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铈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2014-10-11 06:32耿九光臧文杰李毅陶建强
化工进展 2014年3期
关键词:分散剂尾气光催化

耿九光,臧文杰,李毅,陶建强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汽车尾气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其治理工作也迫在眉睫[1]。CeO2是稀土材料中的一种高效经济的光催化成分,当其受到大于禁带宽度能量的光子照射后,在其表面产生光生空穴和光生电子,光生空穴与表面的 OH−反应生成·OH 强氧化自由基,可将多种有害气体(如 CO、HC、NOx)氧化分解成无害的CO2、H2O、NO3−等无机物,光生电子则与氧气反应生成超氧根离子·O2−,可将很多难分解的有机物分解成CO2和H2O等无机物[1-5]。基于二氧化铈的优异特性,本文采用沉淀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铈,分析了制备过程中影响粒径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其制备条件,并根据二氧化铈对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NOx和HC的降解效率分析其光催化性能,以期可以有效降解汽车尾气和保护环境。

1 实验过程

1.1 实验原料和主要实验设备

1.1.1 实验原料

实验用主要原料为硝酸铈[Ce(NO3)3],30%的双氧水(H2O2),25%的氨水(NH3·H2O),分散剂,包括聚丙烯酸钠、(无水)乙醇和乙二醇。

实验所需的器皿与耗材主要有容量瓶、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抽滤瓶、0.02 μm孔径滤膜等。

实验所需的主要设备有 85-2型恒温磁力搅拌器(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FA1104型电子天平(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GZX-9140 MBE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CX-1-1 J型马弗炉(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Hitachi S-4800冷场发射扫描镜(日本日立公司)。

1.2 制备方法

配制一定浓度的Ce(NO3)3溶液,向溶液中缓慢滴加 H2O2溶液,并使用磁力搅拌器不断搅拌。再以3 mL/min的速率向溶液中滴定氨水溶液直至溶液pH值达到9。待完全沉淀后,用蒸馏水洗涤一次沉淀。再加入不同的分散剂,充分搅拌,用真空泵对沉淀抽滤,在滤膜上得到沉淀。将沉淀放入蒸发皿中,在 70 ℃的恒温干燥箱中隔夜干燥。将干燥后的固体放入研钵中研磨后,放入预热至400 ℃的马弗炉中煅烧2 h,得到纳米二氧化铈粉末,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2 结果与讨论

2.1 氧化剂与沉淀剂的选择

实验选用了H2O2作为氧化剂,氨水作沉淀剂。H2O2可先将 Ce(NO3)3中 Ce3+氧化为 Ce4+,同时不引入杂质离子。选用氨水作沉淀剂也不会引入杂质离子,在干燥和煅烧的过程中多余的NH4+会形成氨气挥发,沉淀出的氢氧化铈碱性弱,在反应所处的酸性范围内不会溶解。同时Ce4+比Ce3+的电荷高,半径小,这样在沉淀过程中就有较小的沉淀核心,这是制备纳米粉体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条件[6]。

2.2 反应组分浓度的选择

反应组分的浓度对晶粒生成和长大速率也有一定影响,增大溶液浓度有利于晶粒数目的增多,晶粒长大速率相对生成速率慢,故生成的晶粒多且小[6-7]。此外,实验应采用较低浓度的氨水并缓慢滴加,以减少因氨水浓度过高或滴加速率过快引起的团聚现象。实验在对比不同浓度反应组分的实验现象后,确定Ce(NO3)3溶液浓度选用2.0 mol/L、氨水溶液的浓度选用1.0 mol/L。

2.3 分散剂的选择

根据硬团聚的机理,水的存在是硬团聚出现的根源[6,8]。为了减少团聚现象,实验采用不同的分散剂置换水分,从而起到分散纳米粒子的作用。当选用聚丙烯酸钠时,洗涤过程中残留无法完全排除,煅烧时发生了高温碳化,分散效果不佳;当选用乙醇和乙二醇作为分散剂置换沉淀中的水分时,其挥发性很强,而气-固界面在热力学上属不稳定状态,能垒相对于稳定状态下的低,因而置换过程的推动力更大,分散效果好,且干燥后溶剂挥发无残留。故实验选用乙醇和乙二醇为分散剂。

