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课之我见

2014-10-16 07:05许艺真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活动课新课改活动

许艺真

应当承认,有相当多的学校已经重视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因为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要求义务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学会动手,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实践活动课作为第二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容等闲视之。

一、语文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意义

1. 体现新课改的目的和要求

语文教学重视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是由语文学科的社会实践性决定的。新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改的任务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方向。素质教育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因此,新教材在原材料的基础上,更接近社会生活,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当增加了读报知识、新闻稿、短评、讲演稿、辩论会、语法知识、名著阅读等与时代及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言实际运用内容,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参与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有助于课内知识的学习与巩固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陶行知先生指出,要“教学做合一”。语文实践活动正好实践了这一教学理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大量书本知识,通过实践运用,更容易发现不足,也更容易理解透彻,巩固课堂知识。例如,通过让学生观察一座建筑,一种作物的生长过程,一次实验,一种生活现象,学生就会运用所学过的说明文知识,牢固掌握课堂上所学过的知识并发展成能力。

3.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活动形式的多样化符合初中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由于实践活动课本身所具有的参与性、趣味性,因而语文活动课比课堂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动手,培养了参与意识,有效地积累学过的知识和经验,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望,改变“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达到“我要学”、“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4.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

语文实践活动课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这个丰富多彩的舞台,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中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做中学,学中做”,学生从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学习经验,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际运用能力,这种方式寓教于乐,寓智于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比如朗读比赛、辩论赛等语文活动,使学生获得了动口的机会,口头表达能力和胆量得到了锻炼,形成较为稳固的心理素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切实体会到了场合、对象不同而灵活多变的口头表达方式,在动口、动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各方面都得到了培养。

二、语文实践活动课应遵守的几个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语文教学不是“小孩玩过家家”,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素质为指导,切忌盲目。如果目的不明确,“盲人摸象”,东撞西闯,收获就不大。如开展课外阅读,不能让学生盲目地阅读武侠小说或言情小说,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年段特点,让学生阅读《读者》《青年文摘》等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报刊书籍。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在于了解社会生活,了解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和言行,为写作积累素材,帮助理解课文;写日记不能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否则就会“滥竽充数”。只有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才能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2.指导性原则

语文实践活动课不同于课堂45分钟的教学,广阔的活动空间在给学生增加乐趣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更能检验一位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在明确活动目的的基础上,教师必须给予适当的指导。如组织一次朗读比赛,除了组织工作外,对于朗读的技巧,如语言、语调、表情、动作、仪态等方面,必须给予指导,否则朗读就会变成“背书比赛”;组织一次春游,应指导学生在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同时,领会自然美。

3.主体性原则

无论做什么事,人们总是经历由不懂到内行的过程,即使失败了,也是成功的起步。新课改下语文教育教学,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更应是一个配角而不是主角。学生应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发挥自身能力,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开展什么活动,读什么书,怎样读,写什么文章,怎样写,教师只需点拨,不可“包办”,学生才能由不懂到学会、会学,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今的教育,我们已不可能也不允许让学生在象牙塔内成长。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平台。为了培养合格、适应21世纪新时代的人才,广大语文教师自当“激流勇进”,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让语文教育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责任编辑陈剑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活动课新课改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活动课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高中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