说完后再提出问题,或纠正错误。

伴随着明确的要求,孩子们会在课堂上时常听到这样的话语:“他是个会学习的孩子,因为老师讲课时,他的目光一直跟随着老师。”“老师真高兴,我们大家都认真倾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真是一群会学习的孩子!” “你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因为你刚才边听边进行了思考!”……不断地意识强化,使学生慢慢地在心中将“倾听”与“学习能力”画上了等号,一种关注“倾听”的群体氛围悄然在班级中形成。

2 培养学生倾听能力

2.1 活动——培养学生倾听能力

有时,我给学生设计互动练习,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比如:学完了表内乘法,我在班上组织“乘法口诀连连看”游戏,我先出题,任意挑选学生回答。然后这个同学再当小老师出题,他再挑选同学回答,如此连续提问下去,5分钟后,没有被卡住的小组给予加分鼓励。

有时候,课堂上有噪音的时候,有些教师往往不由自主地提高音量,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结果噪音反而更大。针对此情况,我与孩子们交流:“噪音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老师大声喊叫着讲课,那其实就是噪音。老师对为大家带来噪音这件事深感愧疚,这是没有修养的表现。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倾听,为老师提供安静的环境,让老师用优美的声音讲课。”孩子们是纯真善良的,我真心与其交谈,他们也真情回报,接下来的课堂就安静了很多。

我把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当成我的一项长期的教学目标来完成。倾听的前提是守纪,有时候,我充分利用已有的环境引导学生做守纪的孩子。比如,听着走廊里别的班嘈杂的站队声,我抓住时机开展5分钟主题班会,让孩子们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孩子们在议论别人的过程中认识到:吵吵闹闹很不文明,不是优秀的学生。认识到这个道理,一些不太守纪的孩子对自己的言行就有了些收敛。

2.2 评价——促进倾听能力形成

任何一种情况下,评价做得好,都会成为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一个非常有效的秘密武器!在小学生的“倾听”习惯培养中同样如此。

1、即时的评价,在学生心理上形成一种行为倾向。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有时教师使出浑身解数,既“诱”又“哄”就是不奏效,学生还是各顾各,课堂犹如一盘散沙。就如前面提到的现象,这样的课堂效率低下。因此,课堂上的“倾听”习惯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的,课堂评价在这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倾听”习惯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了不起!”“你听得最认真了,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是帮了他的大忙!”……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2、设立“认真倾听小标兵”,形成长效培养机制。

全班有40名同学,我就制作了40张“认真倾听小标兵”卡片,对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和同学发言的同学,发放卡片予以表扬。每节课开始,我先统计已经成为“认真倾听小标兵”的同学人数,感谢他们的优秀表现,激励他们别辜负自己的称号。然后鼓励还没成为“认真倾听小标兵”的同学争取本节课荣获标兵卡。一个阶段过后,班级慢慢安静了下来,随意插话的人明显少了,对还没成为“认真倾听小标兵”的同学,我采取个别谈话激励的方式促进其转变。

2.3 问题——展示学生倾听成果

我们要设计问题让学生交流倾听的成果。如“谁听懂了他的意思?请你来解释一下。”“刚才某某是这样想的,与他想法差不多的有吗?”“还有与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吗?”“对于他的方法,你有什么地方需要问的吗?”“你能把他说的话复述一遍吗?”不断地引导,使学生在解读伙伴意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意见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完善,从而使教学向更深层次推进。学生的成长需要倾听伙伴的声音、解读伙伴的见解,需要相互交流、互相评价,需要经历从浑沌到清晰的过程,经历正确与错误的考验。因此,为学生创设倾听、解读、交流的机会和学习氛围,是学生所需要的帮助。

倾听是一种本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养,学会倾听,这是一种尊重。学生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提醒、督促和指导,需要坚持不懈地训练。在教学实践中,几乎处处都有倾听方面的训练点,我们教师要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善于捕捉和利用一切时机,使学生养成倾听教师的讲解,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学会倾听”的习惯就会逐步养成,师生也会共同演绎更加精彩的课堂。

猜你喜欢
倾听习惯培养小学生
注重倾听感受音乐
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幼儿倾听能力与倾听习惯的培养
用心唤醒孩子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