2.4 制备过程中温度的控制

由晶体生成速率方程以及过饱和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当溶液中的溶质含量一定时,溶液过饱和度一般是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大)可知,当反应温度很低时,虽然过饱和度大,但溶质分子的能量低,因而晶粒的生成速率小。但是研究表明[6,10-11],晶粒生成速率最大时的温度比晶粒长大最快所需要的温度低得多,所以低温有利于晶粒的生成,不利于晶粒的长大,因而可得到细小的晶体。相反,升高温度则能降低溶液的黏度,增大传质系数Kd,加速晶体的长大速率。

此外,干燥和煅烧温度也是影响粒径大小的关键因素。高温下表层原子具有较高的能量,使得部分粒子有可能越过能垒,形成固-固界面的稳定形式。也就是说,干燥和煅烧过程应在保证前体充分干燥和分解为 CeO2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温度。因此,实验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在 70 ℃恒温干燥箱中隔夜干燥前体,充分脱除水分,继而在400 ℃马弗炉中煅烧2 h,以实现前体充分分解并减少团聚产生。

2.5 纳米二氧化铈的表征

利用Hitachi S-4800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铈粉末进行扫描,研究样品的形貌、粒度大小等微观结构,部分扫描结果如图1所示。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ing condition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Mianning

图1(a)表明所制备的纳米CeO2可均匀分散,粒径大小基本相等。由图1(b)和(c)可见,纳米 CeO2呈球状,粒径在50 nm左右,且具有微米-纳米分级结构,该结构使 CeO2粉末一方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另一方面具有超双疏特性[12],水滴在其表面上具有很大的接触角和很小的滚动角,从而能有效防止催化剂被污染而导致暂时失效。另外,球形颗粒也使催化剂能最大程度地与尾气接触,从而提高光催化效率。

图1 实验室制备纳米CeO2电镜扫描结果

结果表明,当Ce(NO3)3浓度为2.0 mol/L,氨水浓度为 1.0 mol/L,选用乙醇和乙二醇作为分散剂时,可制得粒度在50 nm左右、分散性良好的球形纳米CeO2粉末。

3 纳米CeO2的光催化性能

本文使用尾气降解试验装置测定粒度为50 nm的二氧化铈粉末对尾气中的有害气体(HC、NOx)的降解能力,由此分析CeO2光催化能力。

3.1 试验设备

尾气降解试验装置包括尾气产生装置、气体反应室、尾气分析装置3部分。采用发动机怠速工作下排气管所排尾气作为尾气源;气体反应室采用透光性能优良的有机玻璃(尺寸为 450 mm×450 mm×400 mm),其可见光和紫外光透光率分别高达92%和73.5%。尾气分析装置为AVL DIGAS 4000 LIGHT型尾气排放分析仪,可显示气体反应室中HC和NOx的浓度值。

3.2 试验操作

(1)设备连接 将白纸放入反应室内,在白纸上均匀摊铺纳米 CeO2粉末,调试尾气分析仪并连接设备。先将尾气通入气体反应室内约10 min以排除其中的空气,关闭出气口阀门,再通入尾气约15 min(发动机怠速工作,转速为800 r/min)后关闭进气口阀门。

(2)数据采集 在各有害气体的初始浓度稳定时开始采集第一组测试数据,此后每隔10 min进行一次测量,测试对象主要为HC和NOx的气体浓度值。由于尾气分析仪对HC和NOx的浓度变化响应较慢,故读数时间定为开始测量后30 s左右,每次试验测试结束时间定为 HC、NOx浓度稳定或归零后30 min。

3.3 纳米CeO2光催化性能分析

将5 g的纳米CeO2置于气体反应室中,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进行尾气降解试验,在相同的催化剂用量和试验条件下进行三组重复试验。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根据有害气体的浓度变化图,如图2所示,纳米CeO2对HC具有一定的光催化降解作用,其浓度下降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但总体降解程度不高,最大降解百分率约为12%。这主要是由于HC发生氧化分解后生成水和碳氧化物,随着气体反应室中碳氧化物浓度的稳定,这一降解反应趋于停滞[13]。

