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我就是喜欢翻译”

2014-10-14 13:34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4年29期
关键词:英法许渊冲

8月2日,在柏林举行的第20届世界翻译大会会员代表大会上,北大教授、文学翻译家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家联盟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该奖项1999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评委会在颁奖词中说:“我们所处的国际化环境需要富有成效的交流,许渊冲教授一直致力于为使用汉语、英语和法语的人们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他的英文、法文译著以及他的英译中、法译中著作可能会影响到的潜在读者数量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健康原因,93岁的老先生没有去颁奖现场。欧洲聚光灯闪耀的时刻,他正坐在北大畅春园的斗室里,翻译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相比起这个衡量终身成就的奖项,他更大的豪情在未来——“我现在两个多月能翻译一本,计划五年完成莎翁全集”。

许渊冲生于江西南昌,1938年考入西南联大,20世纪40年代先后在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和法国巴黎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上世纪80年代开始,许渊冲致力于把唐诗、宋词、元曲翻译为英法韵文。许渊冲译诗,既要工整押韵,又要境界全出,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老同学杨振宁说:“他特别尽力使译出的诗句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从本质上说,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好的事,但他并没有打退堂鼓。”

他对译文苛刻的要求也体现在对莎翁作品的翻译中。在《麦克白》第二幕的第三场,一位看门人半夜听到有人敲门,便以讽刺的意味说,原来是“English tailor(英国裁缝)”来“roast goose(烤鹅)”,让汉语读者不知所云,于是此前卞之琳和朱生豪先生的译本都采取了“烤鹅”的引申义——“烧红烙铁(熨衣服)”,以便和裁缝统一起来。

“其实还有一个意思,”许渊冲说,“是打得火热,这个解释更幽默,更有讽刺意味。”在他的译本中,最终选择了用“偷鸡摸狗”来翻译“烤鹅”,“原来也考虑用‘偷香窃玉,但太文了,不符合这一场的情景。”点滴不漏地还原作品所呈现的社会文化情境,是许渊冲对翻译的一贯要求。他用孔子的话形容自己对翻译的理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一要知道这个事情,第二要让他喜欢,第三要感到乐趣。我的翻译不但让人知道,还能让人感到乐趣。”

如此苦思与灵感交替往复的生活,他过了六十年,仍以为乐。他的学生、清华大学副教授余石屹回忆他在北大教书时的样子,“骑着自行车,‘腾地一下跳下来,就跟你讨论。”甚至他的睡眠质量都和每天翻译工作的情况息息相关:任务完成得圆满,他就睡得香,要是没完成好,他躺在床上还会一直惦记着。他的夫人照君老师常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却也劝不下。“一点不累,翻译的快乐对于我就像水和空气。”许渊冲笑言。说话的时候,他声音极洪亮,习惯性地向前弓着腰,自信满满。

老先生一生获誉无数,但也引起诸多争议。有人说他自负,有人说他狂妄,他毫不避讳地自称“诗译英法惟一人”。的确,能左右开弓,英法译中,又能中译英法的,世界翻译界也无第二人——许渊冲中译英的《楚辞》被美国学者誉为“英美文学领域的一座高峰”;《西厢记》被英国智慧女神出版社评价为可以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媲美。2011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他“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3年,涵盖了汉英、英汉、汉法、法汉四种类型、27卷本的《许渊冲文集》问世……

这位93岁的老翻译家,始终以一种让人惊叹的冲劲向前奔跑。正如老人在书面获奖词中所言:“我就是喜欢翻译。”这大概就是他翻译生涯最真实的注解!

■热议锐评:对那些各个领域的成功人士而言,“喜欢”是他们成功的最基本理由之一。当然,仅仅喜欢,是不够的,还要有执着、坚持与绝不放弃的信念。以上种种,在许老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翻译家许钧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可以说出现一个十六七岁的写作天才,但一个人不到五六十岁是成不了翻译家的。”的确,国内虽不缺乏优秀的翻译人才,但翻译作品却屡受诟病,原因就在于急功近利的心态。而许老93岁的豪气与真性情,堪称这个浮躁年代里的又一精神楷模。(关晓星)

■话题拓展:喜欢;执著;积累;自信;境界;精益求精;工作的快乐……

(资料来源:《京华时报》、凤凰网等)

猜你喜欢
英法许渊冲
元 日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折桂令·客窗清明
借鉴英法经验,促进我国PPP模式健康发展
许渊冲“三美论”在其英译作品《西厢记》中的体现
《纽约公约》精神之伤——再评英法两国高院关于Dallah案之裁定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奇怪的战争”——论英法联盟二战初期的战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