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五结合”

2014-10-16 23:10刘安峰胡玉国
职业·下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

刘安峰 胡玉国

摘 要:新时期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吸取了以往的教训,改变过去“大而空”的倾向,从当前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避免过去那种抽象说教,缺乏实效的弊端。德育工作者清醒地认识单一的说教灌输不仅收效甚微,而且会导致学生对德育工作的逆反心理。为了使青年学生能够健康成长,“五结合”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工作 “五结合”

一、德育工作应与教学工作相结合

实践证明,学生智力的增长,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即“智”对“德”有促进作用。如针对我们台儿庄职业中专招收体育专业的学生,在讲授《中国姑娘》这篇文章时,对郎平、陈招娣、张蓉芳三个女排姑娘苦练的场面进行细致的分析,重点讲解他们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详细分析教练袁伟民严中有方,严中有爱的严格训练方法,使学生们认识到女排姑娘的辉煌成绩是与队员们的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精神分不开的,更与教练袁伟民的严格训练有密切关系。因此,告诉学生,如果以后想当一名好体育老师、好教练。现在就要认真学习,刻苦训练,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语文知识的传授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二、德育工作应与学生自身特点相结合

由于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个性特点不同,每个人在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个性差异。因此,德育教育要因材施教,对于活泼大方、性格开朗的学生应开门见山,对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和风细雨、循循善诱,对劣性子则要用词得当,一事一谈切中要害。同时,老师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和学生健康的个性发展,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教育氛围。例如,有一次上语文课时,笔者让一位女学生读《长江三峡》的最后一段,这个学生把几个较常见的字读错了,当时有几个学生在下边小声给她纠正读音,一连纠正了好几个字音,这个学生突然把课本往桌上一摔不读了,并且眼泪也随之掉下来。下课后我们找到她问她为什么摔课本,她难过地说:“老师,我当时只觉得自尊心受了伤害,那么常见的字都读错了感到不太好意思,所以就摔了课本。”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对她进行耐心说服,重点强调:“自尊心的维护必须靠自己,不能让别人来维护,要想使自己自尊心不受伤害,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品质。”这个学生自尊心很强,如果在课堂上对她进行严肃的批评,效果可能不会很好,相反地可能使她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所以思想教育要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否则其结果将无济于事,甚至适得其反。

三、德育工作应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要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教育效果。同样,家庭教育如能得到学校教育的支持和帮助,也会提高对子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譬如,笔者所在学校原有通用班的一名学生,是学校有名的顽劣学生,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对他用尽了办法教他,但收效甚微,最后,学校请来了该生的母亲,通过座谈了解到该生的父亲正在监狱劳教,母亲忙于工作无暇管教该生,使他在社会上沾染一些不良习惯。根据他的特殊情况,学校同该生的母亲协商,决定把他转入学校预备役军事班去接受考验。严明的纪律,军事化的管理,特殊的学习环境,使他认识了自己的不足,思想上有很大转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成为该班的好学生,得到老师和学校的一致好评。

四、德育工作应与社会环境相结合

社会是学生生活的大环境,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社会的风气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春秋战国时期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社会环境对年轻一代的成长具有巨大的影响。

五、德育教育应与校风建设相结合

校风是学校集体作风、教风、学风的结合体。它是学校全体成员经过长期努力所获得的精神成果。良好的校风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如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左右学生的言行。有条不紊的教学秩序,活泼紧张的生活作风,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和强烈求知的学习氛围,这里的师生必然是精神焕发,心情愉快,不甘落后,勇于进取。良好的校风将成为全体师生前进不息的推动力。一个学校良好的校风一旦形成,它就有一种强大的教育力和无与伦比的约束力,在它的影响下人人都会自觉地维护它,一切破坏校风的行为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所以德育工作和校风建设是一脉相承的。

以上是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的一点体会。从这几个方面可看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今天,我们职业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是振兴地区经济的生力军,既需要宽厚的科学知识,更需要一个健康的头脑。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从单轨、双轨到多轨制德育工作途径的调查与探讨