图2 光催化剂对有害气体的降解规律图

对于NOx,其浓度变化呈现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经过一定时间的高效催化反应后,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光催化降解速率变得非常缓慢。这主要是由于 NOx在光催化剂的作用下氧化成 HNO3和H2O,这是一个不可逆反应,在反应开始后,NOx迅速降解,浓度很快降低到一定值,理论上在经过足够长的反应时间后,NOx将被完全降解,但由于气体浓度过低导致了光催化降解反应速度缓慢[13-18],NOx的最大降解百分率可达90%。

4 结 论

(1)以硝酸铈(Ce(NO3)3)为基本原料,采用氧化-沉淀法制备了纳米 CeO2,并探究了各实验因素对产物粒径的影响。

(2)电镜扫描结果表明,当 Ce(NO3)3浓度为2.0 mol/L,氨水浓度为1.0 mol/L,并选用乙醇和乙二醇作为分散剂时,经 70 ℃恒温干燥箱隔夜干燥和400 ℃马弗炉中煅烧2 h,可制得粒度在50 nm左右、分散性良好的球形纳米 CeO2,并具有微米-纳米分级结构。

(3)通过尾气降解试验装置,测定了CeO2粉末对尾气中有害气体的光催化降解能力,其中HC、NOx的降解率可分别达12%和90%,说明纳米CeO2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

[1]蔡明昌,王慧,税安,等.稀土在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中的应用现状[J].稀有金属快报,2006,25 (3):13-17.

[2]陈占恒.稀土新材料及其在高技术领域的应用[J].稀土,2000,2(l):53-57.

[3]赵岳,张晓玲,胡辉.稀土催化剂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进展[J].工业催化,2008,16(3):14-16.

[4]张立德,牟季美.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1-148.

[5]翁端,吴晓东,徐鲁华.我国稀土汽车尾气净化器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稀土,2001(2):72-74.

[6]王艳荣.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铈[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4:35-44.

[7]Yuan Q,Duan H H,Li L L,et al.Controlled synthesis and assembly of ceria-based nanomaterials[J].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09,335(2):151-167.

[8]袁慎忠,鞠文鹏,张燕,等.纳米氧化铈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03,21(12):84-86.

[9]张昭,彭少方,刘栋昌.无机精细化工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84-300.

[10]朱履冰.表面与界面物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11]王毓娟,揭雪飞,董新法等.CeO2在氧化催化反应中的作用[J].电源技术,2002,26(1):43-46.

[12]江雷,冯琳.仿生智能纳米界面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3]魏鹏.可降解汽车尾气的沥青混合料路面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14]钱春香,赵联芳,付大放,等.路面材料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氮氧化物[J].硅酸盐学报,2005(4):423-426.

[15]Kathleen C Taylor.Nitrc oxides catalysis in automotive exhaust systems[J].Catalysis Reviews-Science and Engineering,1993,35(4):457-481.

[16]祝静艳,曾玉燕.弱紫外光下 NOx气相光催化氧化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 (6):31-34.

[17]徐安武,刘汉钦,李玉光.NOx气相光催化氧化降解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21(8):1253-1255.

[18]Eleonora Aneggi,Marta Boaro,Carla De Letenburg,et al.Insights into the redox properties of ceria-based oxid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in catalysis[J].Journal of Alloy and Compounds,2006,408(2):1096-1102.

猜你喜欢
分散剂尾气光催化
单分散TiO2/SrTiO3亚微米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探究
BiOBr1-xIx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
一种改性木质素基分散剂及其制备工艺
APEG-g-LA的制备及作为水煤浆分散剂的应用
可见光光催化降解在有机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白炭黑及其分散剂的发展及在轮胎中的应用
多层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柴油机尾气颗粒物
Nd/ZnO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变频技术在尾气压缩机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